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灰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62082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5 0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煤灰水处理装置,包括:筒体单元,设置在筒体单元内部的煤灰水处理单元,以及设置在筒体单元外部的接管单元;所述筒体单元包括:圆柱筒,设置在所述圆柱筒底部的支腿,以及设置在所述圆柱筒侧壁上的人孔和视镜;所述煤灰水处理单元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清水区、过滤区、沉淀区以及混合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煤灰水处理装置根据煤灰水基本特点,对原处理设备进行有机组合和改进,使该装置具备了混合反应、沉淀、过滤多种功能,达到了节约成本、减少投资,提高出水水质,保护环境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煤灰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现阶段国内燃煤电厂或煤化工企业的煤灰水处理设备主要由前级提升泵、混合反应器、沉淀器、中间池、提升泵、砂过滤器等设备组成,各设备之间采用管道连接,并需考虑前后水位高低程度来进行控制,整个过程设备众多、管线复杂、管理困难,工作量大,运行费用尚O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煤灰水处理装置。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灰水处理装置,包括:筒体单元,设置在筒体单元内部的煤灰水处理单元,以及设置在筒体单元外部的接管单元;所述筒体单元包括:圆柱筒,设置在所述圆柱筒底部的支腿,以及设置在所述圆柱筒侧壁上的人孔和视镜;所述煤灰水处理单元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清水区、过滤区、沉淀区以及混合区;所述接管单元包括:进水管,其设置于所述圆柱筒底部与所述混合区连接;出水管,其设置于所述圆柱筒顶部与所述清水区连接;反洗进水管,其设置于所述圆柱筒一侧与所述过滤区连接;取样管组件,其设置与所述圆柱筒一侧并分别连接到所述清水区、过滤区、以及沉淀区。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区内设置有由EPS发泡塑料滤珠制成的泡沫滤料,所述泡沫滤料上端设置有与清水区相连接的多组排水帽,下端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泡沫滤料的表面进行冲洗的表面冲洗管;所述表面冲洗管的进水口与所述反洗进水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沉淀区内设置有由乙、丙共聚材料制成的斜管填料。进一步的,所述反洗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设置有连接管。进一步的,所述圆柱筒的底部还设有储泥斗,所述储泥斗一侧设置有排泥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煤灰水处理装置根据煤灰水基本特点,对原处理设备进行有机组合和改进,使该装置具备了混合反应、沉淀、过滤多种功能,达到了节约成本、减少投资,提高出水水质,保护环境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图2所示,涉及一种煤灰水处理装置,包括:筒体单元,设置在筒体单元内部的煤灰水处理单元,以及设置在筒体单元外部的接管单元;所述筒体单元包括:圆柱筒1,设置在所述圆柱筒I底部的支腿9,以及设置在所述圆柱筒I侧壁上的人孔5和视镜51 ;所述煤灰水处理单元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清水区18、过滤区11、沉淀区12以及混合区13 ;所述接管单元包括:进水管8,其设置于所述圆柱筒I底部与所述混合区13连接;出水管2,其设置于所述圆柱筒I顶部与所述清水区18连接;反洗进水管3,其设置于所述圆柱筒I 一侧与所述过滤区11连接;取样管组件10,其设置与所述圆柱筒I 一侧并分别连接到所述清水区18、过滤区11、以及沉淀区12。在所述过滤区11内设置有由EPS发泡塑料滤珠制成的泡沫滤料15,所述泡沫滤料15上端设置有与清水区相连接的多组排水帽14,下端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泡沫滤料15的表面进行冲洗的表面冲洗管16 ;所述表面冲洗管16的进水口与所述反洗进水管3连接。该结构的泡沫滤料15具有重量轻、比表面积大、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所述沉淀区12内设置有由乙、丙共聚材料制成的斜管填料17 ;该斜管填料17具有湿周大,水力半径小,层流状态好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实现过程和结果:本装置运行时,煤灰水投加絮凝药剂后由进水管8进入圆柱筒I底部混合区13,水中絮凝剂与原有的泥渣进行接触絮凝,使细小絮粒相互聚合,增强絮凝效果。当煤灰水上升后进入中部沉淀区12,采用斜管沉淀技术,利用了浅层原理、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能力;缩短了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间;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当经过沉淀区12的煤灰水上升后进入上部过滤区11,而过滤区11采用了吸附能力强、孔隙率高、滤速快、以及脱污能力强的泡沫滤料15,能较好的保证和提高出水水质。当经过过滤区11的煤灰水上升后通过设置的多组排水帽14进入顶部的清水区18,并通过设置的出水管2将处理后的清水排出。其中,在泡沫滤料15的下端可以通过设置的表面冲洗管16对泡沫滤料15进行冲洗,而表面冲洗管16的冲洗用水由反洗进水管3引入。这样就能有效的恢复滤料过滤特性,保证滤料长期有效的使用。另外,还可以在所述反洗进水管3与出水管2之间设置有连接管4。这样就可以将清水区18的水通过出水管2进入到表面冲洗管16对泡沫滤料15进行冲洗;不仅节约水资源,保护了环境,而且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处理效率。其中,在圆柱筒I的底部还设有储泥斗6,所述储泥斗6 —侧设置有排泥管7,这样就可以定期排出沉淀污泥。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煤灰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单元,设置在筒体单元内部的煤灰水处理单元,以及设置在筒体单元外部的接管单元; 所述筒体单元包括:圆柱筒,设置在所述圆柱筒底部的支腿,以及设置在所述圆柱筒侧壁上的人孔和视镜;所述煤灰水处理单元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清水区、过滤区、沉淀区以及混合区; 所述接管单元包括:进水管,其设置于所述圆柱筒底部与所述混合区连接;出水管,其设置于所述圆柱筒顶部与所述清水区连接;反洗进水管,其设置于所述圆柱筒一侧与所述过滤区连接;取样管组件,其设置与所述圆柱筒一侧并分别连接到所述清水区、过滤区、以及沉淀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灰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区内设置有由EPS发泡塑料滤珠制成的泡沫滤料,所述泡沫滤料上端设置有与清水区相连接的多组排水帽,下端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泡沫滤料的表面进行冲洗的表面冲洗管;所述表面冲洗管的进水口与所述反洗进水管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灰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内设置有由乙、丙共聚材料制成的斜管填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灰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洗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设置有连接管。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灰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筒的底部还设有储泥斗,所述储泥斗一侧设置有排泥管。【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布了一种煤灰水处理装置,包括:筒体单元,设置在筒体单元内部的煤灰水处理单元,以及设置在筒体单元外部的接管单元;所述筒体单元包括:圆柱筒,设置在所述圆柱筒底部的支腿,以及设置在所述圆柱筒侧壁上的人孔和视镜;所述煤灰水处理单元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清水区、过滤区、沉淀区以及混合区。本技术的煤灰水处理装置根据煤灰水基本特点,对原处理设备进行有机组合和改进,使该装置具备了混合反应、沉淀、过滤多种功能,达到了节约成本、减少投资,提高出水水质,保护环境的目的。【IPC分类】C02F1-52【公开号】CN204369628【申请号】CN201420847449【专利技术人】周顺明 【申请人】江苏八达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6月3日【申请日】2014年12月2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灰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单元,设置在筒体单元内部的煤灰水处理单元,以及设置在筒体单元外部的接管单元;所述筒体单元包括:圆柱筒,设置在所述圆柱筒底部的支腿,以及设置在所述圆柱筒侧壁上的人孔和视镜;所述煤灰水处理单元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清水区、过滤区、沉淀区以及混合区;所述接管单元包括:进水管,其设置于所述圆柱筒底部与所述混合区连接;出水管,其设置于所述圆柱筒顶部与所述清水区连接;反洗进水管,其设置于所述圆柱筒一侧与所述过滤区连接;取样管组件,其设置与所述圆柱筒一侧并分别连接到所述清水区、过滤区、以及沉淀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顺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八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