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83310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0 22:03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扩散贴布、增光贴布、第二扩散贴布、导光板及反射贴布,所述反射贴布边缘设有往所述导光板方向弯折的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的内侧设有背胶,所述第一折边的内侧通过所述背胶与所述导光板的侧壁粘合固定;所述第一扩散片边缘往所述导光板方向设有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包覆于所述第一折边外侧,所述第二折边的内侧设有背胶,所述第二折边的内侧通过所述背胶与所述第一折边的外侧粘合固定。上述背光模组以导光板为结构的主体,反射贴布边缘的第一折边包住导光板及光学膜材,第一扩散贴布的第二折边再包住上述结构,以达到去除胶框和黑白胶的目的,减小产品整体厚度。此外,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手机智能化的高速发展,以及用户对智能手机高性能、超薄、超窄边的追求,导致目前手机模组的发光源一背光模组,在不断增加硬件设备的同时,其结构做的更薄、边框更窄。目前的背光模组结构都是以胶框为主体的背光源。以胶框为主的背光源结构,其胶框是以注塑件为主的产品。背光源的厚度由胶框决定,但制造超薄胶框有困难,且胶框的厚度会有一个极限。而边框宽度由与胶框贴合的黑白胶决定,且其加工不稳定。这些主部件在组装成成品手机时,超薄及超窄边就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省略掉胶框与黑白胶的背光模组。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扩散贴布、增光贴布、第二扩散贴布、导光板及反射贴布,所述反射贴布边缘设有往所述导光板方向弯折的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的内侧设有背胶,所述第一折边的内侧通过所述背胶与所述导光板的侧壁粘合固定;所述第一扩散片边缘往所述导光板方向设有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包覆于所述第一折边外侧,所述第二折边的内侧设有背胶,所述第二折边的内侧通过所述背胶与所述第一折边的外侧粘合固定。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扩散贴布、所述增光贴布、所述第二扩散贴布、所述导光板及所述反射贴布之间涂覆有双面胶。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面胶是OCA光学胶。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折边的外部包覆有反光贴布。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光贴布的数量为2。一种显示模组,包括偏光片和显示组件,还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组件、所述偏光片、所述背光模组层叠设置。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组件为OLED或者AMOLED。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组件为IXD。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偏光片包括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所述显不组件设在所述第一偏光片与所述第二偏光片之间。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上述背光模组以导光板为结构的主体,反射贴布边缘的第一折边包住导光板及光学膜材,各膜材的定位靠反射贴布上的背胶固定,第一扩散贴布的第二折边再包住由导光板、光学膜材和第一折边构成的结构,以达到去除胶框和黑白胶的目的,减小产品整体厚度。【附图说明】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更具体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的侧面剖视图;图2为一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和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100,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扩散贴布110、增光贴布120、第二扩散贴布130、导光板140及反射贴布150。反射贴布150边缘设有往导光板140方向弯折的第一折边151。第一折边151的内侧设有背胶,第一折边151的内侧通过背胶与导光板140的侧壁粘合固定。第一扩散片110边缘往导光板140方向设有第二折边111,第二折边111包覆于第一折边151外侧。第二折边111的内侧设有背胶,第二折边111的内侧通过背胶与第一折边151的外侧粘合固定。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扩散贴布110、增光贴布120、第二扩散贴布130、导光板140及反射贴布150之间涂覆有双面胶。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双面胶是OCA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透明胶粘剂)。通过在第一扩散贴布110、增光贴布120、第二扩散贴布130、导光板140及反射贴布150之间涂覆有OCA光学胶。能够实现以下有益效果:1、减少各I旲片间空气层,提尚光线利用率;2、杜绝膜片窜动,降低膜片由于相互挤压、摩擦产生的划痕;3、用OCA全贴合,增加模组强度,避免IXD以及导光板断裂问题;4、亮度提升,降低能耗。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折边111的外部包覆有反光贴布。增光贴布120的数量为2。如图2所不,导光板140具有入光面141,与入光面141相邻的出光面(图未不)及与该出光面相对的底面143。背光模组100还包括发光元件160,发光元件160设置于入光面141的一侧。导光板140的作用是引导光的散射方向,将点光扩散为均匀的面光。具体地,导光板140是利用射出成型的方法将丙烯压制成表面光滑的板块,然后用具有高反射且不吸光的材料,在导光板140的底面143用网版印刷的方式印上扩散点。当发光元件160发出的光线通过入光面141射到所述扩散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将破坏反射条件由导光板140的出光面射出。利用各种疏密、大小不一的扩散点,可使导光板140均匀发光。反射贴布150的用途在于将底面143漏出的光反射回导光板140中,用来提高光的使用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160为多个LED灯。所述多个LED灯呈直线排布在导光板140的入光面141的一侧。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元件160还可以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片)或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冷阴极荧光灯管)。上述背光模组100以导光板140为结构的主体,反射贴布150边缘的第一折边151包住导光板140及光学膜材,各膜材的定位靠反射贴布150上的背胶固定,第一扩散贴布110的第二折边111再包住由导光板140、光学膜材和第一折边151构成的结构,以达到去除胶框和黑白胶的目的,减小产品整体厚度。上述背光模组100可以有效加强LCM模组结构的强度,从而很大程度上帮助手机增加整体强度,提高用户体验性和市场满意度。上述背光模组100可以免去传统结构设计不稳定及增加双面胶方案的繁琐设计,及由此带来的人工、材料的浪费,简化设计,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并且增加整体强度,从而增加广品寿命。一种显示模组,包括偏光片、显示组件和上述背光模组。显示组件、偏光片和背光模组层叠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显示组件为OLED或者AMOLED。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显示组件为IXD。在一个实施例中,偏光片包括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显不组件设在第一偏光片与第二偏光片之间。此外,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以上所述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扩散贴布、增光贴布、第二扩散贴布、导光板及反射贴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贴布边缘设有往所述导光板方向弯折的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的内侧设有背胶,所述第一折边的内侧通过所述背胶与所述导光板的侧壁粘合固定;所述第一扩散片边缘往所述导光板方向设有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包覆于所述第一折边外侧,所述第二折边的内侧设有背胶,所述第二折边的内侧通过所述背胶与所述第一折边的外侧粘合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浩
申请(专利权)人:TCL显示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