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绝缘导线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63982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5 0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绝缘导线防护装置包括:绝缘护罩和夹紧结构,夹紧结构包括:长条形的上压线板、U形螺栓、马鞍垫,上压线板下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内凹的导线槽,上压线板下方垂直连接有多个U形螺栓,且多个U形螺栓分别位于防雷穿刺针式绝缘子两侧,绝缘导线位于导线槽中,且贯穿每个U形螺栓,每个U形螺栓与绝缘导线之间均设置有马鞍垫,U形螺栓、马鞍垫、上压线板共同夹持绝缘导线,绝缘护罩罩装在夹紧结构外部。通过设置U形螺栓、马鞍垫、上压线板共同对绝缘导线夹持,使绝缘导线上被刺针刺穿部分及其两侧较长距离均被覆盖夹紧,提高绝缘导线的抗拉强度,不易产生断裂;绝缘护罩防止进水导致的绝缘导线受腐蚀断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架空绝缘线路防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绝缘导线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10kV、6kV配电线路的绝缘化推广,线路绝缘化越来越普遍,但雷击造成绝缘导线断线的故障时有发生,为减少雷击断线,提高供电时率和原油产量,防雷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防雷穿刺针式绝缘子,其包括用紧固螺栓固定连接的上压板和夹线座,上压板上、夹线座上分别设置有上刺针、下刺针,夹线座下端依次连接着绝缘子、接地电极,夹线座上还连接有用于放电的放电电极,安装时,将该上、下刺针从绝缘导线上下两侧刺入内部,通过紧固螺栓将上压板和夹线座上紧,从而使夹线座连接的绝缘子、放电电极等部件一同固定在绝缘导线上。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由于上下刺针必须刺穿绝缘导线的绝缘层,才能达到泄雷电流作用,但长期运行易进水从而腐蚀绝缘导线,造成绝缘导线断裂;而且,刺针会对绝缘导线的线芯造成一定伤害,从而降低了绝缘导线的抗拉强度,在线路受风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会发生振动时,易造成绝缘导线强度低的地方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易进水从而腐蚀绝缘导线、绝缘导线强度低的地方易断裂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绝缘导线防护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绝缘导线防护装置,与防雷穿刺针式绝缘子连接,所述绝缘导线防护装置包括:绝缘护罩和夹紧结构,所述夹紧结构包括:长条形的上压线板、U形螺栓、马鞍垫,所述防雷穿刺针式绝缘子与所述上压线板的中部垂直连接, 且所述防雷穿刺针式绝缘子的上压板与所述上压线板下表面紧贴,所述上压线板下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内凹的导线槽,所述上压线板下方垂直连接有多个所述U形螺栓,且多个所述U形螺栓分别位于所述防雷穿刺针式绝缘子两侧,绝缘导线位于所述导线槽中,且贯穿每个U形螺栓,每个所述U形螺栓与所述绝缘导线之间均设置有马鞍垫,所述U形螺栓、所述马鞍垫、所述上压线板共同夹持所述绝缘导线,所述绝缘护罩罩装在所述夹紧结构外部。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上压线板包括均水平设置的两个第一直板、一个第二直板、两个第三直板,所述两个第一直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直板两端,且所述第二直板高于所述两个第一直板,每个第一直板与所述第二直板之间通过一个第三直板连接,每个第三直板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直板之间夹角为135度,所述防雷穿刺针式绝缘子与所述第二直板的中部垂直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直板下表面沿长度方向均设置所述导线槽。作为优选,每个第一直板的导线槽内表面的底面为波浪面,所述底面包括两个第一弧面和一个第二弧面,两个所述第一弧面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弧面连接,所述第一弧面的横截面的半径为17mm,每个所述第一弧面的弧度为39度,且所述第一弧面的半径为77mm,所述第二弧面的横截面的半径为15mm。作为优选,所述导线槽底面的第一弧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三直板的下表面的连接处设置为第三弧面,所述第三弧面的半径为9mm,弧度为43度。作为优选,所述U形螺栓设置有四个,每个第一直板上各设置有两个所述U形螺栓。作为优选,所述U形螺栓螺纹长40mm,拱高20mm。进一步地,所述马鞍垫上与对应的所述U形螺栓接触一面设置有第一圆弧槽,所述第一圆弧槽半径为35mm,且所述第一圆弧槽的横截面半径为8mm。进一步地,所述马鞍垫上与所述绝缘导线接触一面设置有第二圆弧槽,所述第二圆弧槽的半径为120mm,且所述第二圆弧槽的横截面半径为17mm。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防雷穿刺针式绝缘子与上压线板的中部垂直连接,并设置多个U形螺栓、多个马鞍垫、以及长条形的上压线板共同对绝缘导线夹持,可使得绝缘导线上被刺针刺穿部分及其两侧较长距离均被覆盖夹紧,如此不仅可以提高绝缘导线的抗拉强度,即使在线路受风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会发生振动 时,绝缘导线强度低的地方也不易产生断裂;而且绝缘护罩的设置能够覆盖绝缘导线上被刺针刺穿部分,从而防止进水导致的绝缘导线受腐蚀断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绝缘导线防护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上压线板的仰视图;图3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上压线板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马鞍垫结构示意图;其中:1绝缘护罩,2绝缘导线, 3上压线板, 31第一直板,311第一弧面,312第二弧面,313第三弧面32第二直板,33第三直板,34导线槽,4U形螺栓,5马鞍垫,51第一圆弧槽,52第二圆弧槽, 6上压板,7刺针,8放电电极, 9防雷穿刺针式绝缘子。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绝缘导线2防护装置,与防雷穿刺针式绝缘子9连接,所述绝缘导线2防护装置包括:绝缘护罩1和夹紧结构, 所述夹紧结构包括:长条形的上压线板3、U形螺栓4、马鞍垫5,所述防雷穿刺针式绝缘子9与所述上压线板3的中部垂直连接,且所述防雷穿刺针式绝缘子9的上压板6与所述上压线板3下表面紧贴,所述上压线板3下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内凹的导线槽34,所述上压线板3下方垂直连接有多个所述U形螺栓4,且多个所述U形螺栓4分别位于所述防雷穿刺针式绝缘子9两侧,绝缘导线2位于所述导线槽34中,且贯穿每个U形螺栓4,每个所述U形螺栓4与所述绝缘导线2之间均设置有马鞍垫5,所述U形螺栓4、所述马鞍垫5、所述上压线板3共同夹持所述绝缘导线2,所述绝缘护罩1罩装在所述夹紧结构外部。其中,现有技术中,防雷穿刺针式绝缘子9,包括用紧固螺栓固定连接的上压板6和夹线座,上压板6上、夹线座上分别设置有上刺针7、下刺针7,夹线座下端依次连接着绝缘子、接地电极,夹线座上还连接有用于放电的放电电极8,安装时,将该上、下刺针7从绝缘导线2上下两侧刺入内部,通过紧固螺栓将上压板6和夹线座上紧,从而使夹线座连接的绝缘子、放电电极8等部件一同固定在绝缘导线2上。本技术通过绝缘导线2被刺针7刺穿部分两侧的U形螺栓4与上压线板3上紧,从而使得马鞍垫5与上压线板3一同对绝缘导线2压紧,其所受拉力也分配到绝缘导线2防护装置各个部分,从而对绝缘导线2进行加固,提高绝缘导线2的抗拉强度;绝缘护罩1一般采用绝缘且较软的材料,如硅橡胶、聚乙烯等材料,其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分别用于穿过绝缘导线2、防雷穿刺针式绝缘子9的下端、防雷穿刺针式绝缘子9的放电电极8等,绝缘护罩1的边缘还设置有密封暗扣,用于扣合从而对绝缘导线2被刺针7刺穿部分进行防护,防鸟害又有防止线芯进水和进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绝缘导线防护装置,与防雷穿刺针式绝缘子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导线防护装置包括:绝缘护罩和夹紧结构,所述夹紧结构包括:长条形的上压线板、U形螺栓、马鞍垫,所述防雷穿刺针式绝缘子与所述上压线板的中部垂直连接,且所述防雷穿刺针式绝缘子的上压板与所述上压线板下表面紧贴,所述上压线板下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内凹的导线槽,所述上压线板下方垂直连接有多个所述U形螺栓,且多个所述U形螺栓分别位于所述防雷穿刺针式绝缘子两侧,绝缘导线位于所述导线槽中,且贯穿每个U形螺栓,每个所述U形螺栓与所述绝缘导线之间均设置有马鞍垫,所述U形螺栓、所述马鞍垫、所述上压线板共同夹持所述绝缘导线,所述绝缘护罩罩装在所述夹紧结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绝缘导线防护装置,与防雷穿刺针式绝缘子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导线防护装置包括:绝缘护罩和夹紧结构,所述夹紧结构包括:长条形的上压线板、U形螺栓、马鞍垫,所述防雷穿刺针式绝缘子与所述上压线板的中部垂直连接,且所述防雷穿刺针式绝缘子的上压板与所述上压线板下表面紧贴,所述上压线板下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内凹的导线槽,所述上压线板下方垂直连接有多个所述U形螺栓,且多个所述U形螺栓分别位于所述防雷穿刺针式绝缘子两侧,绝缘导线位于所述导线槽中,且贯穿每个U形螺栓,每个所述U形螺栓与所述绝缘导线之间均设置有马鞍垫,所述U形螺栓、所述马鞍垫、所述上压线板共同夹持所述绝缘导线,所述绝缘护罩罩装在所述夹紧结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导线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线板包括均水平设置的两个第一直板、一个第二直板、两个第三直板,所述两个第一直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直板两端,且所述第二直板高于所述两个第一直板,每个第一直板与所述第二直板之间通过一个第三直板连接,每个第三直板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直板之间夹角为135度,所述防雷穿刺针式绝缘子与所述第二直板的中部垂直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直板下表面沿长度方向均设置所述导线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导线防护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兵梁长春亢清波李洪滨申振宏王龙其宋晓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