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位换向式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9608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座位换向式童车,包括车架、前轮(10)、后轮(1)、推手杆(8)、座位;其特征在于:靠背杆(7)的下端部通过第一枢轴(17)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的车架上,所述的靠背杆(7)的前部设有前座位,所述的靠背杆(7)的后部设有后座位;所述的靠背杆(7)在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的靠背杆(7)向后倾斜,所述的靠背杆(7)在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的靠背杆(7)向前倾斜。可以通过靠背杆的向前或向后倾斜及婴儿坐在前座位或后座位上,实现座位的换向,操作方便、结构简单。(*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推车。现有技术中,童车包括车架、设置于所述的车架前部下方的前轮、设置于所述的车架后部下方的后轮、与所述的车架相连接的推手杆、设置于所述的车架上的供婴儿坐卧用的座位。很多童车都具有座位的换向功能,即把童车的座位换成与推车者呈背对面的状态,此时婴儿面朝前方,可以观察景观;把童车的座位换成与推车者呈面对面的状态,此时大人可以与婴儿面对面交流并且靠背可以避免婴儿直接被风吹;目前的换向座位是从车架上取下座位,调转180度后再放置于车架上并且锁定,此种结构操作不方便。还有一种童车通过推手杆的换向来实现座位的换向功能,但是有许多童车的车架由于推手杆与前腿相连接而不能进行推手杆的换向,即使有的童车推手杆换向后,由于起万向轮作用的前轮变为后轮,导致推动童车行进时转向不方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座位换向式童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座位换向式童车,包括车架、设置于所述的车架前部下方的前轮、设置于所述的车架后部下方的后轮、与所述的车架相连接的推手杆、设置于所述的车架上的供婴儿坐卧用的座位;靠背杆的下端部通过第一枢轴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的车架上,所述的靠背杆的前部设有前座位,所述的靠背杆的后部设有后座位;所述的靠背杆在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的靠背杆的上部位于所述的第一枢轴的后部,使得所述的靠背杆向后倾斜,所述的靠背杆使得坐在所述的前座位上的婴儿与操纵推手杆的推车者呈背对面的状态;所述的靠背杆在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的靠背杆的上部位于第一枢轴的前部,使得所述的靠背杆向前倾斜,所述的靠背杆使得坐在所述的后座位上的婴儿与操纵推手杆的推车者呈面对面的状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通过靠背杆的向前或向后倾斜及婴儿坐在前座位或后座位上,可以实现座位的换向,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靠背杆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双点划线为座位上的婴儿轮廓线);附图2为本技术的靠背杆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双点划线为座位上的婴儿轮廓线);附图3为本技术的靠背杆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靠背杆调节至半躺位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伸缩杆上的锁定机构的结构剖视图;其中、后轮;、后腿;、后踏脚;、车架连杆;、伸缩杆;、靠背杆;、推手杆;、前腿;、前轮;、下十字撑;、伸缩杆;、锁定齿;、锁定凹槽;、弹簧;、按钮;、第一枢轴;、第二枢轴;、第三枢轴;、前踏脚;实施例参见附图1及附图2,一种座位换向式童车,包括车架、设置于所述的车架前部下方的前轮、设置于所述的车架后部下方的后轮、与所述的车架相连接的推手杆、设置于所述的车架上的供婴儿坐卧用的座位;所述的车架为伞把式车架,所述的车架包括前腿、后腿、推手杆、车架连杆、下十字撑、后十字撑,所述的后轮设置于所述的后腿的下部,所述的前轮设置于所述的前腿的下部,所述的推手杆的下端部与所述的前腿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腿的上端部与所述的推手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的下十字撑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的前腿和后腿上,所述的后十字撑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的两个后腿的上部和下部,车架连杆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与所述的前腿和后腿可转动连接。靠背杆的下端部通过第一枢轴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的车架上,所述的靠背杆的前部设有前座位,所述的靠背杆的后部设有后座位;参见附图1,所述的靠背杆在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的靠背杆的上部位于所述的第一枢轴的后部,使得所述的靠背杆向后倾斜,所述的靠背杆使得坐在所述的前座位上的婴儿与操纵推手杆的推车者呈背对面的状态,参见附图2,所述的靠背杆在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的靠背杆的上部位于第一枢轴的前部,使得所述的靠背杆向前倾斜,所述的车架的前腿上设有前踏脚,所述的靠背杆使得坐在所述的后座位上的婴儿与操纵推手杆的推车者呈面对面的状态。参见附图1及附图2,所述的第一枢轴上方的靠背杆上通过第二枢轴可转动连接有伸缩杆的一端部,所述的伸缩杆的另一端部通过第三枢轴与所述的车架可转动连接,在所述的靠背杆从第一工作位置向第二工作位置进行转换时,所述的伸缩杆得以拉长,反之则缩短。所述的车架至少包括前腿、后腿,所述的前腿与后腿之间的车架连杆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的前腿与后腿可转动连接,所述的靠背杆的下端部通过第一枢轴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的车架连杆上。所述的伸缩杆大致上呈水平的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的伸缩杆的前端部与所述的靠背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的伸缩杆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后腿可转动连接。位于所述的车架的左、右两侧的伸缩杆上连接有作为后座位的后座垫,所述的后座垫的后下方设有后踏脚,所述的后踏脚位于所述的后腿上。在靠背杆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婴儿坐在后座垫上。参见附图4,所述的伸缩杆至少由两根杆件滑动连接而成,所述的伸缩杆上设有使得所述的伸缩杆的长度被锁定的锁定机构,在所述的靠背杆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的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在所述的靠背杆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的锁定机构也处于锁定状态,在所述的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下,所述的靠背杆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进行变换。所述的锁定机构是一根杆件套在另一根杆件上,所述的杆件上设有至少两个锁定凹槽,在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下,设置于所述的杆件上的弹性锁定齿插在所述的锁定凹槽内。权利要求1.一种座位换向式童车,包括车架、设置于所述的车架前部下方的前轮、设置于所述的车架后部下方的后轮、与所述的车架相连接的推手杆、设置于所述的车架上的供婴儿坐卧用的座位;其特征在于靠背杆的下端部通过第一枢轴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的车架上,所述的靠背杆的前部设有前座位,所述的靠背杆的后部设有后座位;所述的靠背杆在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的靠背杆的上部位于所述的第一枢轴的后部,使得所述的靠背杆向后倾斜,所述的靠背杆使得坐在所述的前座位上的婴儿与操纵推手杆的推车者呈背对面的状态;所述的靠背杆在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的靠背杆的上部位于第一枢轴的前部,使得所述的靠背杆向前倾斜,所述的靠背杆使得坐在所述的后座位上的婴儿与操纵推手杆的推车者呈面对面的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换向式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枢轴上方的靠背杆上通过第二枢轴可转动连接有伸缩杆的一端部,所述的伸缩杆的另一端部通过第三枢轴与所述的车架可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位换向式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至少包括前腿、后腿,所述的前腿与后腿之间的车架连杆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的前腿与后腿可转动连接,所述的靠背杆的下端部通过第一枢轴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的车架连杆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位换向式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杆大致上呈水平的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的伸缩杆的前端部与所述的靠背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的伸缩杆的后端部与所述的后腿可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位换向式童车,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的车架的左、右两侧的伸缩杆上连接有所述的后座垫,所述的后座垫的后下方设有后踏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位换向式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踏脚位于所述的后腿上。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位换向式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杆至少由两根杆件滑动连接而成,所述的伸缩杆上设有使得所述的伸缩杆的长度被锁定的锁定机构,在所述的靠背杆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位换向式童车,包括车架、设置于所述的车架前部下方的前轮[10]、设置于所述的车架后部下方的后轮[1]、与所述的车架相连接的推手杆[8]、设置于所述的车架上的供婴儿坐卧用的座位;其特征在于:靠背杆[7]的下端部通过第一枢轴[17]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的车架上,所述的靠背杆[7]的前部设有前座位,所述的靠背杆[7]的后部设有后座位;所述的靠背杆[7]在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的靠背杆[7]的上部位于所述的第一枢轴[18]的后部,使得所述的靠背杆[7]向后倾斜,所述的靠背杆[7]使得坐在所述的前座位上的婴儿与操纵推手杆[8]的推车者呈背对面的状态;所述的靠背杆[7]在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的靠背杆[7]的上部位于第一枢轴[18]的前部,使得所述的靠背杆[7]向前倾斜,所述的靠背杆[7]使得坐在所述的后座位上的婴儿与操纵推手杆[8]的推车者呈面对面的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郑还陈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