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8921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儿童推车,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的前下方的前轮、设置在车架的后下方的后轮、设置在车架上的座位机构、靠背,靠背上设置有连接在车架上的吊带,吊带具有至少一个固定端、至少一个自由端以及用于连接自由端与固定端的带体,固定端固定在车架上,靠背上设置有夹紧装置,带体穿过夹紧装置,由于将夹紧装置设置在靠背上,因此夹紧装置面向看护儿童者,这样当需要进行靠背角度调节时,不需走到车架的一侧弯腰打开夹紧装置,且由于将夹紧装置设置在靠背上,看护儿童者在调节角度的时候可以一手支撑住靠背一手打开夹紧装置,从而有效地防止了靠背的陡然跌落,使得坐在车上的儿童不受任何影响。(*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儿童推车,特别是一种靠背角度可无级调节的儿童 推车。
技术介绍
一般的儿童推车,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的前下方的前轮、设置在车架 的后下方的后轮、设置在车架上的座位机构、靠背,靠背的下端部与座位机 构或车架相转动连接,由于儿童坐在车上的时候,看护者会根据儿童的不同状 态进行靠背角度调节以使得儿童处于最舒服最放松的姿态,这就不仅仅局限 于将靠背调到坐姿、半躺、全躺的位置,而是需要靠背能够进行角度的无级 调节,现有技术中靠背角度的无级调节是在靠背上设置有连接在车架上的吊 带,吊带一端固定在车架的一侧,另一端从靠背的后部兜住靠背并通过车架 另一側的夹紧装置将吊带的另一端连接在车架上,当需要调节此靠背的角度 时,需要弯下腰打开此夹紧装置,给看护儿童者带来不便,同时往往由于用 力过猛,使得靠背陡然转动的角度过大从而给坐在该推车上的孩子带来惊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可 稳定的调节靠背角度的儿童推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儿童推车,包括车 架、设置在所述的车架的前下方的前轮、设置在所述的车架的后下方的后轮、 设置在所述的车架上的座位机构、靠背,所述的靠背的下端部与所述的座位机 构或所述的车架相转动连接,所述的靠背上设置有连接在所述的车架上的吊带, 所述的吊带具有至少一个固定端、至少一个自由端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的自由端 与固定端的带体,所述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的车架上,所述的靠背上设置有夹紧 装置,所述的带体穿过所述的夹紧装置,所述的夹紧装置具有夹紧和释放两种 工作状态,当所述的夹紧装置处于夹紧工作状态时,所述的夹紧装置与所述的 至少部分带体相固定;当所述的夹紧装置处于释放工作状态时,所述的至少部 分带体相对于所述的夹紧装置可移动地设置。所述的固定端有两个,分别连接在所述的靠背两侧的车架上,所述的带体 从所述的靠背的后部兜住所述的靠背,所述的夹紧装置设置在所述的靠背的后部。所述的两个固定端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夹紧装置设置在所述的两个固定端所在的水平面的上方,所述的靠 背上定义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央对称线,所述的靠背的左右两侧对称于所述 的中央对称线,所述的夹紧装置位于所述的靠背的中央对称线上。所述的靠背的后部固定有导向块,所述的导向块位于所述的中央对称线上, 所述的吊带自固定端水平方向延伸后,绕过所述的导向块,再向上穿过所述的 夹紧装置至自由端。所述的车架包括位于车架两侧的推杆,所述的吊带的两个固定端分别固定 在所述的推杆上。所述的夹紧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的靠背后部的壳体、通过第一转轴与 所述的壳体相枢轴连接的调节压块,所述的部分带体位于所述的调节压块与靠 背之间,当所述的夹紧装置处于夹紧工作状态时,所述的调节压块将所述的部 分带体压紧在所述的靠背上,当所述的夹紧装置处于释放状态时,所述的部分 带体可滑动地位于所述的调节压块与所述的靠背之间。所述的调节压块的压向所述的带体的端面呈齿状。所述的夹紧装置还包括扭簧,所述的扭簧一端与所述的调节压块相连接, 所述的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壳体相连接。所述的夹紧装置还包括操作件,所述的操作件的一端抵紧在所述的调节压 块上。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由于 将夹紧装置设置在靠背上,因此夹紧装置面向看护儿童者,这样当需要进行靠 背角度调节时,不需走到车架的一侧弯腰打开夹紧装置,且由于将夹紧装置设 置在靠背上,看护儿童者在调节角度的时候可以一手支撑住靠背一手打开夹紧 装置,从而有效地防止了靠背的陡然跌落,使得坐在车上的儿童不受任何影响。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儿童推车的后视图;附图2为本技术儿童推车的右视图(靠背处于坐姿状态); 附图3为本技术儿童推车的右视图(靠背处于全躺状态); 附图4为本技术儿童推车的带有夹紧装置的靠背示意图(夹紧装置处 于夹紧工作状态);附图5为附图4中C-C方向剖视图; 附图6为附图5中A处放大视图;附图7为本技术儿童推车的带有夹紧装置的靠背示意图(夹紧装置处 于释放工作状态);附图8为附图7中D-D方向剖视图; 附图9为附图8中B处放大视图;其中1、车架;2、前轮;3、后轮;4、座位机构;5、靠背;6、推杆8、 带体;81、固定端;82、自由端;9、夹紧装置;10、导向块;11、调节压块; 12、操作件;13、第一转轴;14、扭簧;20、后轮支架;21、前轮支架;22、 扶手;23、中央对称线;24、吊带;25、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附图l至附图3所示的儿童推车,包括车架1、设置在所述的车架l前下 方的前轮2、设置在所述的车架1后下方的后轮3,所述的车架l包括前轮支架 21、后轮支架20、推杆6,所述的前轮支架21的上端部与推杆6的下端部相连 接,所述的前轮支架21的下端部与前轮2相连接,所述的后轮支架20的上端 部与推杆6的下端部相连接,所述的后轮支架20的下端部与后轮3相连接,在 车架1上设置有座位机构4、靠背5,所述的靠背5的下端部可以与车架1的两 侧相转动连接,也可以与所述的座位机构4相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的靠背5 的下端部与座位机构4相转动连接,同时车架1上还设置有位于座位机构4上 方的用于儿童扶握的扶手22。靠背5的角度可以进行无级调节,该无级调节是指可以将靠背5调节到任 意角度,此无级调节是通过吊带和夹紧装置实现的,在本最佳实施例中,该吊 带24包括两个固定端81、 一个自由端82、以及连接两个固定端81与自由端82 的带体8,其中所述的两个固定端81分别固定在车架1的两侧推杆6上,所述 的带体8从靠背5的后部兜住靠背5,所述的夹紧装置9设置在靠背5的后部, 带体8穿过夹紧装置9,该夹紧装置9具有夹紧和释放两种工作状态,当夹紧装 置9处于夹紧工作状态时,夹紧装置9与至少部分带体8相固定;当夹紧装置9 处于释放工作状态时,至少部分带体8相对于夹紧装置9可移动地设置。 所述的吊带24及夹紧装置9与靠背5的连接关系如附图4至附图9所示, 所述的靠背5上定义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央对称线23,靠背5的左右两侧对 称于该中央对称线23,吊带24的两个固定端81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在两个固 定端81的连线与中央对称线23相交处设置有导向块10,所述的带体8可在该 导向块10内滑动,所述的夹紧装置9设置在两个固定端81所在的水平面的上 方且位于靠背5的中央对称线上,所述的吊带24自固定端81水平方向延伸后 绕过导向块IO再向上穿过夹紧装置9至吊带24的自由端。附图6和附图9为夹紧装置9处于夹紧和释放两种工作状态时的放大剖视 图,该夹紧装置9包括固定连接在靠背5后部的壳体25、通过第一转轴13与壳 体25相枢轴连接的调节压块11,所述的调节压块11的一端面呈齿状。所述的夹紧装置9还包括一端与所述的调节压块ll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 壳体25相连接的扭簧14,该扭簧14具有将所述的调节压块11压向所述的带体 8的趋势。所述的夹紧装置9还包括一端部与调节压块11相抵紧另一端部与壳体25 的下端部相抵的操作件12,该操作件12方便看护儿童者对夹紧装置9的操作。所述的吊带2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儿童推车,包括车架(1)、设置在所述的车架(1)的前下方的前轮(2)、设置在所述的车架(1)的后下方的后轮(3)、设置在所述的车架(1)上的座位机构(4)、靠背(5),所述的靠背(5)的下端部与所述的座位机构(4)或所述的车架(1)相转动连接,所述的靠背(5)上设置有连接在所述的车架(1)上的吊带(24),所述的吊带(24)具有至少一个固定端(81)、至少一个自由端(8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的自由端(82)与固定端(81)的带体(8),所述的固定端(81)固定在所述的车架(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5)上设置有夹紧装置(9),所述的带体(8)穿过所述的夹紧装置(9),所述的夹紧装置(9)具有夹紧和释放两种工作状态,当所述的夹紧装置(9)处于夹紧工作状态时,所述的夹紧装置(9)与所述的至少部分带体(8)相固定;当所述的夹紧装置(9)处于释放工作状态时,所述的至少部分带体(8)相对于所述的夹紧装置(9)可移动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友明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