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37740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4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多个触控元件以及光学匹配层。触控元件位于基板上。光学匹配层重叠于基板以及触控元件,其中光学匹配层的折射系数落在1.5至2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面板及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 装直。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无线移动通信和信息家电等各项应用的快速发展,为了达 到携带便利、体积轻巧化以及操作人性化的目的,许多信息产品以触控面板取代传统的键 盘或鼠标作为输入装置。 触控面板通常包括基板以及多个触控元件。考虑到触控面板的应用范畴(例如是 与显示面板搭配使用),触控元件的材质通常选用光穿透率佳的透明导电材质,如铟锡氧化 物。然而,铟锡氧化物的折射系数与基板的折射系数差异很大,因此在光束照射至触控面板 时,光束在触控元件之间的间隙的反射率与光束在触控元件所在位置的反射率会有极大的 差异(光束在间隙的反射率一般会小于光束在触控元件所在位置的反射率),使得使用者 在使用时容易看到触控元件的图案,而影响了触控面板整体的视觉效果。现有技术有提出 对图案明显度的改良,然而,此些改良并无法有效地降低触控元件的图案对于人眼的可视 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面板显示装置,触控面板可有效地降低触控元件 的图案对于人眼的可视性,触控显示装置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多个触控元件以及光学匹配层。触控元件位于 基板上。光学匹配层重叠于基板以及触控元件,其中光学匹配层的折射系数落在1. 5至2 的范围内。 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控面板、位于触控面板的一侧的覆盖板 以及位于触控面板的另一侧的显示模块。 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位于基板上的多个触控元件、第一光学匹配层 以及第二光学匹配层,其中第一光学匹配层位于基板与触控元件之间,触控元件位于第一 光学匹配层与第二光学匹配层之间。 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通过设置高折射系数的光学匹配层,以补偿光束在 触控元件之间的间隙的反射率与光束在触控元件所在位置的反射率的差异。因此,本专利技术 的触控面板可有效地降低触控元件的图案对于人眼的可视性,且应用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 显示装置可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 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 图I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IB是图1中剖线A-A'、B-B'的剖面示意图; 图2至图20是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1及图22是触控元件的其他实施形态的示意图; 图23至图28是采用图21或图22类型的触控元件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9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0A、100B、101、101A、102、102A、102B、102C、102D、103、103A、104、104A、105、 105A、105B、105C、106、106A、107、107A、108、108A、109、109A :触控面板; 110:基板; 120、120A、120B、120C :触控元件; 122:第一电极; 122a:第一电极垫; 122b :第一连接线; 124:第二电极; 124a:第二电极垫; 124b :第二连接线; 130 :走线; 140 :接垫; 150 :信号传递线路; 160、160a、160b、160c、160d :介电图案; Al :元件区; A2:外围区; A-A,、B_B,:剖线; BF、BFA:缓冲层; BM :装饰层; Dl :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G:间隙; IM、IMA、MB :光学匹配层; INl :第一绝缘层; IN2 :第二绝缘层; PTl :第一保护层; PT2、PT2A :第二保护层; SH :屏蔽层; W160b、W160c、W160d :开口; IMl :第一光学匹配层; IM2 :第二光学匹配层; X :交错处。【具体实施方式】 图I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IB是图1中剖 线A-A'、B-B'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IA及图1B,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包括基板110、 多个触控元件120以及光学匹配层頂(示出于图1B),其中触控元件120位于基板110上, 且光学匹配层頂重叠于基板110以及触控元件120。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0进一步包括多条走线130、多个接垫140以及信号传 递线路150 (参见图1B),且触控元件120、光学匹配层頂、走线130以及接垫140例如位于 基板110的同一侧。 基板110具有元件区Al以及位于元件区Al至少一侧的外围区A2,且基板110的 厚度可以介于〇. 035毫米至0. 7毫米之间。本实施例以外围区A2位于元件区Al的四周举 例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触控元件120位于元件区Al内。在本实施例中,触控元件120 例如由元件区Al延伸至外围区A2并与走线130接触。进一步而言,本实施例的触控元件 120例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122以及电性绝缘于第一电极122的多个第二电极124,其中第 二电极124与第一电极122彼此交错,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 第一电极122例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垫122a以及多个第一连接线122b,且各第一 连接线122b将相邻两第一电极垫122a沿第一方向Dl串接。各第二电极124包括多个第 二电极垫124a以及多个第二连接线124b,且各第二连接线124b将相邻两第二电极垫124a 沿第二方向D2串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D2垂直于第一方向D1,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 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极122与第二电极124位于基板110的同一侧且两者彼此 交错,因此触控面板100可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介电图案,至少位于第二电极124与第一电极 122之间,以使两者电性绝缘。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0例如包括多个岛状的介电图案 160,且介电图案160位于第二电极124与第一电极122的交错处X。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 介电图案160位于第二连接线124b上,且第一连接线122b跨越介电图案160以将相邻两 第一电极垫122a沿第一方向Dl串接,但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以限定第一连接线122b、介电图案 160以及第二连接线124b的堆叠顺序。 此外,本专利技术也不用以限定介电图案160的实施形态。在另一实施例中,介电图案 160也可以至少整面地覆盖元件区A1,且第一电极122与第二电极124分别位于介电图案 160的两对侧。或者,在介电图案160整面地覆盖元件区Al的架构下,第一连接线122b (或 第二连接线124b)可与第一电极垫122a、第二电极垫124a以及第二连接线124b(或第一 连接线122b)分别位于介电图案160的两对侧,且介电图案160包括多个曝露出第一电极 垫122a (或第二电极垫124a)的开口,而第一连接线122b (或第二连接线124b)通过开口 与第一电极垫122a (或第二电极垫124a)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垫122a、第一连接线122b、第二电极垫124a以及第二连 接线124b的材质例如选自于透明的导电材质,如金属氧化物。所述金属氧化物例如为铟锡 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锡氧化物、铝锌氧化物、铟锗锌氧化物、或其它合适的氧化物、或者 是上述至少二者的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多个触控元件,位于该基板上;以及光学匹配层,重叠于该基板以及该些触控元件至少其中之一,其中该光学匹配层的折射系数落在1.5至2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佳琪吴易骏吴明坤黄俊铭
申请(专利权)人: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