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组成物、电子装置与薄膜的形成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92039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1 1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薄膜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50至85重量百分比的第一聚酯以及50至15重量百分比的第二聚酯,干燥后混掺成混合物。第一聚酯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或上述的组合。第二聚酯是由1摩尔份的对苯二甲酸、m摩尔份的1,4-环己烷二甲醇、n摩尔份的1,3-环己烷二甲醇、以及o摩尔份的乙二醇共聚而成。m+n+o=1,0≤o≤0.4,0.6≤m+n≤1,且0.06≤n/m≤1.31。熔融混掺混合物以形成聚酯组成物,押出形成薄板;双轴延伸薄板,形成薄膜;以及热定型处理薄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酯组成物、电子装置与薄膜的形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聚酯组成物,更具体地是关于其形成的薄膜与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显示器与各类电子组件多使用透明玻璃基板作为基材材料,但随着电子产品普及化与对于电子产品的依赖提升,显示器与各类电子组件朝向轻量化与薄型化已是主流趋势。进一步要求携带方便、可挠曲、可穿戴、可耐冲击等优越性能的软性显示器与软性电子组件。虽然塑料基材被看好使用在例如搭配软性基板的主动式显示器、OLED照明、印刷电路板等,不过必须要能克服耐热性、透明性与尺寸安定性等问题。以显示器为例,随着显示器的薄形化,光扩散性薄膜及聚光片等其他的光学功能性薄膜将整合成单片光学膜。整合后的光学膜必将更贴近发热源,在长时间的使用下或在LCD高温工艺环境下,便容易发生薄膜受热变形的情况。另外,随着显示器的尺寸增加,越大尺寸的显示器需要越高的亮度,光源的消耗电力亦即背光板模块的发热量亦越大,故提高薄膜基材尺寸安定性是必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酯组成物、电子装置与薄膜的形成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酯组成物,包括50至85重量百分比的第一聚酯,与50至15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酯组成物,包括:50至85重量百分比的第一聚酯,与50至15重量百分比的第二聚酯彼此混掺,其中该第一聚酯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或上述的组合;其中该第二聚酯是由1摩尔份的对苯二甲酸、m摩尔份的1,4‑环己烷二甲醇、n摩尔份的1,3‑环己烷二甲醇、以及o摩尔份的乙二醇共聚而成,m+n+o=1,0≤o≤0.4,0.6≤m+n≤1,且0.06≤n/m≤1.31。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1.07 TW 1021404251.一种聚酯组成物,包括:50至85重量百分比的第一聚酯,与50至15重量百分比的第二聚酯彼此混掺,其中该第一聚酯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或上述的组合;其中该第二聚酯是由1摩尔份的对苯二甲酸、m摩尔份的1,4-环己烷二甲醇、n摩尔份的1,3-环己烷二甲醇、以及o摩尔份的乙二醇共聚而成,m+n+o=1,0≤o≤0.4,0.6≤m+n≤1,且0.06≤n/m≤1.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组成物,其中,o=0,且该第二聚酯是由1摩尔份的对苯二甲酸、m摩尔份的1,4-环己烷二甲醇、以及n摩尔份的1,3-环己烷二甲醇共聚而成,m+n=1,且0.06≤n/m≤1.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组成物,其中,该第一聚酯于25℃下的本质黏度介于0.5dL/g至0.8dL/g之间,且该第二聚酯于25℃下的本质黏度介于0.5dL/g至0.8dL/g之间。4.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基材及/或一光学膜,其中该基材及/或该光学膜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组成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包括一显示器,且该光学膜包括光学保护膜、离型膜、增亮膜、相位差膜、偏光膜、偏光板保护膜、防反射膜或扩散膜。6.一种薄膜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50至85重量百分比的第一聚酯以及50至15重量百分比的第二聚酯,干燥后混合成一混合物,其中该第一聚酯是聚对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正欣陈俊彦吕铭聪吴建邦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