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作锁支架模具中的成型模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3299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1 0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作锁支架模具中的成型模组结构,由上模组、下模组及脱料模组组成;所述上模组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上模板(1),在所述上模板(1)上安装多个上成型块(101);所述下模组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下模板(2),在所述下模板(2)上安装多个下成型块(201);所述脱料模组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剥料背板(3),在所述剥料背板(3)上安装剥料入块(30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工出来的产品成型面及冲压面内应力小且表面广光整,同时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快速完成对产品的成型,不仅节约了加工时间,还省时省力,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自动化程度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作锁支架模具中的成型模组结构
技术介绍
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型加工方法。随着冲压技术的发展,客户给出的冲压件越来越复杂,对冲压件的产品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冲压件需要单独设计模具进行生产,现有技术对于复杂工件的预成型往往采用每个冲压面按时序分别冲压成型,这种按时序冲压成型的方式会对产品本身存在较大内应力,易导致产品变形,同时工件每个冲压及成型面单独承受冲压力,致使工件受力不均,表面易存在划痕或擦伤,影响了产品表面的平整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中这些缺点,提供一种制作锁支架模具中的成型模组结构,具有加工效率高,省时省力的优点,同时利用本技术使加工出来的产品成型面及冲压面内应力小且表面光整。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制作锁支架模具中的成型模组结构,由上模组、下模组及脱料模组组成;所述上模组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上模板,在所述上模板上安装多个上成型块;所述下模组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下模板,在所述下模板上安装多个下成型块;所述脱料模组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剥料背板,在所述剥料背板上安装剥料入块。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上成型块为两个,各上成型块沿纵向安装在上模板上;在所述上成型块的下部开有开口槽,一对第一键槽以所述开口槽为中心对称布置在上成型块的下部,在所述上成型块的上部向外延伸形成成型凸台,在所述上成型块的四个角部还设置第一螺纹孔;所述成型凸台为四边体,在所述成型凸台的一端向内收缩形成收缩部,至少在所述成型凸台的一条侧边上向内收缩形成侧凹部,在所述成型凸台的上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内弯曲面;在所述下成型块的下部开有第三键槽,一对第二键槽以所述第三键槽为中心对称布置在所述下成型块的下部,在所述下成型块的上部分别设置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在所述下成型块的四个角部还设置多个第二螺纹孔,位于所述下成型块的上部还设置水平面及外弯曲面;所述剥料入块为矩形块,在所述剥料入块上开有一组成型凹槽,在所述剥料入块的一侧还设置第二内弯曲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本技术加工出来的产品成型面及冲压面内应力小且表面广光整,同时利用本技术能快速完成对产品的成型,不仅节约了加工时间,还省时省力,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自动化程度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上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下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脱料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本技术中上成型块的主视图。图5为图6的侧视图。图6为图4的正视图。图7为本技术中下成型块的主视图。图8为图7的侧视图。图9为图8的正视图。图10为本技术中剥料入块的主视图。图11为图10的侧视图。其中:1、上模板;101、上成型块;1011、第一螺纹孔;1012、第一键槽;1013、开口槽;1014、成型凸台;1015、第一内弯曲面;1016、侧凹部;1017、收缩部;2、下模板;201、下成型块;202、第二键槽;203、第三键槽;204、第二螺纹孔;205、第一凹槽;206、第二凹槽;207、水平面;208、外弯曲面;3、剥料背板;301、剥料入块;302、成型凹槽;303、第二内弯曲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制作锁支架模具中的成型模组结构由上模组、下模组及脱料模组组成;如图1所示,上模组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上模板I,在上模板I上安装多个上成型块101 ;如图4至图6所示,上成型块101为两个,各上成型块101沿纵向安装在上模板I上。在上成型块101的下部开有开口槽1013,一对第一键槽1012以开口槽1013为中心对称布置在上成型块101的下部,在上成型块101的上部向外延伸形成成型凸台1014,在上成型块101的四个角部还设置第一螺纹孔1011。如图4至图6所示,成型凸台1014为四边体,在成型凸台1014的一端向内收缩形成收缩部1017,至少在成型凸台1014的一条侧边上向内收缩形成侧凹部1016,在成型凸台1014的上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内弯曲面1015。如图2所示,下模组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下模板2,在下模板2上安装多个下成型块201。如图7、图8及图9所示,在下成型块201的下部开有第三键槽203,一对第二键槽202以第三键槽203为中心对称布置在下成型块201的下部,在下成型块201的上部分别设置第一凹槽205及第二凹槽206,所述第一凹槽205与上成型块101中带有侧凹部1016的一端相配合,所述第二凹槽206与上成型块101中带有收缩部1017的一端相配合,在下成型块201的四个角部还设置多个第二螺纹孔204,位于下成型块201的上部还设置能于上成型块101中第一内弯曲面1015相配合外弯曲面208,在所述下成型块201的上部还设置水平面207。如图3所示,脱料模组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剥料背板3,在剥料背板3上安装剥料入块301。如图10、图11所示,剥料入块301为矩形块,在剥料入块301上开有一组成型凹槽302,成型凹槽302的形状与成型凸台1014相配合,在剥料入块301的一侧还设置第二内弯曲面303。本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由冲床滑块带动上模组从开模状态时的最高点开始向下运动,此时上下模具未接触,当上模组接触到剥料模组后,并由冲床滑块带动继续向下行程,此时上模板I与剥料背板3抵接,同时上成型块101的成型凸台1014与成型凹槽302配合,此时冲床滑块带动互为贴合的上模板I与剥料背板3继续向下行程,上成型块101的成型凸台1014与料片接触,冲床滑块继续运动,在接近死点(闭模状态时),剥料背板3及剥料入块301上抬,使成型凸台1014向下伸出成型凹槽302,上成型块101的成型凸台1014伸出成型凹槽302后与下成型块201配合,使成型凸台1014的第一内弯曲面1015与下成型块201的外弯曲面208配合,同时成型凸台1014带有收缩部1017的一端与第二凹槽206配合,成型凸台1014带有侧凹部1016的一端与第一凹槽205配合,而料片位于上成型块101及下成型块201之间受力成型,预成型过程中废料从下模板2、下模垫板、下模座漏料孔中落下(下模垫板、下模座漏料孔图中未示出),成型完成后冲床滑块带动上模组回升,并通过脱料模组完成脱料,最后冲床滑块带动上模组继续上行,回到开模状态的最高点。以上描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技术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技术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主权项】1.一种制作锁支架模具中的成型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上模组、下模组及脱料模组组成; 所述上模组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上模板(I ),在所述上模板(I)上安装多个上成型块(101); 所述下模组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下模板(2 ),在所述下模板(2 )上安装多个下成型块(201); 所述脱料模组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剥料背板(3),在所述剥料背板(3)上安装剥料入块(3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作锁支架模具中的成型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上模组、下模组及脱料模组组成;     所述上模组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上模板(1),在所述上模板(1)上安装多个上成型块(101);     所述下模组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下模板(2),在所述下模板(2)上安装多个下成型块(201);     所述脱料模组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剥料背板(3),在所述剥料背板(3)上安装剥料入块(30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晴鹏魏仁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万华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