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稳定化学网络的耐寒抗冻的低温沥青液体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92022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1 1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形成稳定化学网络的耐寒抗冻的低温沥青液体的生产工艺,其步骤主要是用含乙烯基的硅氧烷单体加入八甲基环四硅烷与丙烯酸酯共聚,制备出不同硅含量的硅丙乳液,研究了有机硅含量对微乳液聚合过程和乳胶膜透明性、交联度、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再将制备出来的低温韧性乳液与黑色常温沥青液体互溶,形成一种稳定化学网络结构的耐寒抗冻的低温沥青液体。改性的沥青残余物在零下40oC仍有韧性,粘结强度、软化点和延度都要优于化学网络不稳定的现有沥青,而且贮存稳定性远好于后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形成稳定化学网络的耐寒抗冻的低温沥青液体的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制备沥青液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形成稳定化学网络的耐寒抗冻的低温沥青液体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节能减排形势日益严峻。当节能减排已经关乎国家战略发展的时候,国家会大力鼓励支持低能耗、不污染的工业。道路工程建设也不例外,研制和应用新材料成为道路工程中的必然趋势。低温沥青是近年出现的国际领先水准的新一代高科技产品,它在室温(-5℃~45℃)下呈现液体沥青状态,能够替代热沥青,对集料不加热就可以拌合成各种类型沥青混凝土,旨在未来部分或全部代替热沥青混凝土面层。与热沥青和温拌沥青相比较,低温沥青产品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免除了加热过程(沥青和石料无需加热),降低能源消耗;2)不产生烟气,减少碳排放,环保效果更佳;3)可在室外气温0℃以上条件下施工,延长施工季节,适应多种工况;4)热沥青、温拌沥青混合料必须现拌现用,而低温沥青混合料储存期限可达20天,避免了因天气、机械和其他突变事故引起的因热混合料温度不足而被迫倒掉的浪费。这样将造就全新型的道路面层材料和结构体系,是未来沥青道路材料和养护领域的革命性突破,属低碳绿色产业。低温沥青材料的诞生,还将带来了许多全新的领域:如沥青水泥砼,即水泥与沥青的完全结合的一种全新材料,它既有水泥砼的刚性和强度,又含有沥青的柔韧性能。还有望衍生出各种室温沥青混合料:拌合型砼、冷补型砼、快凝型砼、慢凝型砼、芳香型砼。这些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应用,将使我国在这些领域产业价值达1万亿,使国内温室气体排放降低2.7亿吨。目前,国内改性乳化沥青和水性聚合物乳液由于分散相结构的缺陷和单一,不能满足路用综合性能的要求。虽然国内水性树脂产品已不少见,但质量不稳定,适合于综合应用的产品很少。其中领头羊罗门哈斯(Rohm&Haas)中国分公司开发的水性丙烯酸粘合剂产品虽已被国内一些厂家证明,其后期粘附性能存在不足。因而这些产品还不能在路桥和建筑行业得以大量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几个创新点如下:1)采用多相聚合物结构模型的粒子设计概念,蔡海军博士独立开发了一套计算机程序(暂未申请专利),通过软、硬相组分与比例的不同设计,基本得到符合常温柔性设计要求的水性乳液链段排列组合;2)研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改性产品:乳液聚合后的胶粉含高分子软段和硬段,并制备阳离子抗强酸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或胶粉,聚合物玻璃化温度<-50oC。常规这类胶粉或乳液为碱性,不抗酸,与阳离子乳化沥青不相容,而且聚合物玻璃化温度不低于-15oC,在寒冷地区易脆裂。本项目力图开发的阳离子抗强酸乳液或胶粉,既能保证与沥青的相容性,又在<-50oC下有聚合物链段运动和低温韧性;3)配制高性能浓缩化学沥青改性剂,确保与改性乳化沥青相混合时不沉积或不絮结,又能形成快速固化、强力粘附、高耐磨、节能环保和耐寒抗冻的高刚韧平衡常温沥青液体,将使路桥面层混凝土有突出的耐寒性和高温劲度(-40oC到+40oC)。常规浓缩化学改性剂在与乳化沥青复配时,由于含细微无机填料,极易发生沉积或絮结,使得沥青液体不均匀。本项目根据工程要求调配浓缩化学沥青改性剂,力图解决它与沥青混合时的不均一问题,并充分发挥这种浓缩改性剂的工程高性能,使沥青液体满足路桥工程需求,尤其是低温性能要求;4)国内外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主要使用聚合物改性沥青进行乳化,由于这种改性沥青粘稠度大,因此乳化温度高,乳化剪切力要求高,要使用功率强大、结构特殊的胶体磨。或是聚合物乳液与乳化沥青简单混合,或聚合物乳液添加至皂液,再与沥青一起乳化,从而获得聚合物-沥青乳化液。但后两种方法制备的改性乳化沥青性能均不及第一种方法。本研究虽然也使用第三种方法制备常温沥青液体,所使用的剪切设备也为国内普通胶体磨,但本研究主要是通过设计多种聚合物的复合作为改性乳液,从而优化聚合物乳液的性能,并以此乳液为种子,与沥青一起乳化,形成聚合物与沥青化学构网的乳液,以达到改性低温沥青液体刚韧平衡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形成稳定化学网络的耐寒抗冻的低温沥青液体的生产工艺,生产出的沥青材料性能稳定、破乳成型时间可控、有关技术指标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在低温条件下可施工。技术方案:一种形成稳定化学网络的耐寒抗冻的低温沥青液体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用含乙烯基的硅氧烷单体加入八甲基环四硅烷与丙烯酸酯共聚,制备出不同硅含量的硅丙乳液,再加入反应性乳化剂和添加水解抑制剂,单体用高速剪切预乳化,制备出低温韧性的有机硅共聚丙烯酸酯乳液;(2)、取制备好的有机硅共聚丙烯酸酯乳液在磁力搅拌器上进行预乳化,称取5-10克的过硫酸铵引发剂,配成溶液;待升到60-80℃,取出预乳化液和引发剂溶液的各1/5同时加入到反应器皿中;剩余的预乳化液进行高速剪切分散乳化充分混合,当反应器内的物质逐渐变成微蓝色后开始滴加剩余单体,2-3小时滴完,保温1.5~3h,降至室温,用氨水调节pH值为7~8左右,过滤出料;(3)、将沥青与低温乳液按50:1配合比混合。作为优化:所述引发剂用量为乙烯基的硅氧烷单体用量的2%。作为优化:所述反应温度为80℃,实验时间6h。作为优化,所述反应滴加单体的时间为2小时。用含乙烯基的硅氧烷单体加入八甲基环四硅烷与丙烯酸酯共聚,制备出不同硅含量的硅丙乳液,利用有机硅组分Si—O键能大、表面能低、分子链柔性大等特点,通过乳液聚合改性丙烯酸酯,提高丙烯酸酯聚合物耐热及耐水性已经成为改性的主要方向。其中将丙烯酸酯单体与不饱和有机硅偶联剂乳液共聚改性又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在改性过程中,由于有机硅单体极易水解,缩合,在聚合过程中生成早起交联结构而造成体系失稳凝聚,故以该方法制备的硅丙乳液中有机硅含量一般比较低,故此通过加入反应性乳化剂(AMPS)、单体用高速剪切发预乳化和添加水解抑制剂等技术,制备出稳定的高硅烷含量、高性能有机硅共聚丙烯酸酯乳液。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其步骤主要是用含乙烯基的硅氧烷单体加入八甲基环四硅烷与丙烯酸酯共聚,制备出不同硅含量的硅丙乳液,研究了有机硅含量对微乳液聚合过程和乳胶膜透明性、交联度、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再将制备出来的低温乳液与黑色常温沥青液体互溶,形成一种稳定化学网络结构的耐寒抗冻的低温沥青液体。其粘结强度、软化点和延度都要优于化学网络不稳定的现有沥青,而且贮存稳定性远好于后者。本专利技术主要措施是还添加含高功能水溶性的改性乙烯-乙酸乙烯酯(EVA)胶粉(pH»7),或者阳离子抗强酸的改性丙烯酸酯乳液(pH»2),以改善其裹覆和粘附力不够等,力图形成强力粘附、刚韧平衡和高耐磨的低温混合体系。常规这类胶粉或乳液为碱性,不抗酸,与阳离子乳化沥青不相容。同时,体系粘度过高,则需要降低表面张力的添加剂,凝结速度过慢则需要破乳剂和促固剂等复合添加剂。本项目力图获得一种低挥发物、节约能源和有利环境的材料;且具有高抗凝集性和高表面硬度、使用寿命长。配制成的低温沥青兼有独一无二的快速固化、强力粘附等特性,能够满足路桥、机场、站场和建筑行业等对刚韧平衡、高硬度、低成膜温度、低挥发物、耐腐蚀、高粘附和环保等苛刻要求。由于原有的沥青材料在路桥养护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形成稳定化学网络的耐寒抗冻的低温沥青液体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用含乙烯基的硅氧烷单体加入八甲基环四硅烷与丙烯酸酯共聚,制备出不同硅含量的硅丙乳液,再加入反应性乳化剂和添加水解抑制剂,单体用高速剪切预乳化,制备出低温韧性的有机硅共聚丙烯酸酯乳液;    (2)、取制备好的有机硅共聚丙烯酸酯乳液在磁力搅拌器上进行预乳化,称取5‑10克的过硫酸铵引发剂,配成溶液;待升到60‑80℃,取出预乳化液和引发剂溶液的各1/5同时加入到反应器皿中;剩余的预乳化液进行高速剪切分散乳化充分混合,当反应器内的物质逐渐变成微蓝色后开始滴加剩余单体,2‑3小时滴完,保温1.5~3h,降至室温,用氨水调节pH值为7~8左右,过滤出料;   (3)、将沥青与低温乳液按50:1配合比混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形成稳定化学网络的耐寒抗冻的低温沥青液体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用含乙烯基的硅氧烷单体加入八甲基环四硅烷与丙烯酸酯共聚,制备出不同硅含量的硅丙乳液,再加入反应性乳化剂AMPS和添加水解抑制剂,单体用高速剪切预乳化,制备出低温韧性的有机硅共聚丙烯酸酯乳液;(2)、取制备好的有机硅共聚丙烯酸酯乳液在磁力搅拌器上进行预乳化,称取5-10克的过硫酸铵引发剂,配成溶液;待升到60-80℃,取出预乳化液和引发剂溶液的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福伦利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