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手组件及通信产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06506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7 04:39
扳手组件及通信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扳手组件,用于将单板拉手条插拔于机箱。所述扳手组件包括手柄、第一弹性元件、顶持件、及连接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及所述顶持件抵接于所述手柄与所述连接件之间,所述连接件连接至所述单板拉手条,所述手柄枢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弹性元件顶持于所述顶持件与所述手柄之间,所述顶持件抵顶至所述凹槽内将所述手柄定位于所述连接件。当外力带动所述手柄相对所述连接件转动,所述顶持件沿所述凹槽的侧壁滑动至离开所述凹槽。当外力取消,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下,所述顶持件回位并抵顶至所述凹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扳手组件相对单板拉手条转动后,在第一弹性元件的作用下能够自动回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扳手组件及通信产品
技术介绍
通信设备中,将单板固定在单板拉手条上,再利用扳手将单板拉手条推入机箱,使得单板连接器与机箱内的背板连接器相配合。现有技术方案采用单板拉手条面板和机箱前端贴合来对单板进行限位,现有技术方案单板拉手条面板与机箱滑道是贴合的,在单板插到位时,扳手组件与单板面板平行,但由于存在连接器、机箱、单板等精度问题,现有技术方案无法实现连接器完全贴合。如果通过单板连接器和背板连接器的贴合面来对单板进行限位,单板拉手条面板和机箱前端预留足够的配合间隙,此方案能够将单板完全插入机箱,直到连接器完全贴合,但由于连接器精度、机箱、单板精度问题,单板被推到位后,存在扳手与单板拉手条面板不平行的问题,影响通信产品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单板被推到位后扳手与单板拉手条的面板不平行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扳手组件,用于将单板拉手条插拔于机箱,所述扳手组件包括手柄、第一弹性元件、顶持件、及连接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及所述顶持件抵接于所述手柄与所述连接件之间,所述连接件连接至所述单板拉手条,所述手柄枢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弹性元件顶持于所述顶持件与所述手柄之间,所述顶持件抵顶至所述凹槽内将所述手柄定位于所述连接件;当外力带动所述手柄相对所述连接件转动,所述顶持件沿所述凹槽的侧壁滑动至离开所述凹槽;当外力取消,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下,所述顶持件回位并抵顶至所述凹槽内。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柄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开口朝向所述凹槽,所述顶持件部分收容于所述盲孔内,且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弹性连接于所述顶持件与所述盲孔的底壁之间。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持件包括主体、定位柱和顶持头,所述主体连接于所述定位柱和所述顶持头之间,所述定位柱伸入所述盲孔内用于定位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所述顶持头与所述凹槽配合位。结合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之间的转轴,所述手柄枢接于所述转轴,所述手柄相对所述连接件转动带动所述顶持件沿所述凹槽的侧壁滑动,所述凹槽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臂。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臂包括端面,所述端面以所述转轴为圆心呈弧形曲面,所述手柄包括贴合面,所述贴合面与所述端面贴合。结合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柄包括顶出部和勾入部,所述顶出部和所述勾入部分别位于所述转轴的两侧,且所述勾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之间,所述顶出部用于与所述机箱的外表面配合将所述单板拉手条从所述机箱内抽出,所述勾入部用于与所述机箱的内表面配合将所述单板拉手条插入所述机箱,所述贴合面与所述盲孔分别位于所述勾入部的相对两侧。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通信产品,包括机箱及单板拉手条,所述单板手条插入所述机箱内用于承载单板,所述单板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机箱中设有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配合,所述通信产品还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可能的实施方式的板手组件。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产品还包括锁紧机构,用于将所述单板拉手条锁固于所述机箱,所述单板拉手条包括锁固部,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螺钉、螺母及第二弹性元件,所述锁固部设有收容空间及通孔,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所述螺母和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抵持于所述收容空间端面与所述螺母之间,所述螺钉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所述螺钉依次穿过所述螺母、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及所述通孔,所述第二螺纹部锁固至所述机箱的螺纹孔内,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螺母配合。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扳手组件,用于将单板拉手条插拔于机箱,所述扳手组件包括手柄、第一弹性元件、顶持件及连接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及所述顶持件抵接于所述手柄与所述连接件之间,所述连接件连接至所述单板拉手条,所述手柄枢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手柄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弹性元件顶持于所述顶持件与所述连接件之间,所述顶持件抵顶至所述凹槽内将所述手柄定位于所述连接件;当外力带动所述手柄相对所述连接件转动,所述顶持件沿所述凹槽的侧壁滑动至离开所述凹槽;当外力取消,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下,所述顶持件回位并抵顶至所述凹槽内。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设有盲孔,述盲孔开口朝向所述凹槽,所述顶持件部分收容于所述盲孔内,且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弹性连接于所述顶持件与所述盲孔的底壁之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扳手组件及通信产品,通过将第一弹性元件及顶持件设置于手柄与连接件之间,并且利用第一弹性元件的回弹力带动顶持部回位并抵顶至连接件的凹槽内,实现手柄的自动回位。单板之第一连接器与机箱内的第二连接器贴合的同时,保证手柄与单板拉手条面板平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扳手组件及单板拉手条安装于机箱内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扳手组件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扳手组件的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扳手组件与单板拉手条之截面示意图,其中扳手组件处于无外力作用的自然状态;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扳手组件与单板拉手条之截面示意图,其中扳手组件处于受力状态;及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扳手组件之连接件及单板拉手条之锁固部的放大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扳手组件100及通信产品,扳手组件100用于将通信产品的单板拉手条200插拔于机箱300。扳手组件100连接于单板拉手条200,所述单板拉手条200插入机箱300内用于承载单板400,所述单板400包括第一连接器(未图示),所述机箱300中设有第二连接器(未图示),所述扳手组件100用于将所述单板拉手条200插拔于所述机箱300,并且使得所述第一连接器贴合于所述第二连接器,而且扳手组件100之握持部11与单板拉手条200的面板202保持平行的状态。本实施方式中,一个单板拉手条200上设置两个扳手组件100,通过扳手组件100与机箱300的配合将单板拉手条200插拔于所述机箱300。请参阅图2-图5,所述扳手组件100包括手柄10、第一弹性元件20、顶持件30及连接件50。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0及所述顶持件30设置于所述手柄10与所述连接件50之间,所述连接件50连接至所述单板拉手条200,所述手柄10枢接于所述连接件50。所述连接件50设有凹槽46,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0顶持于所述顶持件30与所述手柄10之间,所述顶持件30抵顶至所述凹槽46内将所述手柄10定位于所述连接件50。当外力带动所述手柄10相对所述连接件50转动,所述顶持件30沿所述凹槽46的侧壁滑动至离开所述凹槽46。当外力取消,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扳手组件及通信产品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扳手组件,用于将单板拉手条插拔于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组件包括手柄、第一弹性元件、顶持件、及连接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及所述顶持件抵接于所述手柄与所述连接件之间,所述连接件连接至所述单板拉手条,所述手柄枢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弹性元件顶持于所述顶持件与所述手柄之间,所述顶持件抵顶至所述凹槽内将所述手柄定位于所述连接件;当外力带动所述手柄相对所述连接件转动,所述顶持件沿所述凹槽的侧壁滑动至离开所述凹槽;当外力取消,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下,所述顶持件回位并抵顶至所述凹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华姚勇矫立国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