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板短路故障助检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90147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PCB板短路故障助检笔,可有效解决帮助查找PCB板短路故障位置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和装在壳体内的电路板和电源,电路板上装有与电源相连的控制电路,壳体上分别装有与控制电路相连的探针和液晶显示器,电源上装有伸出壳体的激励源正极引线和激励源负极引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可有效解决PCB板短路检测工作量大,设备操作性差的问题,使用方便,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PCB板故障检测设备,特别是一种PCB板短路故障助检笔
技术介绍
PCB板是大多数电子电器设备的硬件基础,包括基板、铜箔以及安装元器件的焊盘或过孔,焊接完成的PCB板还包括大量电子元器件。在制作PCB板以及焊接元器件的过程中,会发生PCB板上不同网络之间的短路故障,致使无法调试或使用,例如电源网络与地网络的短路现象。查找短路点常用的一般方法有观察法、割线法和拆元件法。所谓观察法,即用肉眼直接看PCB板的铜箔走线及元器件焊盘,查找有无短路点。此法有一定偶然性,不一定能找到故障所在;割线法是采用割断铜箔走线的方法,逐一使故障网络的支路与故障网络分开,当断开某一支路后,若故障消除,则说明故障在该支路。该方法造成了PCB板的损伤,会降低板子的使用寿命;拆元件法多用在焊接完成后发现短路故障的情况下,即逐一拆去如贴片IC等可能造成短路的元器件,如拆去某一元件后故障消失,则说明短路发生在该器件的一些引脚之间。这种方法对焊接水平要求较高,工作量大且可能造成元器件损坏。除上述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PCB板短路故障助检笔,包括壳体(6)和装在壳体内的电路板(8)和电源(5),其特征在于,电路板(8)上装有与电源相连的控制电路,壳体(6)上分别装有与控制电路相连的探针(7)和液晶显示器(3),电源(5)上装有伸出壳体的激励源正极引线(2)和激励源负极引线(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B板短路故障助检笔,包括壳体(6)和装在壳体内的电路板(8)和电源(5),
其特征在于,电路板(8)上装有与电源相连的控制电路,壳体(6)上分别装有与控制电路
相连的探针(7)和液晶显示器(3),电源(5)上装有伸出壳体的激励源正极引线(2)和激
励源负极引线(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短路故障助检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单
片机U7和运算放大器,运算放大器U1的同向输入端与探针(7)的输出端相连,反向输入端
接地,运算放大器U1上装有外接电阻R1,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经电阻R4分别接电阻R3
的一端和电容C1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接运算放大器U2的同向输入端和电容C2的
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2的反向输入端经电阻R9接电阻R10的一端,电
阻R9与电阻R10的共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分别接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10的
另一端和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相连,运算放大
器U3的反向输入端分别接电位器R2的一端和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
R5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8的调节触
点相连,电位器R8的两端分别接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电位器R2的另一端分别接运算放大器
的输出端、电阻R12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接电容C4的一端和电
阻R14的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运算放大器U5的同相输入端和电容C5的一端,电容
C3的另一端分别接电容C5的另一端和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接电容C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方刘峻辰周梦哲赵青松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