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8437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式童车,包括由前腿(1)及后腿(7)组成的车架,所述的车架上设有靠背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杆(5)的下部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6)的一端,靠背杆(5)的下端与座板杆(2)的后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连杆(6)的另一端与车架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座板杆(2)与车架滑动连接,所述的座板杆(2)上设有座垫。在下放靠背杆时不改变童车的重心位置,使用安全。(*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童车。现有技术中,童车包括由前腿及后腿组成的车架、与所述车架相连接的推手杆、设置于所述的车架下方的前轮及后轮,所述的车架上设有婴儿座位及靠背杆;婴儿的座位是固定于车架上的,而靠背杆的下方与车架可转动,使得靠背杆在斜放时作为靠背用,而在平放时可作为座垫一部分以供婴儿躺下睡觉。由于座垫的前部不能移动,因此在靠背放到平躺位置时整车的重心偏后,儿童躺在上面时童车容易后翻而影响安全。所以目前的童车靠背一般不能下放到平躺位置。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靠背下放后整车的重心不会后移的折叠式童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式童车,包括由前腿及后腿组成的车架、与所述车架相连接的推手杆、设置于所述的车架下方的前轮及后轮,所述的车架上设有靠背杆;所述的靠背杆的下部可转动连接有连杆的一端,靠背杆的下端与座板杆的后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连杆的另一端与车架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座板杆与车架滑动连接,所述的座板杆上设有座垫。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当靠背杆向放倒后,座板杆受连杆的推动向前滑动,从而使得座垫位置前移,其前移的座板杆与靠背杆平衡的结果是整车的重心位置不变。这种平衡在下放靠背杆时自动实现,因此操作容易。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靠背没有下放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靠背下放至平躺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座板杆、座杆、靠背杆、连杆的连接结构图;其中附图4为本技术带有踏脚板时,靠背杆没有下放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带有踏脚板时,靠背杆下放至平躺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前腿;.座板杆;.扶手杆;.推手杆;.靠背杆;.连杆;.后腿;.后轮;.座杆;.前轮;.定位孔;.捏手;.定位齿;.捏手转轴;.弹簧;、踏脚板连杆;、踏脚板。实施例参见附图,一种折叠式童车,包括由前腿及后腿组成的车架、与所述车架相连接的推手杆、设置于所述的车架下方的前轮及后轮,所述的车架上设有靠背杆;所述的靠背杆的下部可转动连接有连杆的一端,靠背杆的下端与座板杆的后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连杆的另一端与车架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座板杆与车架滑动连接,所述的座板杆上设有座垫。在附图中,所述的车架上设有前后方向的座杆,所述的连杆的另一端与相对车架是固定的座杆的后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座板杆与座杆滑动连接,滑动连接的方式有多样,附图中是所述的座板杆套在所述的座杆上使两者呈滑动连接。所述的座杆与座板杆之间设有位置锁定装置,该位置锁定装置控制靠背杆的角度。所述的位置锁定装置是座杆上开有多个排成一行的定位孔,所述的座板杆上通过捏手转轴可转动连接有捏手,所述的捏手上设有定位齿且该定位齿插在所述的定位孔内。所述的捏手与座板杆之间设有弹簧。当捏住捏手的后部时,捏手以捏手转轴为支点转动,其前部的定位齿脱离定位孔,则座板杆和座杆可以相对滑动,在移到另一定位孔时定位齿插入,从而完成靠背杆的角度调整。靠背杆还可以用其它的机构进行角度调整。参见附图4和附图5,所述的车架上可转动连接有踏脚板,所述的踏脚板上可转动连接有踏脚板连杆的一端,所述的踏脚板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座板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的踏脚板连杆位于所述的座板杆的下方;当所述的靠背杆倾斜竖立时,所述的踏脚板处于附图4所示的下方的位置,便于儿童处于坐姿;当所述的靠背杆水平放置时,所述的踏脚板如附图5所示处于水平放置,在婴儿处于躺姿时,踏脚板可以作为坐垫的一部分,使得坐垫得以延长。所述的踏脚板的上端部与所述的前腿可转动连接,其可转动连接处位于座板杆前方的前腿上,使得踏脚板水平放置时可与座板杆共同组成一个平面。所述的踏脚板连杆的前端部与所述的踏脚板的上部可转动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式童车,包括由前腿及后腿组成的车架、与所述车架相连接的推手杆、设置于所述的车架下方的前轮及后轮,所述的车架上设有靠背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杆的下部可转动连接有连杆的一端,靠背杆的下端部与座板杆的后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连杆的另一端与车架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座板杆与车架滑动连接,所述的座板杆上设有座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上设有前后方向的座杆,所述的连杆的另一端与座杆的后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座板杆与座杆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杆与座板杆之间设有位置锁定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式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置锁定装置是座杆上开有多个排成一行的定位孔,所述的座板杆上通过捏手转轴可转动连接有捏手,所述的捏手上设有定位齿且该定位齿插在所述的定位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板杆套在所述的座杆上使两者呈滑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捏手与座板杆之间设有弹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上可转动连接有踏脚板,所述的踏脚板上可转动连接有踏脚板连杆的一端,所述的踏脚板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座板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的踏脚板连杆位于所述的座板杆的下方;当所述的靠背杆倾斜竖立时,所述的踏脚板处于下放的位置;当所述的靠背杆水平放置时,所述的踏脚板水平放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式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踏脚板的上端部与所述的前腿可转动连接,所述的踏脚板连杆的前端部与所述的踏脚板的上部可转动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式童车,包括由前腿(1)及后腿(7)组成的车架,所述的车架上设有靠背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杆(5)的下部可转动连接有连杆(6)的一端,靠背杆(5)的下端与座板杆(2)的后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连杆(6)的另一端与车架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座板杆(2)与车架滑动连接,所述的座板杆(2)上设有座垫。在下放靠背杆时不改变童车的重心位置,使用安全。文档编号A47D13/00GK2369562SQ9922673公开日2000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25日专利技术者宋郑还, 贺新军, 陈建军 申请人:好孩子集团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童车,包括由前腿[1]及后腿[7]组成的车架、与所述车架相连接的推手杆[4]、设置于所述的车架下方的前轮[10]及后轮[8],所述的车架上设有靠背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杆[5]的下部可转动连接有连杆[6]的一端,靠背杆[5]的下端部与座板杆[2]的后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连杆[6]的另一端与车架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座板杆[2]与车架滑动连接,所述的座板杆[2]上设有座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郑还贺新军陈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