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杆式键盘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75724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0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顶杆式键盘开关,包括底座、静触片、动触片、上盖及按键;该按键与动触片之间设置有用于抵推动触片的顶杆,该顶杆至少具有抵推部和滑动部;该按键上设置有挡块和隔挡于挡块两侧的驱动轨道、复位轨道;自由状态下,顶杆的滑动部受限于驱动轨道的下段部位;按压按键时,顶杆的滑动部沿驱动轨道向上滑行至复位轨道的上段部位,顶杆的抵推部则推动前述动触片接触到静触片;释放按键后,于复位弹簧作用力下,顶杆的滑动部沿复位轨道向下滑行至驱动轨道的下段部位,并再次受限于驱动轨道的下段部位;藉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之顶杆式键盘开关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有效提高了键盘开关的按压操作手感,且其按压控制精准、顺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键盘开关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顶杆式键盘开关
技术介绍
键盘开关,即一种应用并安装于键盘上的开关,这种开关的主要结构包括有基座、上盖、静触片、动触片和按钮件,该上盖和基座围合形成容置腔,该静触片、动触片和按钮件设置于该容置腔中,且该按钮件的一端露出容置腔外,通过按压操控按钮件,使得按钮件上下活动,进而通过按钮件作用于动触片上,使得动触片与静触片接触连接或脱离分开。在使用键盘开关时,按键操作手感主要受按钮件对动触片的控制方式影响,现有技术中的按钮件主要通过直接抵推的方式对动触片进行控制,其难以满足用户的操作手感要求,尤其是,现有技术中对键盘开关的有声设计上,其结构较为复杂。因此,需要研宄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顶杆式键盘开关,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有效提高了键盘开关的按压操作手感,且其按压控制精准、顺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种顶杆式键盘开关,包括有底座、静触片、动触片、上盖以及用于控制动触片活动而与静触片接触的按键;该静触片和动触片均设置于底座上,该上盖安装于底座上,该按键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底座上并露出上盖,针对该按键设置有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抵于按键与底座上;该按键与动触片之间设置有用于抵推动触片的顶杆,该顶杆至少具有抵推部和滑动部;该按键上设置有轨道,该轨道包括有挡块和隔挡于该挡块两侧的驱动轨道、复位轨道;该驱动轨道的下段部位为启始配合段,其上段部位邻接于复位轨道的上段部位,该驱动轨道的下段部位沿水平方向上更凸于复位轨道的上段部位;该复位轨道的下段部位邻接于驱动轨道的下段部位,该复位轨道的下段部位沿水平方向更凸于驱动轨道的下段部位,且驱动轨道的下段部位与复位轨道的下段部位间形成有限位台阶;自由状态下,该顶杆的滑动部位于驱动轨道的下段部位并受限于前述限位台阶;按压前述按键时,该顶杆的滑动部沿驱动轨道向上滑行至复位轨道的上段部位,此时,顶杆的抵推部则推动前述动触片接触到静触片;释放按键后,于复位弹簧作用力下,顶杆的滑动部沿复位轨道向下滑行至驱动轨道的下段部位,并再次受限于前述限位台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轨道的上段部位与复位轨道的上段部位间通过台阶过渡连接,或者通过斜面、弧形面渐变式过渡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杆呈U形结构设计,其包括有横向顶臂、横向底臂及一体成型连接于横向顶臂、横向底臂前端缘之间的竖向侧臂;前述滑动部设置于横向顶臂的后端,前述抵推部设置于竖向侧臂的前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座向上延伸出导引柱,该导引柱的侧面开设有限位槽,该限位槽具有朝向外侧的侧向开口,前述横向底臂的后端伸入该限位槽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动触片呈卧式U形结构,其包括有水平固定臂、水平弹性臂及一体成型连接于水平固定臂、水平弹性臂的端部间的弯折臂,该水平弹性臂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接触部,该静触片上设置有与第一接触部配合的第二接触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按键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并前述底座上对应开设有第二通孔,该第一、二通孔上下正对连通;正对或于第一通孔内设置有光源。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光源上方设置有导光柱,该导光柱的顶端为出光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座上偏离中心部位之侧旁位置处,开设有第四通孔,该第四通孔内设置有光源;于上盖的正对光源部位设置有实体透光部或开设有透光通孔,该实体透光部的顶端为出光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实体透光部与上盖一体成型而成,整个上盖为透光体。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于按键与动触片之间设置有用于抵推动触片的顶杆,并于按键上设置有供顶杆滑动的轨道,自由状态下,顶杆的滑动部受限于驱动轨道的下段部位;按压按键时,顶杆的滑动部沿驱动轨道向上滑行至复位轨道的上段部位,顶杆的抵推部则推动前述动触片接触到静触片;释放按键后,于复位弹簧作用力下,顶杆的滑动部沿复位轨道向下滑行至驱动轨道的下段部位,并再次受限于驱动轨道的下段部位;其有效提高了键盘开关的按压操作手感,其按压控制精准、顺畅,且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未示上盖);图3是本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结构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有声);图6是本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无声);图7是本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a是本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按键的结构示意图(有声);图8b是本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按键的结构示意图(无声);图9是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自由状态下的示意图一(分断);图10是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自由状态下的示意图二 (分断);图11是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按压状态下的示意图一(接通);图12是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按压状态下的示意图二 (接通);图13是本技术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5是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自由状态下的示意图一(分断);图16是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自由状态下的示意图二 (分断);图17是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按压状态下的示意图一(接通);图18是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按压状态下的示意图二 (接通)。附图标识说明:10、底座11、导引柱12、限位槽13、第一通孔14、第四通孔20、静触片21、第二接触部22、引脚23、引脚30、动触片31、水平固定臂 32、水平弹性臂33、弯折臂321、第一接触部33、引脚34、引脚40、上盖41、实体透光部42、导光凸点50、按键51、挡块52、驱动轨道53、复位轨道54、限位台阶55、台阶56、斜面或弧形面57、第二通孔60、复位弹簧70、顶杆71、横向顶臂72、横向底臂73、竖向侧臂80、光源90、导光柱91、出光面92、导光凸点100、平衡杆。【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12所示,其显示了本技术之第一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该顶杆式键盘开关包括有底座10、静触片20、动触片30、上盖40以及用于控制动触片30活动而与静触片20接触的按键50 ;该静触片20和动触片30均设置于底座10上,该上盖40安装于底座10上,该按键50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底座10上并露出上盖40,针对该按键50设置有复位弹簧60,该复位弹簧60的上下两端分别抵于按键50与底座10上。该按键50与动触片30之间设置有用于抵推动触片30的顶杆70,该顶杆70至少具有抵推部和滑动部;如图5、图8a和图8b所示,该按键50上设置有轨道,该轨道包括有挡块51和隔挡于该挡块51两侧的驱动轨道52、复位轨道53 ;该驱动轨道52的下段部位为启始配合段,其上段部位邻接于复位轨道53的上段部位,该驱动轨道52的下段部位沿水平方向上更凸于复位轨道53的上段部位;该复位轨道53的下段部位邻接于驱动轨道52的下段部位,当前第1页1 2&nb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顶杆式键盘开关,包括有底座、静触片、动触片、上盖以及用于控制动触片活动而与静触片接触的按键;该静触片和动触片均设置于底座上,该上盖安装于底座上,该按键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底座上并露出上盖,针对该按键设置有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抵于按键与底座上,其特征在于:该按键与动触片之间设置有用于抵推动触片的顶杆,该顶杆至少具有抵推部和滑动部;该按键上设置有轨道,该轨道包括有挡块和隔挡于该挡块两侧的驱动轨道、复位轨道;该驱动轨道的下段部位为启始配合段,其上段部位邻接于复位轨道的上段部位,该驱动轨道的下段部位沿水平方向上更凸于复位轨道的上段部位;该复位轨道的下段部位邻接于驱动轨道的下段部位,该复位轨道的下段部位沿水平方向更凸于驱动轨道的下段部位,且驱动轨道的下段部位与复位轨道的下段部位间形成有限位台阶;自由状态下,该顶杆的滑动部位于驱动轨道的下段部位并受限于前述限位台阶;按压前述按键时,该顶杆的滑动部沿驱动轨道向上滑行至复位轨道的上段部位,此时,顶杆的抵推部则推动前述动触片接触到静触片;释放按键后,于复位弹簧作用力下,顶杆的滑动部沿复位轨道向下滑行至驱动轨道的下段部位,并再次受限于前述限位台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福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