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白及工厂化育苗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地利用了白及蒴果种子数量大的优势,以种子为外植体,建立了白及组培快繁技术和组培苗驯化技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萌发生长,克服了外界环境对白及种子萌发的影响,大大提高了白及种子萌发率和生长速度,5个月即可从种子长成球茎直径0.7cm左右的植株,中间只需转接1次,实现了白及种苗的工厂化生产,它操作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整个育苗周期约8个月,驯化成活率达91%以上。驯化3个月左右的白及苗直接移栽大田成活率高达98%左右,4-5年后即可采收,解决了白及种苗繁殖难的问题,实现了白及的工厂化育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白及工厂化育苗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业科技领域,特别是一种白及工厂化育苗方法。
技术介绍
白及味苦、涩,性微寒。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功能。用于治疗肺虚久咳、咯血、吐血、便血、鼻衄、外伤出血,痈肿溃疡,烫伤及皮肤燥裂,疗效较好,市场需求渐涨。此外白及在美容、工业等行业也有需求。白及从1998年至今一直畅销不衰,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升,不少地方有价无货。在高价的诱惑下,人们大肆采挖野生资源,野生白及资源日渐枯竭,货源紧缺。由于传统种植都是块茎分株繁殖,繁殖系数较低,而且白及生长年限长达3-5年,导致种源短期内得不到解决,人工种植难成规模。白及蒴果中含有数万粒种子,利用组培技术进行种子繁殖,是解决白及种源的有效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白及工厂化育苗方法,成活率可达91%以上,它操作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解决了白及种苗繁殖难的问题,实现了白及的工厂化育苗。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白及工厂化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繁种圃保种:将筛选好的白及种植在繁种圃,并进行人工授粉,待白及的蒴果由黄色转为褐色时采收,挑选黄褐色的未开裂的饱满蒴果;2)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将采收的白及蒴果在流水下冲洗拭干后,对白及蒴果进行消毒处理;3)播种:播种培养基包括1/2MS培养基,其中包含30g/L葡萄糖及6.5g/L琼脂粉;在无菌条件下,将种子均匀地播种到培养基表面,再将播种好的培养瓶及时放到消过毒的培养室中培养;4)转接:种子萌发后2个月,开始转接,每瓶转接15棵苗,转接培养基包括MS培养基、1.0mg/LNAA、0.5g/L活性炭、30g/L蔗糖及6.5g/L琼脂粉,将转接好的苗放在培养室中培养3个月后即可出瓶移栽;5)搭建驯化棚:选择土质肥沃的沙壤土地搭建驯化棚,并安装自动喷水设施,棚内用育苗基质做成宽1.2-1.8m,高15-20cm的苗床;在驯化棚外铺设遮阴度为65-75%的遮阳网;6)出瓶移栽:在3-10月进行组培苗的驯化移栽,选择培养了4-6个月、且有球茎的组培苗,放置在驯化棚或室外阴凉处,5-7天后清洗组培苗,将洗干净的组培苗移栽到驯化棚中的育苗床上,株行距为5cm×5cm,移栽后及时浇定根水;7)水肥管理:驯化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0-30℃,土壤湿度保持在70-80%;移栽后一个月浇灌1次营养液,以后每隔半个月叶面喷施营养液1次,80-100天即可出棚移栽大田。所述的步骤1)中,在开花期采用防虫网将种植的白及隔离,采用同株花进行自交,当天开的花集中在上午11点之前授粉。步骤2)所述的消毒是,用浸泡过酒精的脱脂棉对白及蒴果表面擦拭2-5次,然后将白及蒴果放置在消过毒的培养皿中,再在杀过菌的超净工作台上用酒精浸泡的棉球擦蒴果表皮,用消毒过的镊子夹住蒴果在酒精灯外焰处来回快速烧2-3秒,并防止蒴果烧裂,如此反复烧2次,即完成对白及蒴果的消毒。所述的步骤3)播种好的培养瓶在培养室培养的条件是:温度为25±1℃,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1800-2200lx。步骤5)所述的育苗基质包括充分腐熟的木屑、玉米秸秆堆肥或稻草堆肥以及大田土壤,按质量比为3:1:1充分混合。所述的步骤7)中,移栽后一个月浇灌1次的营养液为1/10MS大量元素营养液,每平方米均匀喷洒90-110ml,以后每隔半个月叶面喷施1次的营养液为每升添加0.4-0.6mgNAA的1/4MS营养液,每次每100株苗叶面喷施45-55ml。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充分地利用了白及蒴果种子数量大的优势,以种子为外植体,建立了白及组培快繁技术和组培苗驯化技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萌发生长,克服了外界环境对白及种子萌发的影响,大大提高了白及种子萌发率和生长速度,5个月即可从种子长成球茎直径0.7cm左右的的植株,中间只需转接1次,实现了白及种苗的工厂化生产,它操作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整个育苗周期约8个月,驯化成活率可达91%以上。经过驯化80-100天的白及苗直接移栽大田成活率较高,达98%左右,4-5年后即可采收,解决了白及种苗繁殖难的问题,实现了白及的工厂化育苗。本专利技术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白及工厂化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试验地点:贵阳市贵州省农科院试验时间:2012年11月25日-2014年12月试验材料:供试品种为白及,从贵州省镇远县清溪镇采集。试验方法:1)繁种圃保种:2012年11月25日,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白及品种的大块茎种植在贵州省农科院资源圃。4月份开花期间用防虫网隔离好,防止昆虫串粉;在花朵张开当天用小镊子挑取花药,将开口端贴上柱头,集中在上午11点之前授粉;授粉后5个月左右待蒴果开始由黄色变为褐色时,选择表观饱满,外壳较硬的未开裂蒴果采收留种;蒴果用牛皮纸质信封装好,放置于变色硅胶中干燥5天,然后放置4℃冰箱冷藏备用;2)播种前的种子处理:种子采收后及时播种。在播种前,将采收的白及蒴果在流水下冲洗干净表面的泥沙,用滤纸吸干水分,用浸泡过酒精的脱脂棉对白及蒴果表面擦拭2-5次,然后将白及蒴果放置在消过毒的培养皿中,再在杀过菌的超净工作台上用酒精浸泡的棉球擦蒴果表皮,用消毒过的镊子夹住蒴果在酒精灯外焰处来回快速烧2-3秒,并防止蒴果烧裂,如此反复烧2次,即完成对白及蒴果的消毒处理;3)播种:提前配置好播种培养基,播种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为基础,其中包含30g/L葡萄糖及6.5g/L琼脂粉;在无菌条件下,用解剖刀将白及蒴果切开一小口,将种子均匀地播种到培养基表面,每瓶播150粒左右种子,再将播种好的培养瓶及时放到消过毒的培养室中培养;播种好的培养瓶在培养室培养的条件是是:温度为25±1℃,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2000lx。4)转接:种子萌发后2个月及时更换培养基,开始转接,选择粗壮、颜色鲜绿的大苗,每瓶转接15棵苗,将苗的根部轻轻浅栽入转接培养基中,转接培养基的配方是MS培养基、1.0mg/LNAA、0.5g/L活性炭、30g/L蔗糖及6.5g/L琼脂粉,将转接好的苗放在培养室中培养3个月后即可出瓶移栽;5)搭建驯化棚和配制育苗基质:用贵州省农科院的智能大棚作为驯化棚,2014年3月10日将棚内土壤每亩施加1500公斤的玉米秸秆堆肥翻地。用充分腐熟的木屑、玉米秸秆堆肥和大田土壤,按质量比为3:1:1充分混合作为育苗基质。棚内用育苗基质做成宽1.5m,长20米,高15-20cm的苗床。苗床的含水量控制在70%。在驯化棚外铺设遮阴度为70%的遮阳网;6)出瓶移栽:2014年3月5日和3月17日,选择培养了4-6个月、且有球茎的组培苗进行驯化移栽,移栽前先在室外阴凉处放置5天,然后清洗组培苗,将洗干净的组培苗移栽到驯化棚中的育苗床上,移栽时将球茎埋入土层1-2cm,株行距为5cm×5cm,移栽后及时浇定根水;7)水肥管理:驯化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0-30℃,棚内温度超过25℃时要喷雾降温。育苗基质湿度保持在70-80%;移栽后一个月浇灌1次1/10MS大量元素营养液,每平方米均匀喷洒100ml,以后每隔半个月叶面喷施1次每升添加0.5mgNAA的1/4MS营养液,每次每100株苗叶面喷施50ml。2个月后调查两批移栽苗的成活率分别为91.8%和93.1%。8)大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白及工厂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繁种圃保种:将筛选好的白及种植在繁种圃,并进行人工授粉,待白及的蒴果由黄色转为褐色时采收,挑选黄褐色的未开裂的饱满蒴果;2)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将采收的白及蒴果在流水下冲洗拭干后,对白及蒴果进行消毒处理;3)播种:播种培养基包括1/2MS培养基,其中包含30g/L葡萄糖及6.5g/L琼脂粉;在无菌条件下,将种子均匀地播种到培养基表面,再将播种好的培养瓶及时放到消过毒的培养室中培养;4)转接:种子萌发后2个月,开始转接,每瓶转接15棵苗,转接培养基包括MS培养基、1.0mg/L NAA、0.5g/L活性炭、30g/L蔗糖及6.5g/L琼脂粉,将转接好的苗放在培养室中培养3个月后即可出瓶移栽;5)搭建驯化棚:选择土质肥沃的沙壤土地搭建驯化棚,并安装自动喷水设施,棚内用育苗基质做成宽1.2‑1.8m,高15‑20cm的苗床;在驯化棚外铺设遮阴度为65‑75%的遮阳网;6)出瓶移栽:在3‑10月进行组培苗的驯化移栽,选择培养了4‑6个月、且有球茎的组培苗,放置在驯化棚或室外阴凉处,5‑7天后清洗组培苗,将洗干净的组培苗移栽到驯化棚中的育苗床上,株行距为5cm×5cm,移栽后及时浇定根水;7)水肥管理:驯化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0‑30℃,土壤湿度保持在70‑80%;移栽后一个月浇灌1次营养液,以后每隔半个月叶面喷施营养液1次,80‑100天即可出棚移栽大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及工厂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繁种圃保种:将筛选好的白及种植在繁种圃,并进行人工授粉,待白及的蒴果由黄色转为褐色时采收,挑选黄褐色的未开裂的饱满蒴果;2)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将采收的白及蒴果在流水下冲洗拭干后,对白及蒴果进行消毒处理;3)播种:播种培养基由1/2MS培养基、30g/L葡萄糖及6.5g/L琼脂粉组成;在无菌条件下,将种子均匀地播种到培养基表面,再将播种好的培养瓶及时放到消过毒的培养室中培养;4)转接:种子萌发后2个月,开始转接,每瓶转接15棵苗,转接培养基由MS培养基、1.0mg/LNAA、0.5g/L活性炭、30g/L蔗糖及6.5g/L琼脂粉组成,将转接好的苗放在培养室中培养3个月后即可出瓶移栽;5)搭建驯化棚:选择土质肥沃的沙壤土地搭建驯化棚,并安装自动喷水设施,棚内用育苗基质做成宽1.2-1.8m,高15-20cm的苗床;在驯化棚外铺设遮阴度为65-75%的遮阳网;6)出瓶移栽:在3-10月进行组培苗的驯化移栽,选择培养了4-6个月、且有球茎的组培苗,放置在驯化棚或室外阴凉处,5-7天后清洗组培苗,将洗干净的组培苗移栽到驯化棚中的育苗床上,株行距为5cm×5cm,移栽后及时浇定根水;7)水肥管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娜,朱国胜,桂阳,陈娅娅,王沁,李青风,胡腾文,杨通静,卢颖颖,黄万兵,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