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低接触电阻双极板的加工装置、系统、方法及其双极板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7419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0 0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低接触电阻双极板的连续加工装置,所述加工装置沿双极板进入的方向依次设有一对保温加热辊、两对定位辊和一对定型辊,所述两对定位辊之间设有喷洒部件;所述喷洒部件为两个,分别位于双极板表面的两侧。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双极板,能减小双极板内阻,并有效减小与其他电堆部件的接触内阻,进而提升电堆的放电功率及电压效率,电压效率可提高2%-4%,相同条件下放电功率提高10%-20%。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可直接独立使用或安装在双极板挤出模具之后。工作原理为,平板双极板通过保温加热辊加热(保温)后进入定位辊,在定位辊之间通过喷洒部件将柔性粉末原料喷洒到双极板表面,再进入定型辊,将双极板压制成规定的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低接触电阻双极板的加工装置、系统、方法及其双极板
本专利技术的涉及液流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低接触电阻双极板的加工装置、系统、方法及其双极板。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风、光等新能源发电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风、光等能源的不连续性及由此发电带来的波动性,因此需要在利用风、光等能源时曾家相应的储能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全钒液流电池系统以其良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选址自由、容量功率独立设计等优点,成为大规划储能的首先技术之一,并受到广泛的关注。电堆作为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效率的大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成本。影响电堆效率的主要因素为充放电过程电堆内阻的能耗;电堆内阻越大能耗越高,电堆效率越低。双极板作为全钒液流电池电堆不可缺少的组件,与多孔碳电极相接触,主要负责收集并传递正负电极电流的作用;其导电性的大小,直接影响电堆内阻的大小。双极板的导电性主要受双极板基体材料的导电率和双极板与电极的接触内阻影响。目前使用的双极板多为挤出成型的复合双极板,即非导电材料PP等与导电材料石墨等复合材料采用挤压成型技术制得。由于挤出成型工艺的特性,所生产的双极板主要为平板型,从而双极板与多孔电极间的接触,主要是电极平面与碳纤维的直接接触,由于表面存在非导电材料,接触内阻较高(如图1所示),目前还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大幅降低双极板与电极的接触内阻。因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可以显著减小接触电阻的液流电池双极板及生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用双极板生产装置及所生产的低接触内阻液流电池双极板。本装置利用喷洒技术将高导电柔性粉末喷洒在双极板两侧,并通过加热双极板表面使得喷洒层与主体双极板紧密结合,从而在双极板的两面设置高导电表层结构,以使双极板主体导电材料能与表层柔性接触,同时使双极板与多孔纤维电极接触时,多孔电极的纤维能被陷入表层结构而与双极板表面充分接触,达到减小接触内阻,提高电池放电功率及电压效率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低接触电阻双极板的连续加工装置,所述加工装置沿双极板进入的方向依次设有一对保温加热辊、两对定位辊和一对定型辊,所述两对定位辊之间设有喷洒部件。优选地,所述喷洒部件为两个,分别位于双极板表面的两侧。作为优选,可选择性的在定位辊之间安装相对的两个或仅在上部安装一个喷洒部件,从而可制得一面或两面增加表层结构的液流电池用低接触电阻双极板。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喷洒部件面向双极板的一侧设有喷头,另一侧设有原料进口。优选地,所述定位辊与喷洒部件之间设有挡板。优选地,所述定型辊的直径为0.4m-1m,两辊间距为1mm-5mm;所述保温加热辊的直径为0.3-0.8m,两辊间距离为1mm-5mm。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具有外壳,外壳与所述定型辊、定位辊、喷洒部件、保温加热辊分别采用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定型辊、所述定位辊、所述保温加热辊均成对组装,且下排辊的上边缘在同一水平线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低接触电阻双极板的连续加工装置可直接独立使用或安装在双极板挤出模具之后。本专利技术装置工作原理如下:平板双极板通过保温加热辊加热(保温)后进入定位辊,在定位辊之间通过喷洒部件将柔性粉末原料喷洒到双极板表面,再进入定型辊,将双极板压制成规定的厚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低接触电阻双极板的连续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极板挤出模具和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加工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采用以上所述的用于低接触电阻双极板的连续加工系统处理双极板的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①采用所述双极板挤出模具挤出双极板;②采用所述连续加工装置对双极板进行表面处理。所述双极板挤出模具设有挤出机头和双极板输送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以上所述用于低接触电阻双极板的连续加工装置或以上所述的用于低接触电阻双极板的连续加工系统制得的低接触电阻双极板,包括基体结构,所述基体结构的表面附有表层结构,所述表层结构的材料硬度小于3。本专利技术所述硬度为莫氏硬度。作为优选,可选择性的在双极板的一面或双面附加表层结构。由于低硬度的表层结构具有柔性韧度,当双极板与碳纤维接触时,碳纤维的表层纤维可以陷入表层结构内;同时,由于表层结构的存在,可以使基体结构内部的导电材料与表层结构充分接触(如附图2所示),避免了碳纤维的表面与不平整的基体结构直接接触,从而达到减小接触内阻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双极板的基体结构为双极板的主体支撑结构,优选地,由导电材料和非导电复合材料如PP、PE构成。优选地,所述表层结构的材料为粉末状颗粒材料,材料的粒径为0.01mm-0.5mm,优选为10um-100um。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表层结构的厚度为0.05mm-1mm;更优选为0.1-0.5mm。优选地,所述表层结构的材料导电阻率小于10-4Ωm。优选地,所述表层结构的原料选自碳材料、石墨材料、金属材料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金属材料为金属钛、表面镀钛防腐层的金属导体或合金。此处的金属导体是指除钛以外的其它金属,如金属银、金属铜等,合金材料不作具体限定,符合以上硬度、导电率的合金均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极板,较现有技术相比,能减小双极板内阻,并有效减小与其他电堆部件的接触内阻,进而提升电堆的放电功率及电压效率,电压效率提高2%-4%,相同条件下放电功率提高10%-20%。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图6幅,图1,现有技术复合双极板基体结构表面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附有表层结构的双极板表面接触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装置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装置安装示意图;图6,本专利技术喷洒部件示意图;图中,1非导电复合材料、2导电材料、3表层结构、4基体结构、5碳纤维、6电极、7外壳、8定型辊、9定位辊、10喷洒部件、11原料进口,12挡板、13保温加热辊、14双极板挤出模具、15双极板、16双极板输送辊、17挤出机头、18定位杆、19喷头、20加工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述非限制性实施例可以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双极板的基体结构为双极板的主体支撑结构,现有的基体结构多为复合型,即非导电材料PP、PE等与导电材料石墨等复合形成,本申请选用的基体结构的材料不作具体限定。实施过程的最佳尺寸:所述喷洒装置包括进料口11,固定杆18,喷洒头19;优选地,进料口直径为10-50cm,喷洒头出口为圆形,直径为0.2cm-2cm;同时可设置多个进料口、及喷洒头出口;优选地喷洒头出口的间距为10cm-20cm;喷洒头的长度与所制双极板宽度一致。实施例1加工装置如图4所示,分别由一对保温加热辊13、两对定位辊9和一对定型辊8,及两对定位辊9之间的喷洒部件10构成。喷洒部件10位于双极板表面的两侧,可以实现双极板双侧的处理。喷洒部件面向双极板的一侧设有喷头,另一侧设有原料进口,定位辊与喷洒部件之间设有挡板,挡板长度与双极板宽度一致,并与双极板成60°夹角,其宽度以覆盖喷射部与定位辊之间的空隙为宜。两定位辊直径为0.3m,间距分别为1.3mm、0.9mm,两加热辊直径为0.5m、间距为0.9mm,定型辊尺寸为0.8m,间距为1.3mm。双极板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喷洒部件结构,且互为镜像。双极板上侧的喷洒部件结构如下: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低接触电阻双极板的加工装置、系统、方法及其双极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低接触电阻双极板的连续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装置(20)沿双极板进入的方向依次设有一对保温加热辊(13)、两对定位辊(9)和一对定型辊(8),所述两对定位辊(9)之间设有喷洒部件(10)。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连续加工系统制得的低接触电阻双极板,包括基体结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结构的表面附有表层结构(3),所述表层结构(3)的材料硬度小于3,所述表层结构的材料为粉末状颗粒材料,材料的粒径为0.01mm-0.5mm,所述连续加工系统包括双极板挤出模具(14)和连续加工装置(20),所述加工装置(20)沿双极板进入的方向依次设有一对保温加热辊(13)、两对定位辊(9)和一对定型辊(8),所述两对定位辊(9)之间设有喷洒部件(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材料的粒径为10um-100u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结构(3)的厚度为0.05mm-1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相坤张华民许晓波姜宏东王正权刘盛林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