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健生专利>正文

一种玩具童车的可折叠手推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8275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玩具童车的可折叠手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折叠操作不方便,手推杆在使用上刚度较差,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技术方案要点:是一个下端与玩具童车前轮铰接、中间与玩具童车顶梁圈后部和玩具童车前支杆铰接、上端为手把的杆体,杆体由其中间的折叠结构分为上下两段,其特征是:所述折叠结构由设置在杆体上段和杆体下段上的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构成,其中杆体下段与下连接件固定,杆体上段配合在下连接件的杆槽上、杆体上段下端部与下连接件铰接,上连接件套设在杆体上段上,上连接件上的手旋螺钉与杆体下段上端口作螺纹配合。(*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儿童玩具上的一个构件、具体是一种可折叠玩具童车上的可折叠手推杆。
技术介绍
玩具童车是专门供儿童玩耍的一种手推车,在手推车上可以放置一些玩具娃娃、玩具动物或其他玩具,然后由小孩用手推着车子走,它可培养小孩子的手脚并用,四肢协调能力,活跃其身心,培养其玩耍的兴趣。为了使玩具童车便于携带或收放起来,一些玩具童车做成可折叠结构。目前已有的可折叠玩具童车的结构包括一顶梁圈、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布座、两个前支杆、两个手推杆,其中布座安装于顶梁圈上,两个前支杆下端分别与两个后轮铰接、其中间分别与两个手推杆铰接、其上端与顶梁圈前部铰接,两个手推杆下端分别与两个前轮铰接、其中间分别与顶梁圈后部铰接、其上端为两个手把,手推杆可以就其中间折叠,顶梁圈上还可设有可折叠的遮篷。现有可折叠玩具童车上的可折叠手推杆,其折叠结构比较简陋,不但折叠操作不方便,而且造成手推杆在使用上刚度较差,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同类玩具童车的可折叠手推杆所存在的折叠操作不方便,手推杆在使用上刚度较差,影响使用效果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玩具童车的可折叠手推杆,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玩具童车的可折叠手推杆,是一个下端与玩具童车前轮铰接、中间与玩具童车顶梁圈后部和玩具童车前支杆铰接、上端为手把的杆体,杆体由其中间的折叠结构分为上下两段,其特征是所述折叠结构由设置在杆体上段和杆体下段上的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构成,其中杆体下段与下连接件固定,杆体上段配合在下连接件的杆槽上、杆体上段下端部与下连接件铰接,上连接件套设在杆体上段上,上连接件上的手旋螺钉与杆体下段上端口作螺纹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当手推杆处在非折叠状态时,中杆体下段与下连接件固定,杆体上段配合在下连接件的杆槽上、杆体上段下端部与下连接件铰接,上连接件套设在杆体上段上,上连接件上的手旋螺钉与杆体下段上端口作螺纹配合,所以大大提高了手推杆的刚度,其使用效果好;当手推杆折叠时,旋动手旋螺钉使其退出杆体下段上端口,将上连接件沿杆体上段滑离杆体下段上端口后,杆体上段便可绕其与下连接件的铰接点转动、使杆体上段与杆体下段折叠起来,这样的折叠操作十分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方案在玩具童车上的示意图,图中省略篷布和布座。图2是图1中本技术一种方案的纵剖视示意图,图中手推杆处在非折叠状态。图3是图2的另一状态示意图,图中手推杆处在折叠状态。图中1、手推杆下端;2、玩具童车;3、前轮;4、手推杆中间;5、顶梁圈;6、前支杆;7、手推杆上端;8、折叠结构;9、杆体上段;10、杆体下段;11、上连接件;12、下连接件;13、杆槽;14、铰钉;15、手旋螺钉;16、上端口。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本玩具童车的可折叠手推杆,是一个下端1与玩具童车2前轮3铰接、中间4与玩具童车2顶梁圈5后部和玩具童车2前支杆6铰接、上端7为手把的杆体,杆体由其中间的折叠结构8分为杆体上段9和杆体下段10,其特征是所述折叠结构8由设置在杆体上段9和杆体下段10上的上连接件11和下连接件12构成,其中杆体下段10与下连接件12固定,杆体上段9配合在下连接件12的杆槽13上、杆体上段9下端通过铰钉14与下连接件12铰接,上连接件11套设在杆体上段9上,上连接件11上的手旋螺钉15与杆体下段10上端口16作螺纹配合。参照图3,当手推杆折叠时,旋动手旋螺钉15使其退出杆体下段10上端口16,将上连接件11沿杆体上段9滑离杆体下段10上端口16后,杆体上段9便可绕铰钉14转动、使杆体上段9与杆体下段10折叠起来。权利要求一种玩具童车的可折叠手推杆,是一个下端与玩具童车前轮铰接、中间与玩具童车顶梁圈后部和玩具童车前支杆铰接、上端为手把的杆体,杆体由其中间的折叠结构分为上下两段,其特征是所述折叠结构由设置在杆体上段和杆体下段上的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构成,其中杆体下段与下连接件固定,杆体上段配合在下连接件的杆槽上、杆体上段下端部与下连接件铰接,上连接件套设在杆体上段上,上连接件上的手旋螺钉与杆体下段上端口作螺纹配合。专利摘要一种玩具童车的可折叠手推杆。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折叠操作不方便,手推杆在使用上刚度较差,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技术方案要点是一个下端与玩具童车前轮铰接、中间与玩具童车顶梁圈后部和玩具童车前支杆铰接、上端为手把的杆体,杆体由其中间的折叠结构分为上下两段,其特征是所述折叠结构由设置在杆体上段和杆体下段上的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构成,其中杆体下段与下连接件固定,杆体上段配合在下连接件的杆槽上、杆体上段下端部与下连接件铰接,上连接件套设在杆体上段上,上连接件上的手旋螺钉与杆体下段上端口作螺纹配合。文档编号B62B5/00GK2910717SQ20062006064公开日2007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9日专利技术者杨健生 申请人:杨健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玩具童车的可折叠手推杆,是一个下端与玩具童车前轮铰接、中间与玩具童车顶梁圈后部和玩具童车前支杆铰接、上端为手把的杆体,杆体由其中间的折叠结构分为上下两段,其特征是:所述折叠结构由设置在杆体上段和杆体下段上的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构成,其中杆体下段与下连接件固定,杆体上段配合在下连接件的杆槽上、杆体上段下端部与下连接件铰接,上连接件套设在杆体上段上,上连接件上的手旋螺钉与杆体下段上端口作螺纹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健生
申请(专利权)人:杨健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