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动夹头的夹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59910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4 2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浮动夹头的夹持机构,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本浮动夹头的夹持机构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且呈中空结构的固定座以及活动安装在外壳后方的主动盘,在固定座前方设置有环绕固定座轴心线设置的主夹持件以及若干副夹持件,各副夹持件分别固设在固定座上,所述主夹持件的首端铰接连接在固定座上,主夹持件的末端与主动盘相连,所述主动盘可带动主夹持件周向摆动,使得主夹持件首端绕铰接点转动并带动固定座连带各个副夹持件向工件聚拢或远离工件。本浮动夹头的夹持机构具有布局合理且夹持效果佳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浮动夹头的夹持机构,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磨床的浮动夹头的夹持机构。
技术介绍
磨床是利用磨具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加工的机床。大多数的磨床是使用高速旋转的砂轮进行磨削加工,少数的是使用油石、砂带等其他磨具和游离磨料进行加工。对轴类工件进行磨加工时,在机床上利用双顶紧件顶住待加工轴,在轴的一端安装夹头,夹头与待加工轴固定,机床带动砂轮靠近轴进行磨加工。现有技术中,大多数适用于磨床的夹头结构简单,夹头包括用于夹持工件的夹持机构,夹持效果一般且在加工过程中易松动,影响实际磨床的工作效率。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夹头的夹持机构结构上的不足,需要设计一种夹持效果佳的浮动夹头的夹持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布局合理且夹持效果佳的夹持机构。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浮动夹头的夹持机构,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且呈中空结构的固定座以及活动安装在外壳后方的主动盘,在固定座前方设置有环绕固定座轴心线设置的主夹持件以及若干副夹持件,各副夹持件分别固设在固定座上,所述主夹持件的首端铰接连接在固定座上,主夹持件的末端与主动盘相连,所述主动盘可带动主夹持件周向摆动,使得主夹持件首端绕铰接点转动并带动固定座连带各个副夹持件向工件聚拢或远离工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夹持件为薄片爪子,所述副夹持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副夹持件为固定在固定座上的调节螺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夹持件和两副夹持件位于同一平面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夹持件的末端开设有长条形通孔,所述主动盘通过拨爪销与主夹持件相连,所述拨爪销一端穿过外壳并插固在主动盘上,另一端伸入长条形通孔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拨爪销包括插固部和连接部,所述插固部插固在主动盘上且长度小于连接部的长度,所述连接部伸入长条形通孔内并与主夹持件相连。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夹持件首端的外侧面环绕设置有若干弧形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外壳内设置有一插固在固定座上方的滑块,所述主夹持件的首端铰接连接在滑块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固定座上对称开设有倾斜设置且与两副夹持件一一对应的两个斜通孔,每个副夹持件均穿设在对应的斜通孔内,在固定座上还开设有与两斜通孔一一对应的两个联通通道,每个斜通孔均通过对应的联通通道与外界联通,每个副夹持件均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固定座上,每个固定螺栓均依次穿过对应固定座和对应联通通道并将对应副夹持件固定在对应斜通孔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外壳上开设有与两个副夹持件同轴设置且一一对应的圆形调节通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固定座中部对称开设有两个辅助孔,在外壳上罩设有环形端盖,在环形端盖上开设有与两个辅助孔一一对应的两个端盖孔,在环形端盖中部插设有定位座,所述定位座由连为一体的环形座体和两个定位柱构成,在环形座体外侧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防滑凸起,所述两个定位柱对称设置且与两个辅助孔一一对应,每个定位柱穿过对应端盖孔并插固在对应辅助孔内。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整体结构布局合理,采用薄片爪子和两个调节螺栓一同夹紧工件的方式,夹持效果佳且工件受到的夹紧力分布均匀,提高了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A向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爆炸图。图7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安装上环形端盖和定位座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定位座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7 —较佳实施例的爆炸图。图10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拨爪销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0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主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外壳;11、圆形调节通孔;31、固定座;311、斜通孔;312、联通通道;313、辅助孔;32、主动盘;33、主夹持件;331、长条形通孔;332、弧形面;34、副夹持件;35、拨爪销;351、插固部;352、连接部;36、滑块;37、固定螺栓;40、环形端盖;41、端盖孔;50、定位座;51、环形座体;52、定位柱;53、防滑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本技术保护一种浮动夹头的夹持机构,可用于夹持磨床的轴类待加工工件,便于磨床利用磨具待加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加工,当然本技术的夹持机构也可用于夹持类似轴类零件。现有的夹头的夹持机构夹持效果一般且在加工过程中易松动,影响实际磨床的工作效率。因此,设计一种比较合理的浮动夹头的夹持机构是很有必要的。如图1至图15所示,本浮动夹头的夹持机构包括外壳10、设置在外壳10内且呈中空结构的固定座31以及活动安装在外壳10后方的主动盘32,在固定座31前方设置有环绕固定座31轴心线设置的主夹持件33以及多个副夹持件34,各副夹持件34分别固设在固定座31上,主夹持件33的首端铰接连接在固定座31上,主夹持件33的末端与主动盘32相连,主动盘32可带动主夹持件33周向摆动,使得主夹持件33首端绕铰接点转动并带动固定座31连带各个副夹持件34向工件聚拢或远离工件,使得主夹持件33与各副夹持件34相互配合实现夹紧或松开工件。外壳10的主要作用类似于固定基座,起到定位、支撑等作用,固定座31用于安装和定位各夹持件,上述各个零部件之间配合紧密,整体结构布局紧凑,安装方便且安装起来简单、迅速。本浮动夹头的夹持机构在初始状态下,加工前:待加工工件(一般为轴类零件)各个夹持件中部空置位置(即固定座31中空位置),在夹头外部设置有驱动源(电机),操作工人可以通过控制台控制电机带动主动盘32转动,主动盘32同步带动主夹持件33周向摆动进而使得主夹持件33 —端向工件靠拢并配合另外的副夹持件34 —同夹紧工件,此时磨具可以开始对待加工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加工。本技术采用主夹持件33和副夹持件34相互配合并夹紧或者松开工件的方式,夹持效果佳且工件受到的夹紧力分布均匀,提高了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在本技术中,外壳10可以属于磨床其他局部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本技术夹头的夹持机构的一部分,或者二者之一及固定其所需的各种机构和零部件均作为本技术的夹头的夹持机构的一部分。现有技术中,一般工件的两端分别由一个顶紧件顶紧,然后用夹持机构夹紧工件外侧面,磨床的磨具开始工作,在这样的要求下需要保证两个顶紧件的同轴度,同时还要保证工件与两个顶紧件三者的同轴度,由于夹持机构和顶紧件都处于固定位置,夹持机构与顶紧件的配合使得现有技术中的大多数夹持机构都存在“一夹一松”的情况,即是说,当夹持机构夹紧工件后,夹持机构周向向内对工件施加夹紧力,这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浮动夹头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且呈中空结构的固定座以及活动安装在外壳后方的主动盘,在固定座前方设置有环绕固定座轴心线设置的主夹持件以及若干副夹持件,各副夹持件分别固设在固定座上,所述主夹持件的首端铰接连接在固定座上,主夹持件的末端与主动盘相连,所述主动盘可带动主夹持件周向摆动,使得主夹持件首端绕铰接点转动并带动固定座连带各个副夹持件向工件聚拢或远离工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海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美德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