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雪虹专利>正文

防滑助力鞋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8751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1 0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公开一种防滑助力鞋底结构,在鞋底下表面与前脚掌相对应位置上设有椭圆凸柱,椭圆凸柱的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椭圆形的长轴方向与鞋底下表面前后方向一致;椭圆凸柱下端面上设有弧形凹槽及多个立体颗粒,弧形凹槽设在椭圆凸柱下端面的中间位置,立体颗粒设在弧形凹槽的外围,且立体颗粒呈向下且向后倾斜凸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在鞋底下表面上设有椭圆凸柱,椭圆凸柱下端面上还设有立体颗粒和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在受力后与地面相互作用形成具有类似吸盘结构的强而有力的吸附抓地力,大大提升鞋底该处的防滑性能,且由于立体颗粒呈向下且向后方倾斜凸出,在受力状态下压缩变形能力增强,在去力后反弹给鞋底,起到助力向前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鞋类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滑助力鞋底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鞋靴防滑,一般都是在鞋底部排列出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和提高抓地效果。但往往忽视了摩擦力和抓地效果良好的鞋底对人体动作的负面影响,比如快速行进和队列训练中的立定转向等,缺乏助力支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滑助力鞋底结构,其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防滑助力鞋底结构,包括靠近地面的鞋底下表面,在所述鞋底下表面与前脚掌相对应位置上设有椭圆凸柱,所述椭圆凸柱的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所述椭圆形的长轴方向与所述鞋底下表面前后方向一致;所述椭圆凸柱靠近地面的下端面上设有弧形凹槽及多个立体颗粒,所述弧形凹槽纵截面形状为弧形且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所述弧形凹槽间隔设置在所述椭圆凸柱下端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立体颗粒设置在所述弧形凹槽的外围,且所述立体颗粒呈向下且向后倾斜凸出。优选地,所述椭圆凸柱材质为耐磨橡胶。优选地,所述立体颗粒设有七个。优选地,所述弧形凹槽的外边缘至对应位置处的所述椭圆凸柱下端面的外边缘之间的宽度间距为3mm?5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在鞋底下表面与前脚掌对应位置处设有椭圆凸柱,其长轴与鞋底下表面前后方向一致,在运动中受力后,尤其是横向移动动作中,椭圆凸柱能够发生在左右方向上为主的形变,与地面接触,增大触地面积,而且椭圆凸柱下端面上还设有立体颗粒和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在受力后发生弹性形变并与地面相互作用形成具有类似吸盘结构的强而有力的吸附抓地力,大大提升鞋底该处的防滑性能;而且由于立体颗粒设置在弧形凹槽外围的椭圆凸柱下端面上,呈向下且向后方倾斜凸出,一方面可起到防滑作用,另一方面在受力状态下压缩变形能力增强,从而能够以形变存储部分运动能量,然后在去力后反弹给鞋底,起到助力向前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所示A-A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滑助力鞋底结构,包括靠近地面的鞋底下表面,在所述鞋底下表面与前脚掌相对应位置上设有椭圆凸柱10,材质为耐磨橡胶,所述椭圆凸柱10的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所述椭圆形的长轴方向与所述鞋底下表面前后方向一致,当横向移动时,椭圆凸柱10由于受到侧向作用力后发生左右方向上的形变,进而与地面紧密接触,增大触地面积,提升防滑作用。所述椭圆凸柱10靠近地面的下端面上设有弧形凹槽20及多个立体颗粒30,所述弧形凹槽20纵截面形状为弧形且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所述弧形凹槽20设置在所述椭圆凸柱10下端面的中间位置,该弧形凹槽20在运动受力后会发生弹性形变并与地面紧密接触而形成具有类似吸盘结构的强而有力的吸附抓地力,赋予鞋底良好的防滑能力。所述立体颗粒30间隔设置在所述弧形凹槽20的外围,所述弧形凹槽20的外边缘至对应位置处的所述椭圆凸柱10下端面的外边缘之间的宽度间距为3mm?5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立体颗粒30设有七个,每个所述立体颗粒30呈向下且向后倾斜凸出,如图2所示。由于所述立体颗粒30向下且向后倾斜凸出,一方面可起到防滑作用,另一方面在受力状态下压缩变形能力增强,从而能够以形变存储部分运动能量,然后在去力后反弹给鞋底,起到助力向前的作用。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技术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技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防滑助力鞋底结构,包括靠近地面的鞋底下表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鞋底下表面与前脚掌相对应位置上设有椭圆凸柱,所述椭圆凸柱的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所述椭圆形的长轴方向与所述鞋底下表面前后方向一致;所述椭圆凸柱靠近地面的下端面上设有弧形凹槽及多个立体颗粒,所述弧形凹槽纵截面形状为弧形且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所述弧形凹槽设置在所述椭圆凸柱下端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立体颗粒间隔设置在所述弧形凹槽的外围,且所述立体颗粒呈向下且向后倾斜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助力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椭圆凸柱材质为耐磨橡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助力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颗粒设有七个。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防滑助力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槽的外边缘至对应位置处的所述椭圆凸柱下端面的外边缘之间的宽度间距为3_?5_。【专利摘要】本技术具体公开一种防滑助力鞋底结构,在鞋底下表面与前脚掌相对应位置上设有椭圆凸柱,椭圆凸柱的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椭圆形的长轴方向与鞋底下表面前后方向一致;椭圆凸柱下端面上设有弧形凹槽及多个立体颗粒,弧形凹槽设在椭圆凸柱下端面的中间位置,立体颗粒设在弧形凹槽的外围,且立体颗粒呈向下且向后倾斜凸出。本技术由于在鞋底下表面上设有椭圆凸柱,椭圆凸柱下端面上还设有立体颗粒和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在受力后与地面相互作用形成具有类似吸盘结构的强而有力的吸附抓地力,大大提升鞋底该处的防滑性能,且由于立体颗粒呈向下且向后方倾斜凸出,在受力状态下压缩变形能力增强,在去力后反弹给鞋底,起到助力向前的作用。【IPC分类】A43B13-14, A43B13-22【公开号】CN204335986【申请号】CN201520007557【专利技术人】朱雪虹 【申请人】朱雪虹【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申请日】2015年1月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滑助力鞋底结构,包括靠近地面的鞋底下表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鞋底下表面与前脚掌相对应位置上设有椭圆凸柱,所述椭圆凸柱的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所述椭圆形的长轴方向与所述鞋底下表面前后方向一致;所述椭圆凸柱靠近地面的下端面上设有弧形凹槽及多个立体颗粒,所述弧形凹槽纵截面形状为弧形且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所述弧形凹槽设置在所述椭圆凸柱下端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立体颗粒间隔设置在所述弧形凹槽的外围,且所述立体颗粒呈向下且向后倾斜凸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雪虹
申请(专利权)人:朱雪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