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组成物、电子装置与薄膜的形成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92039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1 1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薄膜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50至85重量百分比的第一聚酯以及50至15重量百分比的第二聚酯,干燥后混掺成混合物。第一聚酯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或上述的组合。第二聚酯是由1摩尔份的对苯二甲酸、m摩尔份的1,4-环己烷二甲醇、n摩尔份的1,3-环己烷二甲醇、以及o摩尔份的乙二醇共聚而成。m+n+o=1,0≤o≤0.4,0.6≤m+n≤1,且0.06≤n/m≤1.31。熔融混掺混合物以形成聚酯组成物,押出形成薄板;双轴延伸薄板,形成薄膜;以及热定型处理薄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酯组成物、电子装置与薄膜的形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聚酯组成物,更具体地是关于其形成的薄膜与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显示器与各类电子组件多使用透明玻璃基板作为基材材料,但随着电子产品普及化与对于电子产品的依赖提升,显示器与各类电子组件朝向轻量化与薄型化已是主流趋势。进一步要求携带方便、可挠曲、可穿戴、可耐冲击等优越性能的软性显示器与软性电子组件。虽然塑料基材被看好使用在例如搭配软性基板的主动式显示器、OLED照明、印刷电路板等,不过必须要能克服耐热性、透明性与尺寸安定性等问题。以显示器为例,随着显示器的薄形化,光扩散性薄膜及聚光片等其他的光学功能性薄膜将整合成单片光学膜。整合后的光学膜必将更贴近发热源,在长时间的使用下或在LCD高温工艺环境下,便容易发生薄膜受热变形的情况。另外,随着显示器的尺寸增加,越大尺寸的显示器需要越高的亮度,光源的消耗电力亦即背光板模块的发热量亦越大,故提高薄膜基材尺寸安定性是必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酯组成物、电子装置与薄膜的形成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酯组成物,包括50至85重量百分比的第一聚酯,与50至15重量百分比的第二聚酯彼此混掺,其中第一聚酯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或上述的组合;其中第二聚酯是由1摩尔份的对苯二甲酸、m摩尔份的1,4-环己烷二甲醇、n摩尔份的1,3-环己烷二甲醇、以及o摩尔份的乙二醇共聚而成,m+n+o=1,0≤o≤0.4,0.6≤m+n≤1,且0.06≤n/m≤1.31。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包括基材及/或光学膜,其中基材及/或光学膜包括上述的聚酯组成物。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薄膜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50至85重量百分比的第一聚酯以及50至15重量百分比的第二聚酯,干燥后混合成混合物,其中第一聚酯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或上述的组合;其中第二聚酯是由1摩尔份的对苯二甲酸、m摩尔份的1,4-环己烷二甲醇、n摩尔份的1,3-环己烷二甲醇、以及o摩尔份的乙二醇共聚而成,m+n+o=1,0≤o≤0.4,0.6≤m+n≤1,且0.06≤n/m≤1.31;熔融混掺混合物成聚酯组成物,押出形成薄板;双轴延伸薄板,形成薄膜;以及热定型处理薄膜。具体实施方式取50至85重量百分比的第一聚酯,与50至15重量百分比的第二聚酯彼此混掺。第一聚酯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简称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naphthalate,简称PEN)、或上述的组合。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聚酯于25℃下的本质黏度(intrinsicviscosity)介于0.5dL/g至0.8dL/g之间。若第一聚酯于25℃下的本质黏度过高(分子量过大),则可能流动性差加工不易。若第一聚酯于25℃下的本质黏度过低(分子量过小),则可能机械性质差而不易成膜。上述的第二聚酯是由1摩尔份的对苯二甲酸、m摩尔份的1,4-环己烷二甲醇、n摩尔份的1,3-环己烷二甲醇、以及o摩尔份的乙二醇共聚而成。m+n+o=1,0≤o≤0.4,0.6≤m+n≤1,且0.06≤n/m≤1.31。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o=0,即第二聚酯是由1摩尔份的对苯二甲酸、m摩尔份的1,4-环己烷二甲醇、以及n摩尔份的1,3-环己烷二甲醇共聚而成,m+n=1,且0.06≤n/m≤1.31。若乙二醇的用量过高(o过大),则高分子易形成高结晶性高分子,造成透光度较差,且与第一聚酯共混掺时兼容性差,造成尺寸安定性较差,且透光度较差。若1,4-环己烷二甲醇的用量过高(m过大,且n/m过小),则高分子易形成高结晶性高分子,造成透光度较差,且与第一聚酯共混掺时兼容性差,造成尺寸安定性较差,且透光度较差。若1,4-环己烷二甲醇的用量过低(m过小,且n/m过大),则与第一聚酯共混掺后尺寸安定性较差。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聚酯于25℃下的本质黏度(intrinsicviscosity)介于0.5dL/g至0.8dL/g。若第二聚酯于25℃下的本质黏度过高(分子量过大),则可能流动性差加工不易。若第二聚酯于25℃下的本质黏度过低(分子量过小),则可能机械性质差不易成膜。在反应过程中需加入聚缩合催化剂如锑系、钛系、锗系、锡系、镓系、铝系、或上述的组合的金属催化剂,在一实施例中,为醋酸锑(antimonyacetate,Sb(OOCCH3)3)或四丁基钛酸酯(tetra-butyltitanate,Ti[O(CH2)3CH3]4)。上述催化剂的含量约介于25ppm~500ppm之间。在上述聚酯组成物中,若第一聚酯的比例过高,则薄膜透光度太低。若第一聚酯的比例过低,则薄膜耐热性太差,造成薄膜尺寸安定性较差。将第一聚酯(如PEN与PET)与上述第二聚酯干燥后混合。在后续的高温工艺中,若聚酯的水气含量太高会造成高分子降解,这会对于产品物性有不良影响。若采用循环气流来干燥,干燥温度介于70℃至120℃之间,且干燥时间约为24小时以上。若以真空干燥,干燥温度约为60℃至90℃之间,且干燥时间约介于4至8小时之间,或者时间更长更佳。完成干燥后,依不同混掺组成比例预先将两种聚酯塑料粒均匀混合。若干燥温度过低及/或干燥时间过短,则无法有效去除聚酯中的水气含量。接着熔融混掺第一聚酯与第二聚酯的混合物以形成聚酯组成物,再押出形成薄板。熔融加工可采用双螺杆押出机或塑谱仪,其工艺温度约介于260℃至310℃之间。若熔融加工的工艺温度过高,则熔融黏度可能过低,不利后续T型模头押出薄板,并且在加工过程时熔融态混掺物可能会因高温而发生裂解。若熔融加工的工艺温度过低,则熔融黏度可能过高,使得转矩值过高,无法顺利进行熔融混掺加工。上述的双螺杆押出机的转速约介于200rpm至800rpm之间。若转速过高,则可能使得双螺杆压出机转矩值过高,无法顺利进行熔融混掺加工。若转速过低,则可能无法有效将第一聚酯与第二聚酯均匀混掺。熔融后的混掺聚酯透过T型模头押出,接着再经由铸模轮(castingdrum)将薄板成形,以得到均匀厚度的薄板。铸膜温度通常低于玻璃转移温度(Tg)以确保高分子在熔融时快速冷却。接着双轴延伸薄板,形成薄膜。双轴延伸加工是在薄膜材料的玻璃转换温度以上进行预热持温后,再同时或依序在平行薄膜平面的两个垂直方向以特定速率进行延伸,以提升薄膜的热性质、机械性质、平整度、与尺寸安定性。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双轴延伸程序可以是在循环热风烘箱内进行同步延伸或逐步延伸。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双轴延伸程序系连续式两阶段延伸,比如先以加热滚轮的方式纵向延伸,以增进机械方向(MDdirection)的抗拉性质,再进热烘箱内进行横向延伸(TDdirection),即试片先经均匀循环热风加热后进行横向延伸。上述的双轴延伸程序可采用BrucknerKAROIV批次式双轴延伸机进行同步延伸。在延伸过程中分子定向(orientation)排列,形成非等向性(anisotropic)薄膜。此外,可采用热风循环马达,适当转速提供适当风速,可将其转速调整约介于1400rpm至1800rpm之间。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双轴延伸的速度约介于1mm/秒至100mm/秒之间。若双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酯组成物,包括:50至85重量百分比的第一聚酯,与50至15重量百分比的第二聚酯彼此混掺,其中该第一聚酯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或上述的组合;其中该第二聚酯是由1摩尔份的对苯二甲酸、m摩尔份的1,4‑环己烷二甲醇、n摩尔份的1,3‑环己烷二甲醇、以及o摩尔份的乙二醇共聚而成,m+n+o=1,0≤o≤0.4,0.6≤m+n≤1,且0.06≤n/m≤1.31。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1.07 TW 1021404251.一种聚酯组成物,包括:50至85重量百分比的第一聚酯,与50至15重量百分比的第二聚酯彼此混掺,其中该第一聚酯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或上述的组合;其中该第二聚酯是由1摩尔份的对苯二甲酸、m摩尔份的1,4-环己烷二甲醇、n摩尔份的1,3-环己烷二甲醇、以及o摩尔份的乙二醇共聚而成,m+n+o=1,0≤o≤0.4,0.6≤m+n≤1,且0.06≤n/m≤1.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组成物,其中,o=0,且该第二聚酯是由1摩尔份的对苯二甲酸、m摩尔份的1,4-环己烷二甲醇、以及n摩尔份的1,3-环己烷二甲醇共聚而成,m+n=1,且0.06≤n/m≤1.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组成物,其中,该第一聚酯于25℃下的本质黏度介于0.5dL/g至0.8dL/g之间,且该第二聚酯于25℃下的本质黏度介于0.5dL/g至0.8dL/g之间。4.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基材及/或一光学膜,其中该基材及/或该光学膜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组成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包括一显示器,且该光学膜包括光学保护膜、离型膜、增亮膜、相位差膜、偏光膜、偏光板保护膜、防反射膜或扩散膜。6.一种薄膜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50至85重量百分比的第一聚酯以及50至15重量百分比的第二聚酯,干燥后混合成一混合物,其中该第一聚酯是聚对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正欣陈俊彦吕铭聪吴建邦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