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34128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4 06:40
在抑制从送风设备送出的空气所包含的带电粒子的减少量的同时检测出带电粒子。送风设备(1)具备:箱体(2),其具有空气的吸入口(21)、流通路(23)以及吹出口(22);风扇(3),其使空气在流通路(23)中流通;带电粒子发生部(4),其具有用于在上述流通路(23)内产生带电粒子的正放电电极(42)和负放电电极(41);以及带电粒子传感器(5),其具有用于检测带电粒子的检测电极(51),将包含带电粒子发生部(4)产生的带电粒子的空气从吹出口(22)吹出。带电粒子发生部(4)和带电粒子传感器(5)以带电粒子传感器(5)的检测电极(51)与带电粒子发生部(4)的正放电电极(42)和负放电电极(41)不相对的方式在与空气的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包含带电粒子的空气从吹出口吹出的送风设备
技术介绍
公开的有如下离子发生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通过在大气中的电晕放电向空气中以同等量产生、释放作为正离子的H+(H2O)mGii是任意的自然数)和作为负离子的02_(H2O)nOi是任意的自然数),由此两种离子包围并附着在空气中的浮游霉菌或病毒的周围,利用此时反应生成的活性种的羟自由基(.0Η)的作用使上述浮游霉菌等非活性化。在离子发生装置中,检测有无离子产生,当没有产生离子时,需要向使用者通知需要维护等。作为该方法,公开了使用离子检测器检测有无离子产生的离子发生装置(例如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5、专利文献6)。_4] 现有技术文献_5] 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03 - 47651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2 - 319472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2010 - 055960号公报专利文献4:特开2007 - 114177号公报专利文献5:特开2010 - 287321号公报专利文献6:特开2011 — 11162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_2]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离子检测器是捕捉由离子发生装置产生的离子而检测空气中的离子的构成,因此,存在从离子发生装置吹出的离子的量减少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该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抑制从送风设备送出的空气所包含的离子等带电粒子的减少量的同时检测出带电粒子的送风设备。_5]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送风设备具备:箱体,其具有空气的吸入口、流通路以及吹出口 ;风扇,其使空气在上述流通路中流通;带电粒子发生部,其具有用于在上述流通路内产生带电粒子的电极;以及带电粒子传感器,其具有用于检测带电粒子的电极,上述送风设备将包含该带电粒子发生部产生的带电粒子的空气从上述吹出口吹出,上述送风设备的特征在于,上述带电粒子发生部和上述带电粒子传感器以上述带电粒子传感器的电极与上述带电粒子发生部的电极不相对的方式在与空气的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设置。本专利技术的送风设备的特征在于,上述带电粒子发生部和上述带电粒子传感器离开。本专利技术的送风设备的特征在于,上述带电粒子传感器配置在从上述带电粒子发生部的电极扩散的带电粒子为规定浓度以上的区域内。本专利技术的送风设备的特征在于,上述箱体具备构成上述流通路的平板部分,上述带电粒子发生部和上述带电粒子传感器排列设置于上述平板部。本专利技术的送风设备的特征在于,上述箱体具备:第I平板部,其构成上述流通路;以及第2平板部,其与该第I平板部交叉,上述带电粒子发生部配置于上述第I平板部,上述带电粒子传感器配置于上述第2平板部。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在抑制从送风设备送出的空气所包含的带电粒子的减少量的同时检测出带电粒子。【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设备的一构成例的立体图。图2是表不送风设备的一构成例的侧视截面图。图3是表示送风设备的内部构成的仰视图。图4是表示带电粒子发生部的一构成例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送风设备的电路构成的框图。图6是表示送风设备的第I设置例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在第I设置例中将送风方向设为斜下方的送风设备的侧视截面图。图8是表示送风设备的第2设置例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在第2设置例中将送风方向设为斜下方的送风设备的侧视截面图。图10是表示变形例的送风设备的一构成例的侧视截面图。图11是表示变形例的送风设备的内部构成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附图详述本专利技术。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设备I的一构成例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送风设备的一构成例的侧视截面图,图3是表示送风设备的内部构成的仰视图。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设备I是空气清洁设备,其整体形状为横长扁平的大致长方体状,送出包含正带电粒子和负带电粒子的空气,能通过附着于浮游霉菌和病毒时生成的活性种的羟自由基的作用使上述浮游霉菌等非活化。送风设备I具备横长扁平的大致长方体状的箱体2。箱体2在纵横为大宽度的面中具有吸入口 21,在与该面交叉的长条的面中具有吹出口 22。以下为了便于说明,按如下规定方向。即,在将吸入口 21朝上在未图示的底座上设置送风设备I的状态下,将设置面侧设定为下方,将吸入口 21侧设定为上方,将空气的吹出方向设定为前方,将与空气的吹出方向相反的一侧设定为后方,将朝向送风设备I的吹出口 22的左侧和右侧设定为左方向和右方向。另外,将左右方向称为横向。此外,这样设定的方向是为了便于说明,不限定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设备I的设置姿态。例如也可以将吹出口 22朝向下方或者朝向上方来设置送风设备I。箱体2具备分别构成送风设备I的下半部分和上半部分的下半体24和上半体25。下半体24具有横长为大致矩形的底板部24a。在底板部24a的横向两侧和后侧的周缘部大致垂直地设有第I周壁24b。同样地,上半体25具有与底板部24a为大致相同尺寸的顶板部25a。第2周壁25b以与第I周壁24b嵌合的方式大致垂直地设于顶板部25a的横向两侧和后侧的周缘部。另外,在顶板部25a中遍及横向两侧形成有吸入口 21。吸入口 21包括例如遍及顶板部25a的横向两侧在前后左右排列的多个狭缝。在上下嵌合的上半体25和下半体24的前侧安装有正面面板26。在正面面板26形成有遍及横向两侧的横长的吹出口22。另外,在正面面板26的横向一端侧部分设有用于操作送风设备I的操作部7和显示部8等。箱体2还具备使从吸入口 21被吸入的空气向吹出口 22流通的流通路23。流通路23的前部形成与吹出口 22连续地连接的扁平的喇叭型的筒状,流通路23的后部向上方开口,以使从吸入口 21被吸入的空气流入。流通路23具有构成筒状部分的下部的流路底板23a、构成侧部的流路侧壁部23b以及构成上部的流路上板23c。流路底板23a形成后部向上方弯曲的圆弧状侧截面,从中间部分朝向前部向上倾斜。流路底板23a的前部与流路上板23c相比平缓地向下方倾斜,顶端部弯曲。流路上板23c具有相对于流路底板23a的中间部分的倾斜部分大致平行地向上倾斜的板部,前部与流路底板23a的前部相比以更陡角度向上倾斜。此外,很明显,流通路无需一定成形为一个构件,也可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由多个部件构成流通路。在流通路23的后部的开口中设有使空气在流通路23中流通的风扇3。风扇3具备例如横流风扇31。横流风扇31形成在周围设有叶片的圆筒状,收纳于流通路的上述开口部。横流风扇31的一端部连接着使该横流风扇31旋转的风扇电机32。当横流风扇31利用风扇电机32的驱动力旋转时,从吸入口 21吸入空气,被吸入的空气经过流通路23的内部从吹出口 22被吹出。另外,在流路上板23c的横向大致中央部设置有带电粒子发生部4。图4是表示带电粒子发生部4的一构成例的立体图。带电粒子发生部4具有用于与控制部9(图5参照)连接的连接端。带电粒子发生部4的连接端与将对连接端输入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的直流交流转换电路连接。直流交流转换电路的输出端构成为连接着高压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对初级线圈施加交流电压。高压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一端正向连接整流二极管,该整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着正放电电极42。高压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反向连接整流二极管当前第1页1 2 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送风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送风设备,具备:箱体,其具有空气的吸入口、流通路以及吹出口;风扇,其使空气在上述流通路中流通;带电粒子发生部,其具有用于在上述流通路内产生带电粒子的电极;以及带电粒子传感器,其具有用于检测带电粒子的电极,上述送风设备将包含该带电粒子发生部产生的带电粒子的空气从上述吹出口吹出,上述送风设备的特征在于,上述带电粒子发生部和上述带电粒子传感器,以上述带电粒子传感器的电极与上述带电粒子发生部的电极不相对的方式在与空气的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林隆志漆崎正人森田全纪间宫利郎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