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竹村专利>正文

定扭力的扭力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28736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31 1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定扭力的扭力扳手,其包括:一扳手本体,设有一管部及一腔室;一承接器,转动设置于腔室,承接器的外周缘设有数个承接部;一抵接柱,设置于管部与腔室之间,用以抵接于承接部;一离合件,活动设置于管部,其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周缘,第一端抵顶于抵接柱的圆周面,周缘滚动接触于管部的内缘;一握把,接设于管部的端缘;以及一弹性件,设置于管部内,用以顶持于离合件的第二端,藉此,可使扭力传递更为直接而不致消减,确保扭力值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扭力的扭力扳手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扭力扳手,尤指一种定扭力的扭力扳手,用以在操作过程中,维持精确的扭力值。
技术介绍
习知扭力扳手大致上包括有一头部,用以接设一螺件、一中空柄部、一握把以及一设置于握把与头部之间的离合组件,透过握把相对中空柄部的转动调整,可改变离合组件作用于头部的预力,以当接设于头部的螺件所受扭力大于预力时,则能产生离合动作以限制螺件所受的扭力,以避免螺件受损。前述的离合组件于中空柄部内为面接触,而使得接触面积较大,如此于扭力扳手操作时,离合组件的预力容易分散于接触面上,而使得预力无法有效传递于头部的螺件,反之螺件回馈的扭力亦会分散,故所测出的扭力值不够精准,无法维持一定的扭力值,若持续地使用下,仍恐有破坏螺件之虞。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扭力的扭力扳手,其利用内部的减小接触面积的构造,以达到扭力传递更为直接而不致消减,确保扭力值的精确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定扭力的扭力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扳手本体,具有一第一轴线与一垂直该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沿着该第一轴线延伸设有一管部,及一设置于该第二轴线上的腔室;一承接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定扭力的扭力扳手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扭力的扭力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扳手本体,具有一第一轴线与一垂直该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沿着该第一轴线延伸设有一管部,及一设置于该第二轴线上的腔室;一承接器,沿着该第二轴线并且转动设置于该腔室,该承接器的外周缘设有数个承接部;一抵接柱,设置于该管部与该腔室之间,该抵接柱具有一平行于该第二轴线的中心轴线以及一围绕于该中心轴线的圆周面,用以抵接于该承接部;一离合件,活动设置于该管部,其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周缘,该第一端抵顶于该抵接柱的圆周面,该周缘滚动接触于该管部的内缘;一握把,接设于该管部的端缘;以及一弹性件,设置于该管部内,用以顶持于该离合件的第二端。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1.15 TW 1022214401.一种定扭力的扭力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扳手本体,具有一管部及自该管部一端延伸的头部,该头部内具有一腔室及一容置槽连通于该腔室与该管部之间,且该腔室具有一底板,其具有一通孔;一承接器,转动设置于该腔室,该承接器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一第一接触面及一第二接触面,该第一接触面与该第二接触面分别嵌设有数个钢珠,使该承接器点接触于该底板,而该第一端突伸出于该通孔,用以承接一套筒,该承接器的外周缘设有数个承接部;一抵接柱,设置于该容置槽,用以抵接于该承接器的承接部;一离合件,活动设置于该管部,其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该第一面为平面而抵顶于该抵接柱的外周缘;一盖子,结合于该腔室与该容置槽的开口处,该盖子具有一穿孔,该穿孔以供该承接器的第二端穿出,且该盖子具有一外表面及一内表面,该内表面供该承接器的钢珠点接触;一握把,接设于该管部的端缘;以及一弹性件,设置于该管部内,用以顶持于该离合件的第二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扭力的扭力扳手,其特征在于,该离合件滚动接触于该管部的内缘。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扭力的扭力扳手,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竹村
申请(专利权)人:陈竹村禾嘉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