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显示接口传送压缩显示数据的数据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59651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2 0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具有第一数据处理装置以及第二数据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具有第一控制器、显示处理器、压缩器以及输出接口。所述第一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显示处理器产生第一输入显示数据,所述压缩器根据所述第一输入显示数据产生压缩显示数据。所述输出接口封装所述压缩显示数据为比特流,并通过显示接口输出所述比特流。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具有输入接口、第二控制器、显示缓冲器以及解压缩器。所述输入接口将所述比特流解除封装为第二输入显示数据,所述第二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显示缓冲器缓冲所述第二输入显示数据并输出缓冲显示数据,且所述解压缩器解压缩所述缓冲显示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数据处理系统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专利技术请求美国临时案申请号61/711,319(申请日2012年10月9日)、美国临时案申请号61/712,949(申请日2012年10月12日)以及美国临时案申请号13/913,520(申请日2013年6月10日)的优先权,且这些申请案的所有内容以引用方式纳入。
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实施例系有关于通过显示接口(displayinterface)传送显示数据,特别是指一种通过显示接口传送压缩显示数据的数据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置于第一芯片以及第二芯片间的显示接口用来自所述第一芯片传送显示数据至所述第二芯片以做进一步处理。举例来说,所述第一芯片可为主机应用处理器,而所述第二芯片可为驱动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所述显示数据可包括图像数据、视频数据、图形数据和/或屏幕上显示(onscreendisplay,OSD)数据。此外,所述显示数据可为二维显示的单视角数据(singleviewdata)或三维显示的多视角数据(multipleviewdata)。当显示面板支持较高的显示分辨率(resolution),可实现具有较高分辨率的二维/三维显示,因此,通过所述显示接口传送的所述显示数据将具有较大的数据大小/数据传输率,其不可避免地增加所述显示接口的功率消耗。若所述主机应用处理器以及所述驱动集成电路皆位于由电池装置提供电源的携带式装置上(如智能手机),其电池寿命会由于所增加的功率消耗而被缩减,因此,可有效降低所述显示接口的功率消耗的新颖设计是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示范性的实施例,提出通过显示接口传送压缩显示数据的数据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揭露一示范性的数据处理系统。所述示范性的数据处理系统具有第一数据处理装置以及第二数据处理装置。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的操作;显示处理器,用以产生第一输入显示数据;压缩器,用以接收所述第一输入显示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输入显示数据产生压缩显示数据;以及输出接口,用以封装所述压缩显示数据为比特流,且通过显示接口输出所述比特流。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用以驱动显示装置并包括:输入接口,用以通过所述显示接口接收所述比特流,并将所述比特流解除封装为第二输入显示数据;第二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的操作;显示缓冲器,用以缓冲所述第二输入显示数据并输出缓冲显示数据;以及解压缩器,用以当接收所述缓冲显示数据时解压缩所述缓冲显示数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揭露一示范性的数据处理系统。所述示范性的数据处理系统具有第一数据处理装置以及第二数据处理装置。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的操作;显示处理器,用以产生第一输入显示数据;压缩器,用以接收所述第一输入显示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输入显示数据产生压缩显示数据;以及输出接口,用以封装所述压缩显示数据为比特流,且通过显示接口输出所述比特流。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用以驱动显示装置并包括:输入接口,用以通过所述显示接口接收所述比特流,并将所述比特流解除封装为第二输入显示数据;第二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的操作;以及解压缩器,用以解压缩所述第二输入显示数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揭露一示范性的数据处理系统。所述示范性的数据处理系统具有第一数据处理装置、第二数据处理装置以及第三数据处理装置。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用以产生第一输入显示数据、封装所述第一输入显示数据为第一比特流并通过第一显示接口输出所述第一比特流。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输入接口,用以通过所述第一显示接口接收所述第一比特流,且将所述第一比特流解除封装为第二输入显示数据;压缩器,用以接收所述第二输入显示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二输入显示数据产生压缩显示数据;以及输出接口,用以封装所述压缩显示数据为第二比特流,且通过第二显示接口输出所述第二比特流。所述第三数据处理装置用以驱动显示装置且包括:第二输入接口,用以通过所述第二显示接口接收所述第二比特流,且将所述第二比特流解除封装为第三输入显示数据;第二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第三数据处理装置的操作;显示缓冲器,用以缓冲所述第三输入显示数据且输出缓冲显示数据;以及解压缩器,用以当接收所述缓冲显示数据时解压缩所述缓冲显示数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揭露一示范性的数据处理系统。所述示范性的数据处理系统具有第一数据处理装置、第二数据处理装置以及第三数据处理装置。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用以产生第一输入显示数据、封装所述第一输入显示数据为第一比特流并通过第一显示接口输出所述第一比特流。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输入接口,用以通过所述第一显示接口接收所述第一比特流,且将所述第一比特流解除封装为第二输入显示数据;压缩器,用以接收所述第二输入显示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二输入显示数据产生压缩显示数据;以及第二输出接口,用以封装所述压缩显示数据为第二比特流,且通过第二显示接口输出所述第二比特流。所述第三数据处理装置用以驱动显示装置且包括:第二输入接口,用以通过所述第二显示接口接收所述第二比特流,且将所述第二比特流解除封装为第三输入显示数据;第二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第三数据处理装置的操作;以及解压缩器,用以解压缩所述第三输入显示数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揭露一示范性的数据处理系统。所述示范性的数据处理系统具有第一数据处理装置、第二数据处理装置以及第三数据处理装置。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包括: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的;显示处理器,用以产生第一输入显示数据;压缩器,用以接收所述第一输入显示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输入显示数据产生压缩显示数据;以及第一输出接口,用以封装所述压缩显示数据为第一比特流,并通过第一显示接口输出所述第一比特流。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包括:输入接口,用以通过所述第一显示接口接收所述第一比特流,并将所述第一比特流解除封装为第二输入显示数据;解压缩器,用以根据所述第二输入显示数据产生解压缩显示数据;以及第二输出接口,用以封装所述解压缩显示数据为第二比特流,并通过第二显示接口输出所述第二比特流。所述第三数据处理装置用以接收所述第二比特流且根据从所述第二比特流所取得的所述解压缩显示数据以驱动显示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揭露一示范性的数据处理系统。所述示范性数据处理系统具有第一数据处理装置以及第二数据处理装置。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的操作;显示处理器,用以产生第一输入显示数据;压缩器,用以接收所述第一输入显示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输入显示数据产生压缩显示数据;以及输出接口,用以封装所述压缩显示数据为比特流,并通过显示接口输出所述比特流。第二数据处理装置用以驱动显示装置并包括:输入接口,用以通过所述显示接口接收所述比特流,并将所述比特流解除压缩为第二输入显示数据;第二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的操作;以及解压缩器,当所述第二输入显示数据为所述压缩显示数据时,用以根据所述第二输入显示数据产生解压缩显示数据。对于已经阅读后续由各图示及内容所显示的较佳实施例的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来说,本专利技术的各目的是明显的。附图说明图1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通过显示接口传送压缩显示数据的数据处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数据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的操作;显示处理器,用以产生第一输入显示数据;压缩器,用以接收所述第一输入显示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输入显示数据产生压缩显示数据;以及输出接口,用以封装所述压缩显示数据为比特流,并通过显示接口输出所述比特流;以及第二数据处理装置,用以驱动显示装置,包括:输入接口,用以通过所述显示接口接收所述比特流,并将所述比特流解除封装为第二输入显示数据;第二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的操作;显示缓冲器,用以缓冲所述第二输入显示数据并输出缓冲显示数据;以及解压缩器,当接收所述缓冲显示数据时其用以解压缩所述缓冲显示数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10.09 US 61/711,319;2012.10.12 US 61/712,949;1.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数据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的操作;显示处理器,用以产生第一输入显示数据;压缩器,用以接收所述第一输入显示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输入显示数据产生压缩显示数据;以及输出接口,用以封装所述压缩显示数据为比特流,并通过显示接口输出所述比特流;以及第二数据处理装置,用以驱动显示装置,包括:输入接口,用以通过所述显示接口接收所述比特流,并将所述比特流解除封装为第二输入显示数据;第二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的操作;显示缓冲器,用以缓冲所述第二输入显示数据并输出缓冲显示数据;以及解压缩器,当接收所述缓冲显示数据时其用以解压缩所述缓冲显示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和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位于不同芯片中,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显示处理器、所述压缩器和所述输出接口包含于第一芯片中,所述输入接口、所述第二控制器、所述显示缓冲器和所述解压缩器包含于第二芯片中,且所述显示接口是在所述第一芯片和所述第二芯片之间提供连接的芯片到芯片的接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接口为由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所规范的显示串行接口或由视频电子标准协会所规范的嵌入式显示端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还包括:多工器,包括:第一输入端口,用以自所述输入接口接收所述第二输入显示数据;第二输入端口,用以自所述显示缓冲器接收所述缓冲显示数据;以及输出端口,用以选择性地输出所述第二输入显示数据或所述缓冲显示数据至所述解压缩器;其中所述解压缩器,当接收所述第二输入显示数据时,另用以解压缩所述第二输入显示数据。4.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数据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的操作;显示处理器,用以产生第一输入显示数据;压缩器,用以接收所述第一输入显示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输入显示数据产生压缩显示数据;以及输出接口,用以封装所述压缩显示数据为比特流,并通过显示接口输出所述比特流;以及第二数据处理装置,用以驱动显示装置,其包括:输入接口,用以通过所述显示接口接收所述比特流,并将所述比特流解除封装为一第二输入显示数据;第二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的操作;以及解压缩器,用以解压缩所述第二输入显示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和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位于不同芯片中,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显示处理器、所述压缩器和所述输出接口包含于第一芯片中,所述输入接口、所述第二控制器和所述解压缩器包含于第二芯片中,且所述显示接口是在所述第一芯片和所述第二芯片之间提供连接的芯片到芯片的接口。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接口为由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所规范的显示串行接口或由视频电子标准协会所规范的嵌入式显示端口。6.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数据处理装置,用以产生第一输入显示数据、封装所述第一输入显示数据为第一比特流以及通过第一显示接口输出所述第一比特流;第二数据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输入接口,用以通过所述第一显示接口接收所述第一比特流,并且将所述第一比特流解除封装为第二输入显示数据;压缩器,用以接收所述第二输入显示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二输入显示数据产生压缩显示数据;以及输出接口,用以封装所述压缩显示数据为第二比特流,并通过第二显示接口输出所述第二比特流;以及第三数据处理装置,用以驱动显示装置,其包括:第二输入接口,用以通过所述第二显示接口接收所述第二比特流,并将所述第二比特流解除封装为第三输入显示数据;第二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第三数据处理装置的操作;显示缓冲器,用以缓冲所述第三输入显示数据并输出缓冲显示数据;以及解压缩器,用以当接收所述缓冲显示数据时解压缩所述缓冲显示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以及所述第三数据处理装置位于不同芯片中;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包含于第一芯片中,所述第一输入接口、所述压缩器和所述输出接口包含于第二芯片中,所述第二输入接口、所述第二控制器、所述显示缓冲器和所述解压缩器包含于第三芯片中,且所述第一显示接口是在所述第一芯片和所述第二芯片之间提供连接的芯片到芯片的接口,所述第二显示接口是在所述第二芯片和所述第三芯片之间提供连接的芯片到芯片的接口。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接口或所述第二显示接口为由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所规范的显示串行接口或由视频电子标准协会所规范的嵌入式显示端口。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数据处理装置还包括:多工器,包括:第一输入端口,用以自所述第二输入接口接收所述第三输入显示数据;第二输入端口,用以自所述显示缓冲器接收所述缓冲显示数据;以及输出端口,用以选择性地输出所述第三输入显示数据或所述缓冲显示数据至所述解压缩器;其中所述解压缩器,当接收所述第三输入显示数据时,另用以解压缩所述第三输入显示数据。9.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数据处理装置,用以产生第一输入显示数据、封装所述第一输入显示数据为第一比特流以及通过第一显示接口输出所述第一比特流;第二数据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输入接口,用以通过所述第一显示接口接收所述第一比特流,并且将所述第一比特流解除封装为第二输入显示数据;压缩器,用以接收所述第二输入显示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二输入显示数据产生压缩显示数据;以及第二输出接口,用以封装所述压缩显示数据为第二比特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启诚刘子明
申请(专利权)人: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