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忠梁专利>正文

能轻松上下各种坡度楼梯的可折叠式生活多用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7128 阅读:4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能轻松上下各种坡度楼梯的可折叠式生活多用小车”是为方便人们生活,解决搬运煤气罐、粮袋、箱、包等较重物件上下楼房、火车站天桥、地道等楼梯困难开发的。其特征是:用一可折叠式两轮小车(1)及与两轮小车可快速装拆和折叠、在左右纵梁(3)上等距安装多个轮子(4)的轮架,以安装长度可调的支撑杆(2)连接并调整夹角大小,用各轮子先后上下楼梯的技术原理,达到能轻松、省力上下各种坡度楼梯;在将轮架拆下后两轮小车还可单独使用(见图)。(*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在楼房住宅、火车站的天桥、地道和轮船码头等都有楼梯、台阶。出差、旅游等携带的物件较多较重时,虽然市场上销售的可折叠式两轮小车给人们在平地上搬运物件带来很大方便,但因这种小车无法上下楼梯、台阶,当遇到楼梯、台阶时无法通过,要给人们带来很大的麻烦。另外,住在没有电梯的楼房中的居民(楼房住宅中绝大多数没有电梯),若要将较重的物件,如生活中必须的粮食、尤其是现在城市和厂矿企业居民大多数是用罐装液化气做饭,要将液化气罐用人力扛上楼,特别是三层以上非常费劲,对没有强劳动力的住户困难就更大。市场上曾销售过一种其轮子布局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每侧三轮(共六轮)呈120度分布,采用六轮绕一中心轴转动来上下楼梯的小车。由图1可清楚看出用这种六轮小车搬运物件上下楼梯存在以下问题1)在上楼梯的台阶时,小车最下面的轮子要沿楼梯台阶的垂直壁往上移动,垂直壁要给轮子及小车一个反作用力F1(与小车前进方向相反的阻力),而人拉小车上楼的力F、又接近于垂直小车往上移的方向V,因此拉小车上楼的力F要很大,很费劲,而不少楼梯的台阶,如图1a所示,其垂直壁的上部有一小的突出部分,它要阻碍轮子往上移动,对这种台阶的楼梯要将小车拉上楼则用力要更大,上每一个台阶都很费力,2)因各种楼梯的台阶高度、坡度不同,当楼梯的台阶高、坡度大,而轮子的直径较小时(如图1b所示),楼梯给小车的阻力更大,若加大轮子的直径,则小车的外廓尺寸、重量都增大,因此它难于适用于各种不同坡度和结构的楼梯,3)这种小车上下楼梯时上下波动大,且下楼时要产生较大的撞击和振动。4)这种小车不能折叠,外廓尺寸大不便于收存,更不便于出差、旅游等携带,因此这种小车很不理想,难于、事实上也没有得到推广应用。本专利技术的“能轻松上下各种坡度楼梯的可折叠式生活多用小车”就是为克服这种六轮小车的缺点,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前述困难,以方便于人们的生活。本专利技术是按采用在一条直线上等距地排列多个轮子,使各个轮子按先后顺序上下楼梯的每一个台阶来达到顺利地上下楼梯的技术原理(见图2);用一可折叠式的两轮小车(1)和在小车左右二根平行的纵梁(3)上以两轮小车的轮轴为始点,等距地安装多个轮子(4)与轮轴(5)组成一可快速装卸和折叠的轮架,用一长度可调的支撑杆(2)连接两轮小车(1)和纵梁(3)构成本“能轻松上下各种坡度楼梯的可折叠式生活多用小车”的总体技术方案和结构型式(见图3)。在上下各种不同坡度的楼梯时,可用支撑杆(2)来调整两轮小车(1)与纵梁(3)之间的夹角大小,就能达到使用自然、舒适。在将轮架拆下后,两轮小车又可单独使用。其两轮小车的车架如图3所示,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其车架带有液化气罐的圆弧外形(见图3a,c,e)。这种形式用于搬运液化气罐时受力面积大、压强小,车架不易损坏,但制造较复杂。另一种形式是不带液化气罐的圆弧外形(见图3b,d,f),这种形式制造简单,但在用于搬运液化气罐时若不小心,不注意,在搬运过程中产生较大的颠簸、振动时,有可能损坏小车。在小车左右二根纵梁(3)上安装多个轮子组成一轮架用于上下各种楼梯的结构布局型式也有三种一是在左右纵梁(3)的两侧等距交错地安装多个轮子(4),用纵梁一侧的轮子填补另一侧两个轮子之间的空隙(见图4a)。这种结构布局型式,上下楼梯时都是轮子的轮缘与楼梯接触并滚动,有缓冲作用,上下楼梯平稳、省力。二是在二根平行纵梁(3)的两外侧等距地安装多个轮子(4),在两个轮子之间的三角形空隙处的纵梁下面加一斜面滑块(6),来填补两个轮子之间的三角形空隙(见图4b),以避免在上下楼梯时楼梯台阶的棱角卡入两个轮子之间三角形空隙的可能性。这种结构型式上下楼梯时与轮子斜面滑块交替与楼梯接触,是一种采用轮子滚动与斜面滑动交替来上下楼梯的技术原理。以上两种结构型式上下楼梯时,人只管拉(上楼梯)或送(下楼梯)即可,对搬运人员没有使用技术要求。第三种结构布局型式是只在小车左右纵梁(3)的两外侧等距地安装多个轮子(4),在纵梁(3)上不加斜面滑块(见图4c),这种结构型式在上下楼梯的每一节台阶时,搬运人员都应用下压小车的拉手来使两个轮子之间的空隙避免卡入楼梯台阶的棱角,因此它对使用人员有一定的使用技术要求。为减轻轮架及小车的重量以便于携带,其轮子的轮毂可采用改性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或ABS塑料制造。轮架的纵梁(3)或支撑杆(2)可采用壁厚1.5mm的钢管压扁制成。其轮轴则用1mm壁厚的钢管。在安装轮子和与纵梁连接处(即两端头)塞入与钢管内径相同的铝棒(或塑料棒),来提高其承剪能力。这样就可使轮架的重量控制在0.5公斤左右。将三种轮集型式与两种小车车架型式组合,就可形成图3所示的六种“能轻松上下各种坡度楼梯的可折叠式生活多用小车”型式。本专利技术有以下优点1、上楼梯时小车运动的方向与人用力拉的方向一致。且除其采用轮子布局于两纵梁外侧,在两轮子之间空隙处的纵梁下面加一斜面滑块的轮架型式,在上下楼梯时可能有很短一段长度与楼梯接触会产生一点滑动摩阻力外,基本上都是轮子在台阶的水平面上滚动,因此阻力很小,上楼梯轻松、省力。2、能适应各种不同台阶高度、坡度的楼梯,对不同坡度的楼梯,只要调整轮架与两轮小车之间的夹角大小,都能达到使用自然、方便、省力的最好效果。3、楼梯的台阶上面有突出部分时,对使用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4、上下楼梯时都很平稳,小车不会产生较大的上下波动和振动。5、因轮架与两轮小车之间的连接是采用可快速装拆的结构,因此在不需要或不想使用其轮架时,可将其快速拆下,拆下轮架后就是一辆可折叠式的两轮小车,使用灵活、方便。6、因轮架也可与两轮小折叠在一起,且重量轻,因此收存和出差、旅游等携带方便。本生活多用小车的轮架是通过其前端的槽口插入可折叠式两轮小车的轮轴,用紧定螺钉顶紧和松开来实现快速装和拆的,上楼梯时应在前面拉小车,下楼梯时应在后面推小车。对坡度小的楼梯要使轮架与两轮小车之间的夹角大些,对坡度大的楼梯,要使轮架与两轮小车之间的夹角小些。权利要求1.本能轻松上下各种坡度楼梯的可折叠式生活多用小车,采用在一条直线上等距地排列多个轮子,使各轮子按先后顺序上下楼梯的每一个台阶来实现顺利上下楼梯的技术原理。和根据这一技术原理在一可折叠式两轮小车(1)两侧的二根平行纵梁(3)上等距地安装多个轮子(4)及轮轴(5)组成一可快速装拆和折叠与两轮小车(1)折叠一起的轮架,用二根安装长度可调的支撑杆(2)来连接两轮小车和轮架的总体方案(见图3)。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采用在一两轮小车(1)两侧二根可快速装拆的纵梁(3)上等距地安装多个轮子(4),用各轮子按先后顺序上下楼梯每一个台阶的技术原理,能使上下楼梯时顺利、平稳、省力;为使在上下各种坡度楼梯时使用舒适自然,纵梁(3)与两轮小车(1)之间的夹角大小可用支撑杆(2)上的不同孔与两轮小车(1)进行连接来调整;为便于收存和携带,由纵梁(3)轮子(4)及轮轴(5)组成的轮架可绕两轮小车(1)的轮轴旋转将它们折叠在一起;为使两轮小车(1)能单独使用,达到使用灵活方便,一车多用的目的,采用了在纵梁(3)的前端开有槽口使能和两轮小车的轮轴可快速装拆的连接方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在一可折叠式两轮小车(1)两侧两根平等纵梁(3)上等距地安装多个轮子(4),使各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能轻松上下各种坡度楼梯的可折叠式生活多用小车,采用在一条直线上等距地排列多个轮子,使各轮子按先后顺序上下楼梯的每一个台阶来实现顺利上下楼梯的技术原理。和根据这一技术原理在一可折叠式两轮小车(1)两侧的二根平行纵梁(3)上等距地安装多个轮子(4)及轮轴(5)组成一可快速装拆和折叠与两轮小车(1)折叠一起的轮架,用二根安装长度可调的支撑杆(2)来连接两轮小车和轮架的总体方案(见图3)。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采用在一两轮小车(1)两侧二根可快速装拆的纵梁(3)上等距地安装多个轮子(4),用各轮子按先后顺序上下楼梯每一个台阶的技术原理,能使上下楼梯时顺利、平稳、省力;为使在上下各种坡度楼梯时使用舒适自然,纵梁(3)与两轮小车(1)之间的夹角大小可用支撑杆(2)上的不同孔与两轮小车(1)进行连接来调整;为便于收存和携带,由纵梁(3)轮子(4)及轮轴(5)组成的轮架可绕两轮小车(1)的轮轴旋转将它们折叠在一起;为使两轮小车(1)能单独使用,达到使用灵活方便,一车多用的目的,采用了在纵梁(3)的前端开有槽口使能和两轮小车的轮轴可快速装拆的连接方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在一可折叠式两轮小车(1)两侧两根平等纵梁(3)上等距地安装多个轮子(4),使各轮子按先后顺序上下楼梯的每一个台阶来实现顺利上下楼梯的技术原理,能用于上下各种坡度楼梯的第一种轮架结构布局型式(见图3a,图3b和图4a)是:在两轮小车(1)左右二根纵梁(3)的两侧等距交错地安装多个轮子(4)。这种布局的特征是:用纵梁(3)一侧的轮子来填补另一侧两个轮子之间的三角形空隙,这样可避免在上下楼梯时其台阶的棱角卡入两个轮子之间三角形空隙的可能性,使上下楼梯顺利、平稳、省力。且由于都是轮子的轮缘接触楼梯而有缓冲作用。也能使不会掌握使用技术的人员也能使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忠梁
申请(专利权)人:刘忠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