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转子装置和含有该装置的电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99015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2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外转子装置,包括机壳、转子铁芯和永磁体,所述转子铁芯固定安装在所述机壳内表面;所述永磁体呈弧形片状;所述转子铁芯内表面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固定槽、所述永磁体具有与所述固定槽配合的配合部;所述永磁体通过所述配合部卡接所述固定槽、安装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内表面。转子铁芯上具有固定槽,永磁体通过与固定槽配合的配合部直接沿轴向安装在转子铁芯上、实现了圆周方向永磁体和转子铁芯的相对位置固定,相对于传统的粘接固定方式,能够确保永磁体和转子铁芯的固定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特别涉及一种外转子装置;另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采用前述外转子装置的电机。
技术介绍
与传统的电机结构相反,外转子电机是定子在内、转子在外的一种电机。因其转子在外,可直接带动风页、车辋等负载运动。相比于内转子电机,在应用中可省去齿轮传动、消除机械齿轮的振动噪声,减少机械损耗,获得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时还可实现电机驱动系统的轻量化和小型化。表贴式外转子电机是外转子电机中的一个重要分类,其采用表面贴装方式将永磁体安装在机壳上。安装过程中,一般先使用定位块定位永磁体、利用永磁体专用胶将永磁体粘贴在机壳的内表面,实现定位。具体方法是先按照磁路在机壳内腔圆弧面划线,根据划线安装定位块,再将永磁体安装面涂胶后装入定位块形成的安装槽中,待永磁体专用胶固化后(移出工装或不移出工装均可)转子组装完毕。采用这样的安装方式需根据磁路设置定位块的安装位置、再定位永磁体,使得安装方式工序复杂、效率低;永磁体依靠胶水固定在机壳内表面,安装的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的表贴外转子电机采用粘接方式固定永磁体可靠性较差、安装工序复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外转子装置;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前述外转子装置的电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外转子装置,包括机壳、转子铁芯和永磁体,所述转子铁芯固定安装在所述机壳内表面;所述永磁体呈弧形片状;所述转子铁芯内表面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固定槽、所述永磁体具有与所述固定槽配合的配合部;所述永磁体通过所述配合部卡接所述固定槽、安装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内表面。转子铁芯上具有固定槽,永磁体通过与固定槽配合的配合部直接沿轴向安装在转子铁芯上、实现了圆周方向永磁体和转子铁芯的相对位置固定,相对于传统的粘接固定方式,能够确保永磁体和转子铁芯的固定可靠性。优选的,所述固定槽为燕尾形槽。将固定槽设置成燕尾形槽,可方便固定槽、永磁体的成型加工,也可简化转子铁芯的磁路设计、方便永磁体的安装。优选的,还包括压圈;所述压圈位于所述机壳轴向的侧面、与所述机壳或所述转子铁芯固定连接;所述压圈和所述永磁体圆周方向具有重叠区域。优选的,所述压圈的轴向方向具有通孔,所述机壳或所述转子铁芯轴向方向具有螺纹孔;螺钉穿过所述通孔并固定在所述螺纹孔中,将所述压圈固定在所述机壳或所述转子铁芯上。在机壳轴向两侧设置压圈,利用压圈在轴向方向固定永磁体,保证在轴向方向上永磁体的位置固定。优选的,所述配合部和所述固定槽的接触面间具有粘接层。在配合部和固定槽的接触面设置粘接层,利用粘接层粘接永磁体,一方面可进一步提高永磁体的安装牢固性,另一方面还可通过粘接层的粘接力方便永磁体的安装。优选的,所述固定槽的深度小于所述永磁体的厚度。固定槽的深度小于转子铁芯的厚度,也就是转子铁芯中形成固定槽的齿牙的高度小于永磁体的厚度,可保证安装此转子的电机的转子内表面光滑、在转动过程中不与定子发生干涉,保证转动正常。优选的,所述转子铁芯外圆环面具有凸起,所述机壳内圆环面具有定位止口,所述凸起和所述定位止口配合。优选的,所述转子铁芯和所述机壳过盈配合。采用卡接配合的固定方式和过盈配合的配合方式,可保证转子铁芯和机壳之间的相对稳定性,确保电机转动时转子铁芯和机壳不发生相对位移。优选的,所述转子铁芯由硅钢片叠压形成,所述机壳为铝合金材质的机壳。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安装在所述转子内腔中;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间具有气隙;所述转子为如前所述的外转子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外转子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外转子装置轴向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外转子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外转子装置轴向截面图。根据图1和图2可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外转子装置包括呈圆环形的机壳1、安装在机壳1内表面的转子铁芯2和安装在转子铁芯2内表面的永磁体3。永磁体3呈弧形片状,即整体形状上可与转子铁芯2的内表面贴合。在转子铁芯2内表面具有按照磁路计算设计的固定槽,永磁体3的外圆弧面具有与固定槽配合的配合部。从转子铁芯2的轴向方向可将永磁体3的配合部插入固定槽中,实现永磁体3在转子铁芯2中周向方向的固定。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固定槽为燕尾形固定槽,永磁体3上的配合部也设计为与燕尾形固定槽对应的结构。如此设置,在转子高速旋转时也可保证永磁体3和转子铁芯2的紧密连接配合。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固定槽设置为其他形状结构,相应的改变永磁体3上配合部的结构。以上安装结构实现了永磁体3在转子铁芯2圆周方向的固定。为保证在轴向方向安装的固定,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压圈4,压圈4位于机壳1轴向的的侧面。压圈4和机壳1上均具有穿过螺钉5的通孔,压圈4通过螺钉5连接固定在机壳1上。压圈4的圆周和永磁体3的圆周具有重叠部分,因此可在机壳1轴向方向固定永磁体3,同时也可在轴向方向固定转子铁芯2。从图1可看出,压圈4的外延在圆周方向设置多个凸出弧,通孔设置在凸出弧上,利用凸出弧的通孔安装螺钉将压圈固定在机壳1上,利用压圈本体限位固定永磁体3。可以轻易的想到,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卡扣卡接等方式也可将压圈4固定在机壳1上;可进一步的想到,压圈4也可固定在转子铁芯2上,实现永磁体3和转子铁芯2在机壳1轴向方向的固定;但从实际应用角度考虑,应以确保转子铁芯2和机壳1不发生相对移动为前提。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实现永磁体3和转子铁芯2的连接并方便在安装过程中固定永磁体3,在固定槽和配合部对应的平面还涂布有粘接层,粘接层采用传统永磁体安装中使用的永磁体专用胶,保证粘接强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粘接层,直接实现永磁体3和转子铁芯2的卡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形成转子铁芯2中固定槽的转子铁芯齿牙的高度小于永磁体3的厚度,保证安装永磁体3后永磁体的内表面高于转子铁芯2的齿牙内表面;如此设置可避免因加工造成的误差,防止电机工作时定子和转子铁芯2发生干涉。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直接将转子铁芯2和永磁体3的内圆半径设置为相同。由于转子需高速转动,需要保证机壳1和转子铁芯2的位置固定。在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转子铁芯2的外圆环面具有凸起,机壳1的内圆环面具有定位止口,凸起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转子装置,包括机壳(1)、转子铁芯(2)和永磁体(3),所述转子铁芯(2)固定安装在所述机壳(1)内表面;所述永磁体(3)呈弧形片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2)内表面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固定槽、所述永磁体(3)具有与所述固定槽配合的配合部;所述永磁体(3)通过所述配合部卡接所述固定槽、安装在所述转子铁芯(2)的内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转子装置,包括机壳(1)、转子铁芯(2)和永磁体(3),
所述转子铁芯(2)固定安装在所述机壳(1)内表面;所述永磁体(3)
呈弧形片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2)内表面具有沿轴向延伸
的固定槽、所述永磁体(3)具有与所述固定槽配合的配合部;所述永
磁体(3)通过所述配合部卡接所述固定槽、安装在所述转子铁芯(2)
的内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
为燕尾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转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圈(4);所述压圈(4)位于所述机壳(1)轴向的侧面、与所述机
壳(1)或所述转子铁芯(2)固定连接;所述压圈(4)和所述永磁体
(3)圆周方向具有重叠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转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圈(4)
的轴向方向具有通孔,所述机壳(1)或所述转子铁芯(2)轴向方向
具有螺纹孔;螺钉(5)穿过所述通孔并固定在所述螺纹孔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文波陈致初李益丰许峻峰胡勇峰彭俊崔龙胡华李蓉辛本雨杨金霞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