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节能环保领域中的一种卡槽式固体蓄热体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节能环保行业的快速发展,固体电蓄热蓄装置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用途中,它既能实现“削峰填谷”效果,合理使用并节约能源,又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降低环境污染。其蓄热式加热室内的关键部件是蓄热体,固体蓄热装置的性能指标和热效率的高低趋势取决于蓄热体结构的合理性。目前,市面上由于一些结构设计和设置方式存在着缺陷,使得现有的固体电蓄热装置的蓄热体在吸收热量和释放热量不均匀,容易导致部分电加热元件因温度过高而烧毁,堵塞风道,由于更换电热丝元件而提高装置成本,影响其正常运行;并且蓄热体风道设计不合理,使得风道内的气体随着蓄热体温度的升高而膨胀,膨胀后多余的气体就会从风道连接处溢出,导致部分热量损失,从而降低了整机的热效率。现有的蓄热转体结构需要更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因此,研制开发一种卡槽式固体蓄热体结构一直是急待解决的新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卡槽式固体蓄热体结构,解决现有蓄热转体结构中蓄热体存在的不足,能实现整体稳定性较高,热力流场的充分均匀,高效率蓄热和换热的卡槽式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卡槽式固体蓄热体结构,包括第一蓄热砖体、第二蓄热砖体,其特征在于:蓄热体结构是由第一蓄热砖体、第二蓄热砖体码成的垛体,第一蓄热砖体、第二蓄热砖体有多层蓄热砖组成,相邻蓄热砖层为交错布置,每层布置有多个第一蓄热砖体、第二蓄热砖体,每个第一蓄热砖体、第二蓄热砖体上设置有用于加热或散热的通风道D,同一层第一蓄热砖体、第二蓄热砖体的通风道相连通形成一条贯通的通风通道;上表面通风道D设置在所述蓄热砖层的中部,上表面通风道D两侧分别为卡槽A和卡槽C,下表面通风道D在卡槽B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立兵,郭振伟,王洋,张明远,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蓝昊新能源有限公司,国网辽宁节能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