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8490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1 0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平板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至少包括一基板、一结合层以及一触控结构层,所述基板至少具有一第一表面,所述触控结构层通过所述结合层结合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触控结构层和结合层的厚度之和小于或者等于50微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平板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触摸屏作为一种输入媒介,是目前最为简单、方便、自然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因此,触摸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种电子产品中,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车载导航仪、医疗器械等。其中,电容式触摸屏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触摸屏。随着电子设备的越来越轻薄化,电容式触摸屏也随之越做越薄,对于常见的G+G结构的触摸屏,其通常是将触控面板与玻璃盖板贴合,所述触控面板包括一玻璃基板以及形成在所述玻璃基板的一面或者相对两表面的触控电极,然而,由于所述玻璃基板的厚度不一,导致触控面板的厚度差异较大,有些厚度的差异甚至会超出触控面板设计的公差范围,难以满足不同电子设备的前盖或者边框的要求,其普适性不高,因此,寻找一种能够满足不同电子设备设计要求的触控面板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不同电子设备设计要求的触控面板。本技术提供的所述触控面板,其至少包括一基板、一结合层以及一触控结构层,所述基板至少具有一第一表面,所述触控结构层通过所述结合层结合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触控结构层和结合层的厚度之和小于或者等于50微米。本技术提供的所述触控面板中,所述触控结构层至少包括一薄膜层和一触控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薄膜层之上,所述薄膜层与所述触控电极层的光学性能相同或相似。本技术提供的所述触控面板中,所述触控结构层还包括第一功能层,所述第一功能层形成于所述触控电极层远离所述薄膜层的一面上,所述第一功能层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投影覆盖所述触控电极层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投影,所述第一功能层与所述触控电极层的光学性能相同或相似。本技术提供的所述触控面板中,所述触控结构层还包括一第二功能层,所述第二功能层形成于所述薄膜层与所述触控电极层之间。本技术提供的所述触控面板中,所述触控电极层的折射率分别大于第一功能层和薄膜层的折射率。本技术提供的所述触控面板中,所述第二功能层与所述薄膜层的光学性能相同或相似,所述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的厚度均小于所述薄膜层的厚度。本技术提供的所述触控面板中,所述触控结构层和结合层的厚度之和大于或等于28微米。本技术提供的所述触控面板中,所述第一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一侧,所述结合层、薄膜层以及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二区域所在的第一表面。本技术提供的所述触控面板中,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导电引线,所述结合层和薄膜层还延伸至所述第二区域,所述导电引线位于所述第二区域所在的所述薄膜层之上。本技术提供的所述触控面板中,所述第二区域所在的第一表面上还具有一遮挡层,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薄膜层位于所述遮挡层之上,所述第二区域上的遮挡层与薄膜层在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的一侧形成有一台阶结构。本技术提供的触控面板中,由于将所述触控结构层结合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基板、结合层以及触控结构层的厚度之和小于或者等于50微米,其厚度在触控面板的设计公差范围内,可以满足不同结构的电子设备的前盖或边框的要求,提高所述触控面板的普适性;另一方面,由于所述触控结构层包括一薄膜层,所述薄膜层的厚度可控,可以在公差设计范围之内进一步减小所述触控面板的厚度;第三方面,相对于OGS结构的触摸屏,还可以避免当基板损伤或破裂时对内部触控电极的损坏,因此,可以提高具有触控面板的可信赖性。【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20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说明本技术提供的触控面板,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文字说明进行详细阐述。请参考图1,其为本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触控面板10包括一基板11、一结合层12、一触控结构层13以及一遮挡层14,所述触控结构层13通过所述结合层12与所述基板11结合。所述基板11至少具有一第一表面11a,所述第一表面I Ia通过结合层12与所述触控结构层13结合。所述第一表面Ila为光滑且连续的平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还可以为规则或者不规则的曲面。所述第一表面Ila包括第一区域I和第二区域II,所述第二区域II环绕且邻接于所述第一区域I,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区域还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一侧。所述触控结构层13包括一薄膜层131,一触控电极层132和第一功能层133。所述薄膜层131位于所述触控电极层132与所述结合层之间,优选的,制成所述薄膜层131的材料为聚亚酰胺或聚酯酰亚胺,陶瓷薄膜等等。所述薄膜层131通过刮涂或者涂覆的方式先形成于一另一基板上,然后再剥离所述薄膜层131,将其与所述基板11相结合。所述薄膜层131的厚度可控,可根据实际需要控制薄膜层131的厚度。所述触控电极层132形成于所述薄膜层131之上,所述薄膜层31以及触控电极层132位于所述第二区域II所在的第一表面Ila上。具体的,所述触控电极层132至少包括触控电极图案(图中未示出),本实施方式中,触控电极图案包括多条相互平行且间隔分布的第一电极串列和多条相互平行且间隔分布的第二电极串列,且第一电极串列与第二电极串列在所述基板11的第一表面Ila上的投影相垂直,每一第一电极串列被多条第二电极串列分隔为多个第一电极单元,同一第一电极串列的多个第一电极通过桥接结构串接在一起,桥接结构与第二电极串列重叠处通过绝缘块绝缘开。所述触控电极层132通过光刻、镭射或者印刷工艺形成于所述薄膜层131之上。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触控电极层也可以为单层的电极层,即没有上述桥接结构。所述薄膜层131与所述触控电极层132的光学性能相同或相似,使所述触控电极图案与所述触控电极图案之间的间隙区域获得相同的光学特性,以避免所述触控电极层132被用户察觉到,使所述触控面板100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制成所述触控电极层132的材料为氧化铟锡(ITO)、石墨烯、纳米银等导电材料。所述第一功能层133形成于所述触控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其至少包括一基板、一结合层以及一触控结构层,所述基板至少具有一第一表面,所述触控结构层通过所述结合层结合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触控结构层和结合层的厚度之和小于或者等于50微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士敏朱泽力许强吴灶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