厢式车厢体的侧墙结构以及具有该侧墙结构的厢式车厢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1685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厢式车厢体的侧墙结构以及具有该侧墙结构的厢式车厢体,所述侧墙包括:由多块钢制薄平板之间通过点焊或贴合或搭接或扣接方式连接而成外墙板以及匹配设置于外墙板内侧的内衬饰板,在该外墙板和内衬饰板间还可匹配设置有加强支撑。具有该结构的厢式车厢体,在满足厢式车内平外平的前提下,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厢式车厢体的侧墙结构以及具有该侧墙结构的厢式车厢体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型运输车辆,特别涉及一种厢式车厢体的侧墙结构以及 具有该侧墙结构的厢式车厢体。
技术介绍
厢式车作为一种运输工具,主要用于内陆短距离的干货运输。目前通用的 厢式车的厢体主要为由厢顶、厢底、两侧墙、前墙、后门组成的六面体,其中, 通常的平板厢式车的两侧墙主体结构一般为复合板铆接厢式车结构、铝板铆 接厢式车结构、彩钢板铆接厢式车结构、钢制骨架+铁板蒙皮结构等。以下是 复合板铆接厢式车结构、铝板铆接厢式车结构、彩钢板铆接厢式车结构、钢制 骨架+铁板蒙皮结构的进一步介绍。如图1所示,中国专利CN2538609所公开的一种复合板铆接厢式车,该 复合板铆接厢式车,其侧墙l'所用结构为外墙板(即复合板)11' +铝型材 立柱13'通过铆钉14'进行铆接。具有该侧墙结构的厢式车,满足内平外平 的要求,但由于其承载强度低,能载运的物品质量少,制作成本高,因而市场 需求量小。图2所示的目前申请人所公开的铝板铆接厢式车,该结构的铝板铆接厢式 车,其侧墙所2'用结构为外墙板(铝板)21, +铝型材立柱23'通过铆钉 24'进行铆接,再用内衬饰板即木板22'进行内装修。具有该侧墙2'结构的 厢式车满足内平外平的要求,但因制作周期长,能载运的物品质量少,成本较 高,故市场需求量也较小。图3所示的目前香港市场的厢式车其采用钢制骨架31'十铁板蒙皮36' 结构,利用内立柱方管35'与内角铁横立柱33'组焊成框架,然后在框架外 面用薄钢板36'进行蒙皮焊接,构成厢体。具有该侧墙3'结构的厢式车,由 于所用结构为钢制骨架+铁板蒙皮手工焊接,制作工时多,自重大,焊接变形大且不易控制,内空小。总结以上,现有的厢式车侧墙结构,无论是复合板铆接厢式车,还是铝板 铆接厢式车或彩钢板铆接厢式车,其制作工时长、材料成本高;尤其是钢制骨 架+铁板蒙皮的结构,手工焊接量大,易变形,不易控制,且重量重,成本高。因此,现有厢式车侧墙结构有待于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厢式车厢体的侧墙 结构以及具有该侧墙结构的厢式车厢体。该结构的厢式车厢体,在满足厢式车 内平外平的前提下,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厢式车厢体的侧墙结构,该侧墙包括外墙板,由多块钢制薄平板之间通过点焊或贴合或搭接或扣接方式连接而成;内衬饰板,匹配设置于外墙板内侧;以及至少一支撑,匹配设置于该外墙板和该内衬饰板之间。所述的厢式车厢体的侧墙结构,其中,所述的支撑为该钢制薄平板的两端 向厢体内直角弯折成的多个弯折部,相邻钢制薄平板的弯折部通过点焊连接。所述的厢式车厢体的侧墙结构,其中,所述的支撑为该外墙板与该内衬饰 板间匹配设置的多个立柱,该立柱的一侧与外墙板点焊连接。所述的厢式车厢体的侧墙结构,其中,所述立柱为开口朝该外墙板U形 钢制立柱,该U形钢制立柱的开口处延伸出与该外墙板相匹配安装的两翼板, 该两翼板与外墙板点焊连接。所述的厢式车厢体的侧墙结构,其中,所述立柱为钢制方管立柱,其一侧 与外墙板点焊连接,另一侧紧贴所述内衬饰板。所述的厢式车厢体的侧墙结构,其中,所述的内衬饰板为镀锌板或其他内 饰材料板;所述的外墙板与内衬饰板之间还填充有聚苯板或泡沫等填充材料。一种厢式车厢体,为由厢顶、厢底、两侧墙、前墙、后门组成的六面体, 所述侧墙包括外墙板,由多块钢制薄平板之间通过点焊或贴合或搭接或扣接方式连接而成;内衬饰板,匹配设置于外墙板内侧;以及 至少一支撑,匹配设置于该外墙板和该内衬饰板之间。 所述的厢式车厢体,其中,所述的支撑为该钢制薄平板的两端向厢体内直角弯折成的弯折部,相邻钢制薄平板的弯折部通过点焊连接。所述的厢式车厢体,其中,所述的支撑为该外墙板与该内衬饰板间匹配设置的多个立柱,该立柱的一侧与外墙板点焊连接。 以上所述立柱可以为1、 开口朝该外墙板的U形钢制立柱,该U形钢制立柱开口处延伸出与该 外墙板相匹配安装的两翼板,该两翼板与外墙板点焊连接;2、 钢制方管立柱,其一侧与外墙板点焊连接,另一侧紧贴所述内衬饰板。 所述的厢式车厢体,其中,所述的内衬饰板为镀锌板或其它内饰材料板;所述的外墙板与内衬饰板之间还填充有聚苯板或泡沫等填充材料。 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 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厢式车,本专利技术的厢式车,既能比铝型材铆接厢式 车产品的成本低很多,又能比普通钢制蒙皮手工焊接厢体的自重少、成本少、 密封性能好及外观质量好。2、 本专利技术的厢式车,在满足外观平整利于做整体广告的同时,还保证了 内平外平的要求,并且具有有效内空大、焊接量少、易于控制焊接引起的变形、 自重轻、成本低、节能环保的优点,还具有更好的密封性能。3、 从工艺制作难度及成本考虑,本专利技术的厢式车在平板厢式车产品中, 更适合国内市场,更经济实用。附图说明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实现预定目的所釆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本专利技术 结合如下的附图进行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将可由此得到 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 制。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中国专利CN2538609复合板铆接厢式车墙板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人公开的铝板铆接厢式车墙板示意图3为目前香港市场钢制骨架+铁板蒙皮结构厢式车墙板示意图4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车厢侧墙的厢式车平面示意图5为图4所示的厢式车厢体的侧墙实施例一的剖面图6为图4所示的厢式车厢体的侧墙实施例二的剖面图7为图4所示的厢式车厢体的侧墙实施例三的剖面图8为图4所示的厢式车厢体的侧墙实施例四的剖面图9为图4所示的厢式车厢体的侧墙实施例五的剖面图10为图4所示的厢式车厢体的侧墙实施例六的剖面图; ' 图11为图4所示的厢式车厢体的侧墙实施例七的剖面图12为图4所示的厢式车厢体的侧墙实施例八的剖面图。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厢式车厢体,其厢体主要为由厢顶、厢底、两侧墙、前墙、后门(图中未标示)组成的六面体。 实施例一如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侧墙l,利用多块钢制薄平板向厢体内直角弯折出 弯折部111及112,相邻钢制薄平板的弯折部111及112通过点焊14拼接成整 板外墙板11,用内衬饰板12进行内装修,再与厢体其他部件组焊后构成厢体。实施例二如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侧墙2,多块钢制薄平板的两端向厢体内直角弯折 后,每块弯折出弯折部211及212,(仅弯折部的形状与实施例一不同,其他 均相同),相邻钢制薄平板的弯折部通过点焊24拼接成整板外墙板21,用内 衬饰板22进行内装修,再与厢体其他部件组焊后构成厢体。实施例三如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侧墙3,在外墙板31与内衬薄板32之间还匹配设 置有多个方钢立柱33,该立柱33的一侧与外墙板31点焊34连接成整板,用内衬饰板32进行内装修,再与厢体其他部件组焊后构成厢体。 实施例四如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侧墙4,在外墙板41与内衬薄板42之间匹配设置 有多个开口朝外墙板41的U形钢制立柱43,该U形钢制立柱43的开口处延 伸的两翼板431与外墙板41点焊44连接成整板,用内衬饰板42进行内装修, 再与厢体其他部件组焊后构成厢。实施例五如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侧墙5,与实施例四不同的是,先利用钢制薄平板 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厢式车厢体的侧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侧墙包括:    外墙板,由多块钢制薄平板之间通过点焊或贴合或搭接或扣接方式连接而成;    内衬饰板,匹配设置于外墙板内侧;以及    至少一支撑,匹配设置于该外墙板和该内衬饰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振祥石守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深圳中集专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