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系统冷凝水回收综合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597138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2 0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冷凝水回收综合利用系统,包括风机盘管、空调机组、新风机组、换热器、冷凝水集水箱、冷却新风用冷凝水箱、喷淋降温用冷凝水箱、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或风冷冷水机组、喷嘴、水泵、增压泵等。本发明专利技术收集空调机组或新风机组或风机盘管等室内空调末端产生的冷凝水,在新风的入口处,连接换热器,使冷凝水经过换热器与新风形成间接换热,降低新风的温度,从而降低处理新风冷水机组的能耗。然后再次回收冷凝水,将冷却新风后的冷凝水用于给风冷热泵机组或风冷冷水机组室外冷凝器降温,冷凝水经过喷淋装置挥发带走机组的热量,提高机组制冷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节能减排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冷凝水回收综合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空调的冷凝水大多数都是通过重力自流法直接排放到室外,容易在墙壁、地面上留有水迹,甚至由于楼上空调冷凝水从高处随意飘落,打湿下层阳台凉晒的衣物而引起邻居之间的纠纷,不仅影响了环境,而且也影响了社会和谐。并且,冷凝水直接外排并没有被充分利用,造成了能源浪费。冷凝水的温度较低,可以通过蒸发或热交换带走热量,在现有的冷凝水回收利用专利CN 104061671A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冷凝水处理装置,包括冷凝管、风扇、金属管、软管、水槽和雾化器,所述金属管外径小于冷凝管外径,金属管从进口处开始内套于冷凝管内部,在出口处终止,金属管在进口处、出口处分别外接有软管,出口处的软管与水槽连接,水槽开口敞开,雾化器放置于水槽底部。利用管套管的形式,对冷凝管进行第一次降温,然后将冷凝水引流至雾化器内进行雾化,风扇转动所产生的气压差将水雾吸附至散热片及冷凝管,进行二次降温。你该专利在利用较低温度的冷凝水对冷凝管降温之后,就直接雾化掉,还是造成了很大一部分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利用空调系统冷凝水不仅对空调系统的新风进行降温处理,同时通过喷淋装置给风冷热泵机组或风冷冷水机组室外冷凝器降温的冷凝水回收综合利用的系统。该系统具有降低空调系统能耗、提高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或风冷冷水机组性能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空调系统冷凝水回收综合利用系统,包括风机盘管、空调机组、新风机组、空气-冷凝水叉流间接式换热器、冷凝水集水箱、冷却新风用冷凝水箱、喷淋降温用冷凝水箱、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或风冷冷水机组、喷嘴、水泵、增压泵,所述的冷凝水集水箱通过冷凝水管与风机盘管、空调机组、新风机组连接,可以直接收集风机盘管、空调机组、新风机组产生的冷凝水;所述冷却新风用冷凝水箱通过水泵及管道上的阀门与空气-冷凝水叉流间接式换热器连接,冷凝水进入空气-冷凝水叉流间接式换热器可以预先冷却室外进入的新风;所述喷淋降温用冷凝水箱通过增压泵与喷嘴连接,冷凝水通过喷嘴向空气源热泵机组或风冷冷水机组喷水雾,降低空气源热泵机组或风冷冷水机组冷凝器的温度,提高空气源热泵机组或风冷冷水机组制冷效果。优选地,冷凝水集水箱设置溢流管,外表面铺设保温隔热材料。优选地,冷却新风用冷凝水箱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一液位计,利用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一液位计的信号控制两端管道上第一阀门及第二阀门的启闭。优选地,喷淋降温用冷凝水箱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液位计,利用第二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液位计的信号检测冷凝水箱的状态。更加优选地,第一阀门及第二阀门为电动阀门。优选地,喷淋降温用冷凝水箱通过增压泵与喷嘴连接,增压泵与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或风冷冷水机组上安装的第三温度传感器信号相连,根据第三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确定增压泵的启闭。优选地,空气-冷凝水叉流间接式换热器通过新风风管与新风机组连接,冷却室外新风。优选地,空气-冷凝水叉流间接式换热器顶部设置喷嘴,底部设置集水盘,冷凝水通过水泵驱动,在空气-冷凝水叉流间接式换热器顶部由喷嘴喷淋,底部由集水盘再次收集升温的冷凝水,通过水管返回到冷却新风用冷凝水箱。优选地,水泵与温度计信号相连,根据温度计信号确定水泵的启闭。更加优选地,水泵为变频水泵。该系统将冷凝水进行二次利用,首先,收集空调机组或新风机组或风机盘管等室内空调末端产生的冷凝水,在新风的入口处,连接换热器,使冷凝水经过换热器与新风形成间接换热,降低新风的温度,从而降低处理新风机组的能耗。然后再次回收冷凝水,将冷却新风后的冷凝水用于给风冷热泵机组或风冷冷水机组室外冷凝器降温,冷凝水经过喷淋装置挥发带走机组的热量,提高机组制冷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将冷凝水收集作为新风处理装置的水源,利用换热器对新风进行首次降温处理,并再次收集升温的冷凝水,将其作为风冷热泵机组降温装置的水源,通过喷淋装置对风冷热泵机组进行降温,达到降低空调机组处理新风的能耗、提高空气源热泵机组或风冷冷水的机组的制冷性能,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风机盘管、2-空调机组、3-新风机组、4-空气-冷凝水叉流间接式换热器、5-冷凝水集水箱、6-冷却新风用冷凝水箱、7-喷淋降温用冷凝水箱、8-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或风冷冷水机组、9-喷嘴、10-新风风管、11-冷凝水管12-第一温度传感器、13-第一液位计、14-温度计、15-第一阀门、16-第二阀门、17-第三阀门、18-第四阀门、19-增压泵、20-水泵、21-第二温度传感器、22-第二液位计、23-第三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空调系统冷凝水回收综合利用系统,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风机盘管1、空调机组2、新风机组3、空气-冷凝水叉流间接式换热器4、冷凝水集水箱5、冷却新风用冷凝水箱6、喷淋降温用冷凝水箱7、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或风冷冷水机组8、喷嘴9、水泵19、增压泵20,冷凝水集水箱5通过冷凝水管11与风机盘管1、空调机组2、新风机组3连接,直接收集风机盘管1、空调机组2、新风机组3产生的冷凝水。冷却新风用冷凝水箱6通过水泵20及管道上的第四阀门18与空气-冷凝水叉流间接式换热器4连接,冷凝水进入空气-冷凝水叉流间接式换热器4预先冷却室外进入的新风。喷淋降温用冷凝水箱7通过增压泵20与喷嘴9连接,冷凝水通过喷嘴9向空气源热泵机组或风冷冷水机组8喷水雾。冷凝水集水箱5设置溢流管,外表面铺设保温隔热材料。冷却新风用冷凝水箱6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2及第一液位计13,利用第一温度传感器12及第一液位计13的信号控制两端管道上第一阀门15及第二阀门16的启闭。上述阀门均为电动阀门。喷淋降温用冷凝水箱7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21及第二液位计22,利用第二温度传感器21及第二液位计22的信号检测冷凝水箱7的状态。喷淋降温用冷凝水箱7通过第三阀门17、增压泵19与喷嘴9连接,增压泵19与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或风冷冷水机组8上安装的第三温度传感器23信号相连,根据第三温度传感器23的信号确定增压泵19的启闭。空气-冷凝水叉流间接式换热器4通过新风风管10与新风机组3连接,冷却室外新风。在空气-冷凝水叉流间接式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系统冷凝水回收综合利用系统,包括风机盘管(1)、空调机组(2)、新风机组(3)、空气‑冷凝水叉流间接式换热器(4)、冷凝水集水箱(5)、冷却新风用冷凝水箱(6)、喷淋降温用冷凝水箱(7)、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或风冷冷水机组(8)、喷嘴(9)、水泵(19)、增压泵(20),所述的冷凝水集水箱(5)通过冷凝水管(11)与风机盘管(1)、空调机组(2)、新风机组(3)连接,直接收集风机盘管(1)、空调机组(2)、新风机组(3)产生的冷凝水;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新风用冷凝水箱(6)通过水泵(20)及管道上的阀门与空气‑冷凝水叉流间接式换热器(4)连接,冷凝水进入空气‑冷凝水叉流间接式换热器(4)预先冷却室外进入的新风;所述喷淋降温用冷凝水箱(7)通过增压泵(20)与喷嘴(9)连接,冷凝水通过喷嘴(9)向空气源热泵机组或风冷冷水机组(8)喷水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系统冷凝水回收综合利用系统,包括风机盘管(1)、空调机组(2)、
新风机组(3)、空气-冷凝水叉流间接式换热器(4)、冷凝水集水箱(5)、冷却新
风用冷凝水箱(6)、喷淋降温用冷凝水箱(7)、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或风冷冷水
机组(8)、喷嘴(9)、水泵(19)、增压泵(20),所述的冷凝水集水箱(5)通过
冷凝水管(11)与风机盘管(1)、空调机组(2)、新风机组(3)连接,直接收集
风机盘管(1)、空调机组(2)、新风机组(3)产生的冷凝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新风用冷凝水箱(6)通过水泵(20)及管道上的阀门与空气-冷凝水
叉流间接式换热器(4)连接,冷凝水进入空气-冷凝水叉流间接式换热器(4)预
先冷却室外进入的新风;
所述喷淋降温用冷凝水箱(7)通过增压泵(20)与喷嘴(9)连接,冷凝水通
过喷嘴(9)向空气源热泵机组或风冷冷水机组(8)喷水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系统冷凝水回收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冷凝水集水箱(5)设置溢流管,外表面铺设保温隔热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系统冷凝水回收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冷却新风用冷凝水箱(6)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2)及第一液位计
(13),利用第一温度传感器(12)及第一液位计(13)的信号控制两端管道上第
一阀门(15)及第二阀门(16)的启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系统冷凝水回收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喷淋降温用冷凝水箱(7)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21)及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艺青傅允准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