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在扒胎机助手上的胎唇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62236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5 01:57
一种装在扒胎机助手上的胎唇分离器,内有一个带三个铰接孔的滚轮架为枢纽的机构,第一铰接孔装有拨销,第二铰接孔经第二滚轮轴装有第二滚轮,第三铰接孔经第一滚轮轴装有第一滚轮。拨销另端连接摆杆,摆杆铰接轴头支架并连接分离盘轴,分离盘轴和圆锥滚子轴承装在分离盘内,机构防护罩装在轴头支架上,摆杆防护帽装在摆杆上。滑行板受小气缸驱动并沿轴头支架导向槽滑行,滑行板设置有上下驱动位置的驱动滚槽,驱动滚槽带动第二滚轮,滑行板与叉接头铰接,小气缸经轴头支架与叉接头连接。固定在轴头支架侧面的限位板设置有上下限位位置的限位滚槽,第一滚轮在限位滚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简单实用、动作可靠、装配性好、便于维护、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扒胎机,特别是其中胎唇分离器的设计和制造
,它安装在扒胎机助手上,并随扒胎机助手运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使用带有大铲的旧式扒胎机在将轮胎从轮辋上拆除时,首先使用大铲四点分离胎唇,此为大铲暴力分离法。随着汽修技术的发展,市面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分离胎唇工具和方法,这些新工具和方法的目的是保护轮胎在分离胎唇时不受损坏。专利EP1607247A1提供一种分离胎唇的工具,这种工具安装在扒胎机助手上,带有轮胎分离盘,采用旋转运动分离法分离胎唇。旋转运动分离法即轮胎分离盘向轮胎侧壁施加压力的同时,也随轮胎的旋转而旋转,当胎唇与轮辋凸缘的贴合部位刚刚出现缝隙时,工具内部产生动作使轮胎分离盘前伸进入缝隙,从而使压力直接作用在胎唇上,继续旋转直到胎口脱离轮辋凸缘。旋转运动分离法属于逐渐分离,其保护轮胎的效果优于上述大铲暴力分离法。但是专利EP1607247A1提供的分离胎唇的工具也有两个缺陷:一是这种结构直接使小气缸承受摆杆的反作用力,并使小气缸的缸盖承受摆杆的高副接触和滚压作用,很容易使小气缸损坏,从而导致工具失效。二是这种结构没有专用的限位零件,轮胎分离盘的初始位和前伸位仅依靠小气缸的缸盖前伸和回缩的两个位置决定,随着小气缸缸盖的磨损,轮胎分离盘的初始位和前伸位变得不准确,对拆胎产生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装在扒胎机助手上的胎唇分离器,其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即胎唇分离器的内部采用一个以滚轮架为枢纽的机构,滚轮架与其它零件相结合实现三个目的,一是将小气缸活塞杆的水平运动转化成滚轮架的旋转运动,二是输出旋转力传递给摆杆和分离盘,三是接受限位零件的限位。滚轮架上设置有三个铰接孔,三个铰接孔按三角形分布,其中第一铰接孔安装有拨销,第二铰接孔经第二滚轮轴安装第二滚轮,第三铰接孔经第一滚轮轴安装第一滚轮。拨销的另一端与摆杆连接,摆杆经摆杆铰接轴与轴头支架铰接,摆杆与分离盘轴连接,分离盘轴和两个圆锥滚子轴承安装在分离盘内,摆杆防护帽固定在摆杆上。胎唇分离器的内部有一个沿轴头支架的导向槽滑行的滑行板,滑行板内设置有一个驱动滚槽,驱动滚槽有两个驱动位置即驱动滚槽上端和驱动滚槽下端,驱动滚槽与水平方向成倾斜角,驱动滚槽内安装有第二滚轮,滑行板经滑行板铰接轴与叉接头铰接,小气缸的活塞杆穿过轴头支架与叉接头螺纹连接,小气缸固定在轴头支架上。当小气缸的活塞杆顶出时带动滑行板,滑行板的驱动滚槽带动第二滚轮,将小气缸活塞杆的水平运动转化成滚轮架的旋转运动。滚轮架输出的旋转力通过拨销传递给摆杆,并带动摆杆和分离盘摆动。胎唇分离器的内部有一个被铰制孔螺栓固定在轴头支架侧面的限位板,限位板设置有一个限位滚槽,限位滚槽有两个限位位置,分别为限位滚槽下端和限位滚槽上端,限位滚槽也与水平方向成倾斜角,限位滚槽方向与驱动滚槽方向相反。限位滚槽内安装有第一滚轮,通过第一滚轮在限位板的限位滚槽上、下端的位置确定摆杆和分离盘的初始位和前伸位,并由限位滚槽上、下端承受摆杆和分离盘在初始位和前伸位的反作用力。轴头支架是胎唇分离器的机架,轴头支架安装在扒胎机助手上,扒胎机助手与扒胎机主机连接。机构防护罩安装在轴头支架上,防止灰尘及杂物落入机构内。其具体结构及连接方式如下:具体结构:本技术主要由分离盘轴、圆锥滚子轴承、分离盘、摆杆、机构防护罩、摆杆防护帽、摆杆铰接轴、拨销、滚轮架、第一滚轮、限位板、铰制孔螺栓、第一滚轮轴、第二滚轮轴、第二滚轮、滑行板、滑行板铰接轴、叉接头、轴头支架、小气缸组成。连接方式:轴头支架是胎唇分离器的机架,轴头支架安装在扒胎机助手上,扒胎机助手与扒胎机主机连接。轴头支架与小气缸连接,小气缸的活塞杆穿过轴头支架与叉接头螺纹连接。叉接头经滑行板铰接轴与滑行板铰接,滑行板能够沿轴头支架的导向槽滑行。滑行板内有驱动滚槽,驱动滚槽有两个驱动位置即驱动滚槽上端和驱动滚槽下端,驱动滚槽与水平方向成倾斜角,驱动滚槽内安装有第二滚轮,第二滚轮内安装有第二滚轮轴。滚轮架为枢纽零件,滚轮架设置有按三角形分布的三个铰接孔,分别为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和第三铰接孔,滚轮架的第二铰接孔与第二滚轮轴的另一端连接,滚轮架的第三铰接孔与第一滚轮轴连接,第一滚轮轴安装在第一滚轮内,第一滚轮安装在限位板的限位滚槽内,限位滚槽有两个限位位置即限位滚槽上端和限位滚槽下端,限位滚槽也与水平方向成倾斜角,限位滚槽方向与驱动滚槽方向相反。限位板经铰制孔螺栓固定在轴头支架侧面。滚轮架的第一铰接孔与拨销连接,拨销的另一端与摆杆连接,摆杆经摆杆铰接轴与轴头支架铰接。摆杆与分离盘轴连接,分离盘轴和两个圆锥滚子轴承安装在分离盘内。机构防护罩固定在轴头支架上,摆杆防护帽固定在摆杆上。在本技术中,圆锥滚子轴承、铰制孔螺栓、小气缸为标准件,分离盘为汽修行业通用件,市面均有售。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紧凑、简单实用、动作可靠、装配性好、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分离盘处于初始位。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分离盘处于前伸位。图3是本技术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与扒胎机助手连接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工作状态图,图中分离盘处于初始位并正在接触轮胎。图6是本技术的工作状态图,图中分离盘处于初始位并正在进行压胎。图7是本技术的工作状态图,图中分离盘处于前伸位并正在分离胎唇。图示说明:1——分离盘轴、2——圆锥滚子轴承、3——分离盘、4——摆杆、5——机构防护罩、6—一摆杆防护帽、7—一摆杆铰接轴、8—一拨销、9一一滚轮架、9-1一一第一较接孔、9-2 第二较接孔、9_3 第二较接孔、10 第一滚轮、11 限位板、11-1一一限位滚槽下端、11-2—一限位滚槽上端、12—一铰制孔螺栓、13—一第一滚轮轴、1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在扒胎机助手上的胎唇分离器,包括分离盘(3)、小气缸(20),其特征是:所述胎唇分离器的内部有一个以滚轮架(9)为枢纽的机构,滚轮架(9)上设置有三个铰接孔,三个铰接孔按三角形分布,其中第一铰接孔(9‑1)安装有拨销(8),第二铰接孔(9‑2)经第二滚轮轴(14)安装第二滚轮(15),第三铰接孔(9‑3)经第一滚轮轴(13)安装第一滚轮(10),所述拨销(8)的另一端与摆杆(4)连接,摆杆(4)经摆杆铰接轴(7)与轴头支架(19)铰接,摆杆(4)与分离盘轴(1)连接,分离盘轴(1)和两个圆锥滚子轴承(2)安装在分离盘(3)内,机构防护罩(5)固定在轴头支架(19)上,摆杆防护帽(6)固定在摆杆(4)上,所述胎唇分离器的内部有一个沿轴头支架(19)的导向槽滑行的滑行板(16),滑行板(16)内设置有一个驱动滚槽,驱动滚槽有两个驱动位置即驱动滚槽上端(16‑2)和驱动滚槽下端(16‑1),驱动滚槽设置与水平方向成倾斜角,驱动滚槽内安装有第二滚轮(15),滑行板(16)经滑行板铰接轴(17)与叉接头(18)铰接,小气缸(20)的活塞杆穿过轴头支架(19)与叉接头(18)螺纹连接,小气缸(20)固定在轴头支架(19)上,所述胎唇分离器的内部有一个被铰制孔螺栓(12)固定在轴头支架(19)侧面的限位板(11),限位板(11)设置有一个限位滚槽,限位滚槽有两个限位位置即限位滚槽下端(11‑1)和限位滚槽上端(11‑2),限位滚槽设置与水平方向成倾斜角,限位滚槽方向与所述滑行板(16)的驱动滚槽方向相反,限位滚槽内安装有第一滚轮(10),上述各部件及所述连接方式构成胎唇分离器,胎唇分离器以其所属的轴头支架(19)安装在扒胎机助手(22)上,扒胎机助手(22)与扒胎机主机(2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营口光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