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1314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柱装置,该转向柱装置中,利用螺栓(BT)、(BT)把固定挡块(7)安装到固定托架(1)上,因此,通过调整螺栓(BT)、(BT)的夹紧力,就能够随意设定滑动托架(1)开始滑出的冲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吸收二次碰撞时冲击力的转向柱装置。特别是 涉及一种通过使转向柱兼有高刚性化以及可靠吸收冲击能量的两种相 反的功能,从而能够给驾驶员提供舒适的操作性且还能够提高安全性 的转向柱装置。
技术介绍
转向柱装置为车辆的重要安全保障部件。尤其为了确保乘客安全, 在发生车辆碰撞时如何控制车辆碰撞时转向柱装置的动作是极其重要 的。通常情况下,转向柱装置本身设置冲击能量吸收机构,而且在方 向盘内收纳的气囊支撑构件也承担重要的作用。目前,存在各种各样的冲击能量吸收机构的构思。其中多数是以 如何吸收碰撞时的能量为主要着眼点。搭载于车辆的情况下,正常驾 驶时需要用高刚性固定转向轴,以及碰撞时需要迅速进行规定的能量 吸收。由此,驾驶员操作用高刚性支撑的方向盘,可提高操作手感, 而且能够有效地减少碰撞时驾驶员受到的冲击。但是,由于通常这两 种特性相互相反因此兼顾是很难的。即,如果高刚性地固定转向轴的 话,碰撞时能量吸收机构或难以作动或承受多余的阻力,造成能量吸 收无法稳定。相反,如果要稳定可靠地施行能量吸收作用的话,转向 轴的支撑会变得松弛,导致刚性降低,其结果有可能使操作手感恶化。就更具体的现有技术问题方面来说明。专利文献1公开的转向柱 装置如下,即,通过在一对平板状支撑壁部的车辆前方侧配置一对立 柱夹紧固定部,在二次碰撞时大致设定车身安装托架支撑壁部与立柱 夹紧固定部的始动方向为水平方向,从而得以稳定地开始作动。专利文献l:特开2004-161021号公报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的技术,通过把转向柱的下端相对车身固 定的斜枢轴螺栓向前方拔出而开始转向柱的始动。因此,为了提高转 向柱的支撑刚性,增大斜枢轴螺栓的夹紧力即可。但是,因此会延误 二次碰撞时转向柱始动的时机,另一方面,为了提早二次碰撞时转向 柱的始动,减少斜枢轴螺栓的夹紧力即可,但会降低转向柱的支撑刚 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作出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可兼有转向柱的支撑刚性与受控的稳定吸收冲击能量特性的 转向柱装置。本专利技术的转向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向轴,该转向轴与方向盘相连结; 立柱套,该立柱套旋转自如地支撑上述转向轴; 固定托架,该固定托架固定于车身;滑动托架,该滑动托架沿上述转向轴的大致轴线方向相对上述固 定托架可移动地配置,并支撑上述立柱套;能量吸收机构,该能量吸收机构配置于上述固定托架与上述滑动 托架之间,并随着二者的相对移动而发挥作用;压紧构件,该压紧构件安装于上述固定托架与上述滑动托架中的 一方上,并对其另一方进行压紧;以及调整单元,该调整单元调整对上述另一方的压紧构件的压紧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向柱装置,设有沿上述转向轴的大致轴线方向相 对上述固定托架可移动地配置,并支撑上述立柱套的滑动托架,借助 上述调整单元,调整在上述固定托架与上述滑动托架中的一方上安装的,并对另一方进行压紧的压紧构件的压紧力,从而兼有上述立柱套 较高的支撑刚性与稳定的冲击能量吸收。上述转向轴大致轴线方向上的不足预定值的力作用于上述固定托 架与上述滑动托架之间时,上述滑动托架相对上述固定托架不移动, 但较为理想的是大于上述预定值的力发生作用时,用上述滑动托架相 对上述固定托架移动以产生磨擦力的方式,来调整上述压紧构件的压 紧力。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压紧构件包含面接触另一方的锥形面,上述调 整单元包含将上述压紧构件安装于上述一方上的螺栓螺纹,通过调整 对上述一方的上述螺栓的螺合量,而改变上述另一方与上述锥形面之 间的面压。关于上述另一方与上述锥形面,较为理想的是通过对材料、表面 处理、粗糙度、形状、硬度中至少一项以上加以规定,而使二者之间 产生的摩擦力变成规定值那样的控制。较为理想的是如果将使摩擦力设定成规定值的装置介入上述另一 方与上述锥形面之间的话,可以设定最佳的摩擦力。所谓"使摩擦力 设定成规定值的装置",包含介入二者之间的润滑剂、石蜡或涂布处 理过的金属板等所有装置。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能量吸收机构包含被弯曲的线束、或被弯曲的 平板或嵌入缝槽的平板。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能量吸收机构,设置于上 述滑动托架与上述固定托架之间。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能量吸收机构,为一种设置于上述立柱套上的 伸縮机构。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能量吸收机构,为一种设置于上述转向轴上的 伸縮机构。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立柱套相对于上述可动套,对伸縮方向以及倾 斜方向的至少一方向可调整位置地进行安装。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螺栓构成为,从上述车身侧通过上述压紧构件 安装于上述固定托架上。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移动托架构成为,装入上述车身与上述固定托 架之间并得到支撑。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滑动托架,具有向上述固定托架伸出的鼓出部, 上述固定托架具有抱夹上述鼓出部的导向槽,上述鼓出部构成为仅与 固定托架的导向槽接连保持。需要加以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谓"伸縮方向"是指转向轴 的轴线方向,所谓"倾斜方向"是指与转向轴交叉的方向(尤其为上 下方向)。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向柱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从下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向柱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向柱装置通常时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向柱装置吸收冲击能量时的状 态立体图。图5为用包含V-V的平面截断图2的结构而沿箭头方向观察的图。图6为本实施方式改变例2所涉及的和图5同样的剖视图。图7为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转向柱装置安装于未图示车身的状态图。图8为将本实施方式改变例1所涉及的转向柱装置安装于未图示 车身的状态图。图9为本实施方式改变例3所涉及的和图5同样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施方式改变例4所涉及的和图5同样的剖视图。 图IIA为本实施方式改变例5所涉及的和图5同样的剖视图。 图IIB为图IIA的B箭头指向图。 图IIC为图IIA的C箭头指向图。图12为本实施方式改变例6所涉及的和图5同样的剖视图。 图13A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改变例7所涉及的固定托架以及移动托 架的图。图13B为图13A的B箭头指向图。符号说明1固定托架la悬臂部lb底面lc底面ld斜面le斜面le'垂直面lf孔lg突起2移动托架2a顶板2b支撑板2c鼓出部2d倾斜孔2e圆弧部立柱套3a安装部3b伸縮孔4杠杆轴凸轮构件6螺母7固定挡块锥形面7a斜面7b螺栓孔7b'垂直面8摩擦板9线束构件9a第一弯曲部9b第二弯曲部BT螺栓LB1'螺栓或铆钉或销VB车身FB中间托架FBI固定托架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倾斜/伸縮式转向柱装置。图1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向柱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 从下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向柱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施 方式所涉及的转向柱装置通常时的立体图。图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 涉及的转向柱装置吸收冲击能量时的状态立体图。图5为用包含V-V 的平面截断图2的结构而沿箭头方向观察的图。经由插入托架FB固定于(参照图5、 7)车身VB的固定托架1, 具有大致"日"字的形状,在其车辆前方侧(图1中为里侧)具有一 对悬臂部la、 la。而且,以分别与固定托架1的底面lb、 lc连接的方式,形成向同一方向倾斜的一对斜面ld、 le。在固定托架1的下方,安装有如后所述的滑动托架2。如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转向轴,该转向轴与方向盘相连结;立柱套,该立柱套旋转自如地支撑所述转向轴;固定托架,该固定托架固定于车身;滑动托架,该滑动托架沿所述转向轴的大致轴线方向相对所述固定托架可移动地配置,并支撑所述立柱套;能量吸收机构,该能量吸收机构配置于所述固定托架与所述滑动托架之间,并随着二者的相对移动而发挥作用;压紧构件,该压紧构件对所述固定托架与所述滑动托架之中的一方进行安装,并对另一方进行压紧;以及调整单元,该调整单元调整所述压紧构件对所述另一方的压紧力。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崎弘山田康久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