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葫芦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13018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7 1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手动葫芦领域,特别是涉及手动葫芦支架,它包括嵌插于工字梁上的固定底座、位于固定底座上的手动葫芦挂接件以及连接于固定底座和挂接件之间的支撑组件;所述固定底座包括上夹持件、下夹持件和连接于上下夹持件之间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与上夹持件、下夹持件配合形成一个插设于工字梁上的卡槽。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无大型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大大的提高后续钢梁安装的安装效率,大大节省劳动力和机械台班,同时也可避免焊接切割吊耳对主梁造成的损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原材料可取自现场不用的钢材;现场取用,制作简单,制作后可作为施工机具重复使用;而且轻便,移动更方便、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手动葫芦领域,特别是涉及手动葫芦支架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中,手动葫芦用来吊比较重的物件,其承载的重量能达到2T。但是在建筑工地上,单纯的手动葫芦没有一个有利的支架体系,受力支架全凭现场情况,使用不方便。在建筑工程中,钢结构工程越来越多,可其安装有些受地域或其他条件限制,许多大型吊装设备不能到达现场施工,如在钢结构中采用半逆做法施工的工程,施工地面一层楼面结构建成后,塔吊工作面不能到地下层,使地下层的钢梁安装无法靠塔吊进行正常吊装,只能单纯靠人力配合手动葫芦施工完成。在钢结构的主次梁安装中,主梁安装可以将手动葫芦挂在事先安装有吊耳的柱子进行安装,而次梁安装如果采用跟主梁一样吊装法的话,须将吊耳焊接在主梁上,然后进行吊装。但是次梁数量较多,一些次梁离柱子较远,而且主梁梁板比较薄,焊接切割吊耳会对主梁造成损坏,而且施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成本低的手动葫芦支架,它能自由移动,并且能够固定在类似工字梁的结构上,为手动葫芦提供支撑结构的固定支架。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手动葫芦支架,它包括嵌插于工字梁上的固定底座、位于固定底座上的手动葫芦挂接件以及连接于固定底座和挂接件之间的支撑组件;所述固定底座包括上夹持件、下夹持件和连接于上下夹持件之间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与上夹持件、下夹持件配合形成一个插设于工字梁上的卡槽。较之前技术而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本技术。如在钢结构工程施工中一些大型机械无法吊装钢梁的地方,只需要在有几根钢梁安装好的情况下,将本技术固定在已安装好的钢梁上,为手动葫芦提供支撑点,而且可以根据安装梁的位置,随时随地固定,而不需要再焊接挂手动葫芦的吊耳,可以在无大型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大大的提高后续钢梁安装的安装效率,大大节省劳动力和机械台班,同时也避免了焊接切割吊耳对主梁造成的损坏。2.固定底座可为两块横板和一块横条组成的卡槽,以固定在类似工字梁的结构上,并且能够根据需要自由的移动;其中固定底座和支撑杆配合形成的支架能够稳固的支撑挂接件,为挂靠在挂接件上的手动葫芦提供可靠的支撑力。3.本技术原材料可取自现场不用的钢材;现场取用,制作简单,制作后可作为施工机具重复使用;而且轻便,移动更方便、高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插设在工字梁上的立体示意图。标号说明:1挂接件、2支撑杆B、3支撑杆A、4支撑杆C、5上横板、6横条、7下横板、8手动胡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如图1和2所示:一种手动葫芦支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嵌插于工字梁上的固定底座、位于固定底座上的挂接件I以及连接于固定底座和挂接件I之间的支撑组件;所述固定底座包括上夹持件、下夹持件和连接于上下夹持件之间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与上夹持件、下夹持件配合形成一个插设于工字梁上的卡槽。本技术提供一个固定手动葫芦8的支架,手动葫芦8悬挂在挂接件I上,挂接件I设有类似吊耳的结构用来悬挂固定手动葫芦8,挂接件I可以选自施工现场不使用的钢板;挂接件I通过支撑组件固定连接在固定底座上,支撑组件可以是一个支撑杆,也可以是多个支撑杆组成的支撑架结构;固定底座中上下夹持件与分隔件配合形成卡槽,插在工字梁上而使整个装置固定;其中悬挂在挂接件I上的手动葫芦8与插在卡槽中的工字梁位于同侧,这样手动葫芦8上的受力越大,卡槽对于工字梁的夹持力就越大,本技术就越为牢固的固定在工字梁上,从而为手动葫芦8提供可靠的支撑力。上述的工字梁也可以使用其他类似工字梁的结构代替。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三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固定底座相互配合固定形成稳定支架。至少三根的支撑杆形成稳固的支架结构,能为挂接件I提供更为可靠的支撑力。如图1和2所示,所支撑组件为三根支撑杆,分别为支撑杆A3、支撑杆B2和支撑杆C4,所述支撑杆A3和支撑杆B2上端分别固定在挂接件I两侧,下端倾斜固定在固定底座上;支撑杆C4竖直固定于固定底座和挂接件I之间。竖直固定在固定座和挂接件I之间的支撑杆C4,主要用于支撑固定挂接件I ;而支撑杆A3和支撑杆B2,支撑固定挂接件I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有效的防止挂接件I的晃动。如果将本技术支撑杆C高度设置在700mm左右,刚好适合正常高度人蹲下时的操作高度,使用方便。如图1和2所示,所述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为相互平行的上横板5和下横板7,所述的分隔件为夹设在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之间的横条6,所述横条6从上下横板7的后端延伸至上下横板7中部;所述支撑杆A33和支撑杆B22的下端分别固定在上横板5后端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杆C44固定在上横板5前端的正中间。选用施工现场容易找到的钢板或其他钢材作为上夹持件、下夹持件和分隔件,形成上横板5、下横板7和横条6,这里上横板5、下横板7和横条6也可以选用其他坚固的材质制成。横条6作为腹板连接在上横板5和下横板7之间,与上横板5、下横板7和横条6配合形成的卡槽卡住工字梁;这样挂接件I上受到向下的拉力越大,上下横板5、7对工字梁的挤压力越大,从而工字梁对固定底座的支撑力以及摩擦力越大,为手动葫芦8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力;本技术的卡槽固定在工字梁上不需要任何的焊接等技术,拆卸方便,可以重复利用,减少因为焊接带来的对本技术的损坏。在使用时,可以在工字梁上移动本技术进行微调整。以半逆法施工的钢结构工程中安装地下层次梁为例,使用本技术,将卡槽卡住已经固定好的主梁,并移动调整在待安装的次梁位置处固定好后,手拉葫芦挂靠在挂接件I上,利用手拉葫芦的挂钩勾住待安装的次梁,在对面的主梁上也按如此操作,同时拉动两边的手动葫芦8便可将次梁拉到待安装位置,之后便可按正常安装梁操作,逐一将梁安装上。应用本支架安装一根梁耗时十分钟左右就可安装完成,大大节约安装时间。【主权项】1.一种手动葫芦支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嵌插于工字梁上的固定底座、位于固定底座上的挂接件(I)以及连接于固定底座和挂接件(I)之间的支撑组件;所述固定底座包括上夹持件、下夹持件和连接于上下夹持件之间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与上夹持件、下夹持件配合形成一个插设于工字梁上的卡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葫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三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固定底座相互配合固定形成稳定支架。3.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动葫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支撑组件为三根支撑杆,分别为支撑杆A(3)、支撑杆B(2)和支撑杆C (4),所述支撑杆A (3)和支撑杆B(2)上端分别固定在挂接件(I)两侧,下端倾斜固定在固定底座上;支撑杆C(4)竖直固定于固定底座和挂接件(I)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动葫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为相互平行的上横板(5)和下横板(7),所述的分隔件为夹设在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之间的横条(6),所述横条(6)从上下横板(7)的后端延伸至上下横板(7)中部;所述支撑杆A(3)和支撑杆B(2)的下端分别固定在上横板(5)后端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杆C(4)固定在上横板(5)前端的正中间。【专利摘要】本技术手动葫芦领域,特别是涉及手动葫芦支架,它包括嵌插于工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动葫芦支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嵌插于工字梁上的固定底座、位于固定底座上的挂接件(1)以及连接于固定底座和挂接件(1)之间的支撑组件;所述固定底座包括上夹持件、下夹持件和连接于上下夹持件之间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与上夹持件、下夹持件配合形成一个插设于工字梁上的卡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晟江宇冠李岩黄雪枫曹国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