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白殿荣专利>正文

平地、爬楼两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9372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民用机械,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平地、爬楼两用车。包括车架、扶手、安装在车架下的车轴和装于车轴两端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轮为曲边圆滑连体三圆型,与车轴作滚动连接,在曲边圆滑连体三圆型车轮内侧套装有一扇形介轮,此扇形介轮与车轴为滑动配合。其优点是,由于车轮采用了曲边圆滑连体三圆型结构,使车轮形成一个外缘为三个凸圆弧线和三个内凹弧线的轮子,当车轮爬楼时,这种特别设计的车轮的内凹弧线刚好卡在楼梯台阶的棱角上,而随着车轮的转动,其凸圆又正好在上一级或下一级楼梯台阶面上滚动,从而带动整个车子上升一级台阶或下降一级台阶,如此反复进行,实现平稳、安全、省力上下楼梯。(*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民用机械,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平地、爬楼两用车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楼房不断增加,一般居民楼房均没有电梯,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上下楼梯不方便,同时也常常会遇到需要将重物搬到楼上的事情,为了解决此类问题,人们研制出多种爬楼车,一般采用多组车轮并通过连杆和轴将它们与中心轮连接,例如采用普通圆型四个轮,这种轮子爬楼时,两个轮落在第二台阶,轮子之间的距离刚好是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的高度,所以较便于上下楼。但其缺点是,由于四个轮子在交替上升或下落时的间歇崩动性较强,故总会带来人所不适的蹦动感,另外所需要的连接轴和连接杆的结构强度要大,且四个轮子所占空间太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整体结构简单、灵巧,可使爬楼车上下楼时平稳、安全、省力,爬楼时不会因车轮的凹凸结构而产生蹦动现象,减少车体崩动感的平地、爬楼两用车。按照本技术的平地、爬楼两用车,包括车架、扶手、安装在车架下的车轴和装于车轴上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轮为曲边圆滑连体三圆型,每个车轮分别装在各自的车轴上,并与车轴作滚动连接,在曲边圆滑连体三圆型车轮内侧套装有一扇形介轮,此扇形介轮与车轴为滑动配合。所述的曲边圆滑连体三圆型车轮的外缘由三个凸圆弧线和三个内凹弧线组成,其内凹弧线的弧度为110~130°。所述的扇形介轮由三块组成,上部分为棱形,其余部分分成对称的两块,并与棱形部分由弹簧合页连接,棱形部分的边长为整个扇形介轮半径的60~70%。所述的扇形介轮半径比曲边圆滑连体三圆型车轮外圆的半径小2~5mm,其扇形介轮的弧度为120°。所述的曲边圆滑连体三圆型车轮的外侧设有刹车装置,此刹车装置由固定在车轮外侧面上的制动轮,与此制动轮相匹配的杠杆式压杆闸和设在此杆闸前端的闸皮所组成。所述的车轮采用坚固耐磨的轻型材料制成整体形车轮,在曲边圆滑连体三圆型车轮的外缘设有耐磨橡胶层。所述的车轴的后轴上设有转向架。并在所述的车架两侧中部设有动平衡装置。所述的车轴的后轴上侧的车架上设一台调速电动机,装在调速电动机输出轴上的传动齿轮通过传动轴两端上的齿轮和装在后轴上的从动齿轮相连。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车轮采用了曲边圆滑连体三圆型结构,使车轮形成一个外缘为三个凸圆弧线和三个内凹弧线的轮子,当车轮爬楼时,这种特别设计的车轮的内凹弧线刚好卡在楼梯台阶的棱角上,而随着车轮的转动,其凸圆又正好在上一级或下一级楼梯台阶面上滚动,从而带动整个车子上升一级台阶或下降一级台级,如此反复进行,实现上下楼梯。本技术设计合理,整体结构简单、灵巧,可使爬楼车上下楼时方便自如,车身平稳,用力均匀,阻力小,适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手动平地、爬楼两用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车架上安装电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介轮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平地、爬楼两用车,包括车架1、扶手4、安装在车架1下的车轴10和装于车轴10上的车轮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轮5为曲边圆滑连体三圆型,每个车轮5分别装在各自的车轴10上,并与车轴10作滚动连接,在曲边圆滑连体三圆型车轮5内侧套装有一扇形介轮6,此扇形介轮6与车轴10为滑动配合。所述的曲边圆滑连体三圆型车轮5的外缘由三个凸圆弧线和三个内凹弧线组成,其内凹弧线的弧度为110~130°。一般可以根据楼梯台阶间距来确定凹弧线的具体弧度。所述的车轮5一般采用坚固的轻型材料制成整体形车轮,在曲边圆滑连体三圆型车轮5的外缘设有耐磨橡胶层3。由于车轮5的外缘为三个凸圆弧线和三个内凹弧线形结构,所以二相邻的凸圆弧之间就会形成凹陷,为了避免这种结构的车轮在平地上行走时产生跳动感,本技术在曲边圆滑连体三圆型车轮5内侧套装有一扇形介轮6,所述的扇形介轮6由三块组成,上部分为棱形6-2,其余部分分成对称的两块,并与棱形6-2部分由弹簧合页6-1连接,棱形6-2部分的边长为整个扇形介轮半径的60~70%,其扇形介轮的半径比曲边圆滑连体三圆型车轮5外圆半径小2~5mm,其扇形介轮的弧度为最好为120°,这样扇形介轮6不仅不会影响车轮5的运行,而且对车轮5还起到了不断填补车轮凹陷部分的作用,从而得到一个较为平坦的轮子的共同切面,因此本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楼梯上爬行,同时,也可用于在平地上运行。参见图4。当车轮爬楼时,这种特别设计的车轮5的内凹弧线刚好卡在楼梯台阶的棱角上,而随着车轮5的转动,其凸圆弧又正好在上一级或下一级楼梯台阶面上滚动,从而带动整个车子上升一级台阶或下降一级台级,如此反复进行,实现上下楼梯。在下楼梯时,利用弹簧合页将扇形介轮折叠起来,便于车轮向下行走。如图1所示,本技术在曲边圆滑连体三圆型车轮5的外侧设有刹车装置,该刹车装置由固定在车轮5外侧面上的制动轮7,与此制动轮7相匹配的杠杆式压杆闸9和设在此压杆闸9前端的闸皮8所组成。其目的是方便地控制上、下楼梯和行走速度。为了使该车在平地上行走灵活,本技术在所述的车轴的后轴上设有转向架。当车辆为车轮车时,转动转向架,后轮走行,一个前轮原地转动,另一个前行转向,转完后车辆前行。按照本技术,所述的车架两侧中部设有动平衡装置2。其目的是使车子在上下楼梯时能够始终保持车体平衡,使人体感到舒适。如图3所示,本技术在所述的车轴10的后轴上侧的车架上设一台调速电动机12,装在调速电动机12输出轴上的传动齿轮11通过传动轴13两端上的齿轮15和装在后轴上的从动齿轮14相连,在所述的车轴的前轴上设有转向架。如果采用这种电动传动装置,可以得心应手操作,前轴上的转向架,更便于乘坐人自行操作转向,特别适用残疾人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平地、爬楼两用车,包括车架、扶手、安装在车架下的车轴和装于车轴上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轮为曲边圆滑连体三圆型,每个车轮分别装在各自的车轴上,并与车轴作滚动连接,在曲边圆滑连体三圆型车轮内侧套装有一扇形介轮,此扇形介轮与车轴为滑动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地、爬楼两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边圆滑连体三圆型车轮的外缘由三个凸圆弧线和三个内凹弧线组成,其内凹弧线的弧度为110~13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地、爬楼两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扇形介轮由三块组成,上部分为棱形,其余部分分成对称的两块,并与棱形部分由弹簧合页连接,棱形部分的边长为整个扇形介轮半径的60~70%。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地、爬楼两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扇形介轮半径比曲边圆滑连体三圆型车轮外圆的半径小2~5mm,其扇形介轮的弧度为12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地、爬楼两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边圆滑连体三圆型车轮的外侧设有刹车装置,此刹车装置由固定在车轮外侧面上的制动轮,与此制动轮相匹配的杠杆式压杆闸和设在此杆闸前端的闸皮所组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地、爬楼两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轮采用坚固耐磨的轻型材料制成整体形车轮,在曲边圆滑连体三圆型车轮的外缘设有耐磨橡胶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地、爬楼两用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车轴的后轴上设有转向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地、爬楼两用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车架两侧中部设有动平衡装置。9.根据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地、爬楼两用车,包括车架、扶手、安装在车架下的车轴和装于车轴上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轮为曲边圆滑连体三圆型,每个车轮分别装在各自的车轴上,并与车轴作滚动连接,在曲边圆滑连体三圆型车轮内侧套装有一扇形介轮,此扇形介轮与车轴为滑动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殿荣
申请(专利权)人:白殿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