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板托架的配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2668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踏板托架的配设结构,在仪表面板(2)的下部配设补强构件(3),摆动自如地支撑踏板(6)的踏板托架(7)的下端部结合在由所述补强构件(3)进行补强的部位,所述踏板托架(7)的上部结合在所述仪表面板(2)的上部,因此,能以简单的构成、在从车体前方输入负荷时可确实地使踏板的下部相对地向前方位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汽车的离合器踏板、脚踩停车踏板等踏板予以支撑的踏板托架的配设结构,尤其是涉及在从车体的前方输入负荷时可降低踏板下部向后方的移动量的踏板托架的配设结构。(2)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制动踏板等的配设结构中,将可摆动地支撑踏板的踏板托架固定在仪表面板上,但在从车体前方输入规定以上的负荷时,仪表面板向后方位移,随之制动踏板也向后方位移,存在有可能与车上人员身体的一部分碰撞的问题。因此,提出各种结构,构成为伴随仪表面板向后方的位移而踏板相对地向前方位移(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平10-181637号公报)。参照图3说明日本专利特开平10-181637号公报所公开的构成,与制动助力器36连接、且对制动踏板31可在前后方向上摆动地予以支撑的踏板托架32,分割为互相通过铰链结合的前部托架33和后部托架34,前部托架33固定在仪表面板35的制动助力器36的配置部上,后部托架34的后部固定在导向面39上、且在上述负荷输入时可向后方位移,在该后部托架34上通过枢支轴40对制动踏板31的上端部进行枢支,导向面39朝向设置在支柱(日文ピラ一ツ一ピラ一)37上的导向托架38的斜后下方延伸,支柱37是在上述负荷输入时也几乎不向后方位移的构件。采用这种构成,如图3的白色空心箭头所示,在从车体前方输入规定以上的负荷时,仪表面板35及制动助力器36向斜上后方位移,如双点划线所示,后部托架34的后部沿导向托架38的导向面39向斜后下方位移,由此,上端部枢支在该后部托架34上的制动踏板31的下部的踏板41,如箭头所示,可相对地向前方位移。另外,也有为了提高仪表面板本身的刚性,而在仪表面板的下部配设补强构件的结构,例如日本专利实开昭64-24684号公报所公开的构成就是一例。但是,在图3所示的构成中,必须设置刚性较高的支柱37和导向托架38,且踏板托架32的构成也很复杂,故存在成本及重量增大的问题。(3)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以简单的构成、在从车体前方输入负荷时可确实地使踏板相对地向前方位移的踏板托架的配设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踏板托架的配设结构,在仪表面板的下部配设补强构件,摆动自如地支撑踏板的踏板托架的下端部结合在由补强构件进行补强的部位,踏板托架的上部结合在仪表面板的上部。采用这种构成,则在从车体前方输入规定以上的负荷时,仪表面板的上部容易向后方位移,而仪表面板的下部因由补强构件进行补强而向后方的位移小,由于踏板托架的上部与向后方产生大的位移的仪表面板上部结合,踏板托架的下部结合在位移小的部位上,故在从车体前方输入规定以上的负荷时,踏板托架向斜后下方转动,其结果是,随着向后方的位移,踏板托架及由踏板托架支撑的踏板的上部向下方转动,由此可使踏板的下部相对地向前方位移,其结果是,可减少踏板下部向后方的移动量。(4)附图说明图1A~图1B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形态的踏板托架的配设结构,图1A是动作前的状态的纵向剖切侧视图,图1B是动作后的状态的纵向剖切侧视图。图2是从车室侧看到的本实施形态的踏板托架的配设结构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现有技术例的踏板托架的配设结构的纵向剖切侧视图。(5)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图1A~图1B及图2对本专利技术的踏板托架的配设结构的一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在图1A~图1B及图2中,1是车室,2是构成车室前端部的下部前表面的仪表面板,其下端与构成车室1的底面的底面面板连接,且在该仪表面板2的下部接合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板厚较厚的补强构件3,具有高的支撑刚性。在车室1的前方配设有引擎室4,由仪表面板2隔开,在配设在该引擎室4内的引擎5的后表面上部具有由吸入歧管等引起的突出部5a,该突出部5a与仪表面板2的上部相对地配置。6是离合器踏板,其上部由踏板托架7前后摆动自如地予以枢支。6a是设置在离合器踏板6的下端部的踏板踏面,6b是从上端向后方延伸的电缆连接臂。踏板托架7包括对离合器踏板6摆动自如地予以支撑的枢支托架部8、下部结合托架部9、上部结合托架部10。枢支托架部8由截面为门形的板金构件构成,在其下部的前后方向中间部贯穿配置有对离合器踏板6摆动自如地予以支撑的枢轴11,在后部上端安装固定有离合器操作电缆12的外筒体的一端部12a。离合器操作电缆12的内电缆的一端部12b通过金属连接件13与电缆连接臂6b的前端部连接。下部结合托架部9夹设在枢支托架部8的后部和补强构件3之间,其上部通过螺栓螺母14旋紧固定在枢支托架部8的后部的两侧外表面上,形成在其下端部前表面上的安装面15通过螺栓螺母16旋紧固定在补强构件3上。上部结合托架部10夹设在枢支托架部8的上部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和仪表面板2的上部之间,其上部通过螺栓螺母18旋紧固定在与仪表面板2接合的安装座17上,其下部插入枢支托架部8,通过螺栓螺母19进行旋紧固定。在上述结构中,在从车体前方输入规定以上的负荷时,从图1A所示的状态成为图1B所示的状态。即,如图1B中的空心白色箭头所示,引擎室4内的引擎5向后方位移,其突出部5a推压仪表面板2的上部,从而仪表面板2的上部向后方产生大的位移,而下部因由补强构件3进行补强,故后方位移量较小。伴随该仪表面板2的后方位移,踏板托架7的上部结合托架部10被推压向后方产生大的移动,而下部结合托架部9仅稍向后方移动、没有产生大的位移,故枢支托架部8向斜后下方转动位移,随之安装在踏板托架7上的离合器踏板6向前方摆动,下端部的踏板踏面6a向前方位移。其结果是,仪表面板2的下端部和踏板踏面6a之间的距离,在负荷输入前如图1A所示是L0,在负荷输入后如图1B所示是比L0小的L1。因此,在从车体前方输入负荷时,可确实地使踏板相对地向前方位移。另外,在以上说明中,例示了将下部结合托架部9的下端部旋紧固定在补强构件3上的情况,但不一定直接旋紧固定在补强构件3上,也可旋紧固定在由补强构件3进行补强的部位附近。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例示了下部结合托架部9整体具有在负荷输入时也不会产生大的变形的规定强度的情况,但如图1中的双点划线所示,也可在下部结合托架部9的长度方向中间部的后部形成开口部或切口等,设置脆弱部21。这样的话,在负荷输入时,在枢支托架部8的前部由下部结合托架部9予以支承的状态下,由上部结合托架部10向斜下后方推压比其靠后的部位,从而在枢支托架部8上作用箭头A所示的转矩,随之下部结合托架部9在脆弱部21向前方压曲为“ㄑ”字状,故可使枢支托架部8如箭头A所示地进行转动,可使离合器踏板6更加确实地向前方相对地产生更大的位移。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以对离合器踏板6进行枢支的踏板托架7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离合器踏板,也可适用于脚踩停车踏板等其他踏板的踏板托架,可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如上所述,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话,则在从车体前方输入规定以上的负荷时,踏板托架向斜后下方转动,随着向后方的位移,踏板托架及由踏板托架支撑的踏板的上部向下方转动,结果是,踏板的下部相对地向前方位移,故可减少踏板下部向后方的移动量。权利要求1.一种踏板托架的配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仪表面板(2)的下部配设补强构件(3),摆动自如地支撑踏板(6)的踏板托架(7)的下端部结合在由补强构件进行补强的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踏板托架的配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仪表面板(2)的下部配设补强构件(3),摆动自如地支撑踏板(6)的踏板托架(7)的下端部结合在由补强构件进行补强的部位上,踏板托架(7)的上部结合在仪表面板(2)的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辻田俊哉山冈讲次大久保真介
申请(专利权)人:大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