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大学专利>正文

类菱形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1265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类菱形客车,它包括底盘和位于底盘上的车身,所述底盘包括车架以及呈类菱形布置于车架上的前轮、后轮、左中轮、右中轮,前轮和后轮与转向机构相连,左中轮和右中轮与驱动机构相连,所述车身的前端呈梭形,转向机构中的方向盘布置于车身前端的中间处。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风阻小、能耗低、转弯半径小、操作灵活、通过性好、平顺性优、重量轻的类菱形客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到车辆工程领域,特指一种类菱形客车
技术介绍
随着燃油危机的出现,对现行的车辆来说节能已经成为各类车辆设计的头等大事。 像客车这种体积大、载客重、能耗高的车辆,怎样合理地设计车身结构,降低风阻系数, 使其在高速行驶时能够减少油耗量已经成为节能的一种有效手段。传统四轮矩形布置车 辆在进行车身前端设计时,由于前轮布置和驾驶员的布置要求,导致车身前端无法做成 类似与梭形的形状,风阻系数得不到最佳的降低。其次,传统客车的外形尺寸大、轴距 长、转向半径大,当行驶到一些转向空间狭窄的地方时,例如旅游风景地、热闹的城 市街道,就容易导致转向掉头困难。将轴距缩短就可能导致抗俯仰能力变差,平顺性变 坏。第三,车身布置低,导致接近角、离去角和纵向通过角变小,通过性变差,如果车 身布置高,整车的质心被抬高,导致操纵稳定性变差,对于大体积、大自重的客车来说 更是如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 风阻小、能耗低、转弯半径小、操作灵活、通过性好、平顺性优、重量轻的类菱形客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类菱形客车,它包括底盘和 位于底盘上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包括车架以及呈类菱形布置于车架上的前轮、 后轮、左中轮、右中轮,前轮和后轮与转向机构相连,左中轮和右中轮与驱动机构相连, 所述车身的前端呈梭形,转向机构中的方向盘布置于车身前端的中间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方向盘、齿轮齿条方向机、前驱动摆杆、中连杆总成、反向摆臂、 前轮转向导杆机构和后轮转向导杆机构,所述方向盘通过依次相连的转向轴、齿轮齿条 方向机、方向机连杆与前驱动摆杆相连,所述前驱动摆杆的一端通过前驱动连接杆与前 轮转向导杆机构相连,另一端通过依次相连的前驱动斜杆、中连杆总成、反向摆臂与后 轮转向导杆机构相连,前驱动摆杆的中部通过前固定轴固定并可绕前固定轴转动,所述 反向摆臂的中部通过摆动支销固定于机架上并可绕摆动支销转动,所述中连杆总成由依 次相连的两根或两根以上的中连杆组成,相邻中连杆之间的连接处与一铰接于机架上的中连杆摆臂相连。所述中连杆摆臂的一端通过摆臂支座固定于机架上,另一端与两根中连杆的连接处 通过销轴连接。所述前轮转向导杆机构包括依次相连的前羊角、前羊角连接杆、前横梁固定轴以及 前横梁转筒,前驱动连接杆的一端与前横梁转筒相连,前横梁转筒通过前羊角连接杆与 前羊角连接。所述后轮转向导杆机构包括依次相连的后羊角、后羊角连接杆、后横梁固定轴、后 横梁转筒、,后驱动连接杆、驱动摆杆、后固定轴以及后驱动斜杆,反向摆臂的一端与后 驱动斜杆相连,后驱动斜杆通过第八销轴与后驱动摆杆相连,后驱动摆杆通过第九销轴 连接后驱动连接杆,后驱动摆杆的中段与后固定轴相连,后驱动连接杆通过第十销轴连 接后横梁转筒,后横梁转筒通过后羊角连接杆与后羊角相连。所述前轮通过前悬架右斜置钢板弹簧、前悬架左斜置钢板弹簧与车架相连,后轮通 过后悬架右斜置钢板弹簧和后悬架左斜置钢板弹簧与车架相连,左中轮通过中悬架右置 钢板弹簧与车架相连,右中轮通过悬架左置钢板弹簧与车架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就在于1、 本专利技术的类菱形客车,为车轮呈类菱形布置的客车,通过前轮的布置结构以及将 驾驶员布置在车辆前端的中间位置,就完全可以做到最优化的类似于梭形的设计,这在 客车的车身设计中还是从未出现过的,由于风阻系数大大降低,因此类菱形客车在高速行驶时可以很好的降低油耗;同时,由于车身前端做成梭形,前端横向空间变窄,如果 将驾驶员布置在车辆前端左侧,驾驶员的视野将受到影响,乘坐空间变小,因此将驾驶 员布置在车辆前端的中间位置,可以使驾驶员的视野变好,乘坐的空间变大,提高了驾 驶员的舒适性;2、 本专利技术的类菱形客车,呈类菱形的车轮中前、后轮联动转向,其转向半径小,操 作灵活,能够很好的解决大客车在转向狭窄的地方转向困难的问题;通过反向摆臂的设 计,可以实现中连杆与后驱动斜杆的推力反向,从而使前后轮转向的方向一致性更好, 同时可以通过调整反向摆臂的长短来调整各驱动连杆的布置角度,从而使杆系布置更加 灵活、方便;同时,为了提高了中连杆的刚性,通过连杆摆臂使中连杆分为有效的几段, 可以更好地使转向杆系通过中桥,这样使得杆系可靠性高,还可以相对降低对车身的刚 性需求;本专利技术的转向机构因为由于采用推拉杆结构,从而使结构更为简单,较柔性转 向系统的双程而言,具有占用空间小,且由于没有柔性件的弹性收縮,从而使前后的联动一致性更佳;3、 本专利技术的类菱形客车,可以将前轮布置的很靠前、后轮布置的很靠后,使类菱形 客车的接近角和离去角变大,另外类菱形客车采用三轴布置,使纵向通过角变大,通过 性变好。这样在设计类菱形客车时,可以将车身布置的比普通客车低,整车质心降低, 在同样的前提下,提高了操纵稳定性;4、 本专利技术的类菱形客车,其前、后悬架部件作用于车架上的力向底盘纵剖面中心靠 近,大大减小了由于地面不平造成对车架和车身的扭矩,在同等条件下,可降低车架和 车身的刚度,进一步减轻重量,降低油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普通客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底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转向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转向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后轮3、后悬架右斜置钢板弹簧5、 动力总成 7、车架 9、右中轮12、前悬架右斜置钢板弹簧 14、前轮16、中悬架左置钢板弹簧 18、后悬架左斜置钢板弹簧 20、普通客车后轮 22、普通客车车身 401、前横梁 403、第一销轴 405、第二销轴 407、前横梁转筒2、后轴4、转向机构6、传动轴8、中悬架右置钢板弹簧 10、中驱动桥 13、前轴15、前悬架左斜置钢板弹簧 17、左中轮 19、车身21、普通客车前轮402、前羊角 404、前羊角连接杆 406、前横梁固定轴 408、第三销轴409、前驱动连接杆410、前驱动摆杆固定座411、前驱动摆杆412、第四销轴413、前固定轴414、齿轮齿条方向机415、转向轴416、方向盘417、第五销轴418、转向球头419、方向机连杆420、前驱动斜杆421、第六销轴422、第一中连杆固定杆423、第一中连杆下端销424、第一中连杆摆臂425、第一中连杆426、第二中连杆摆臂427、第二中连杆下端销428、第二中连杆固定杆429、第二中连杆430、第三中连杆固定杆431、第三中连杆下端销432、第三中连杆摆臂433、第三中连杆434、第四中连杆固定杆435、反向摆臂436、第七销轴437、摆动支销438、后驱动斜杆439、第八销轴440、后固定轴441、后驱动摆杆固定座442、后驱动摆杆443、第九销轴444、后驱动连接杆445、第十销轴446、后横梁转筒447、后横梁固定轴448、第十一销轴449、后羊角连接杆450、第十二销轴451、后羊角452、后横梁453、第四中连杆下端销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类菱形客车,它包括底盘和位于底盘上的车身19,所 述底盘包括车架7以及呈类菱形布置于车架7上的前轮14、后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类菱形客车,它包括底盘和位于底盘上的车身(1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包括车架(7)以及呈类菱形布置于车架(7)上的前轮(14)、后轮(1)、左中轮(17)、右中轮(9),前轮(14)和后轮(1)与转向机构(4)相连,左中轮(17)和右中轮(9)与驱动机构相连,所述车身(19)的前端呈梭形,转向机构(4)中的方向盘(416)布置于车身(19)前端的中间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