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关汇德专利>正文

防止汽车肇事光电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4831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止汽车肇事光电控制器,属于汽车自动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由红外线脉冲发射器,脉冲信号接收器,信号选通器,放大整流器,驱动器、路灯反馈控制器,车前方灯控制器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自动控制刹车的功能,夜间行车对路面的照明和会车时的具体情况可自动调节车灯照明强弱,能有效防止汽车交通肇事。(*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避免汽车肇事光电控制器,属于汽车制动控制装置。目前,汽车行驶出现紧急情况时,刹车主要靠司机控制刹车装置,使行驶的汽车刹车,但是,由于情况紧急,或司机反映迟缓,就会发生交通肇事,另外,汽车在夜间行驶或会车时,由于灯光强弱控制不准,也往往会发生交通肇事,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汽车行驶出现紧急情况下,能自动刹车,夜晚行车自动控制灯光强弱,避免汽车肇事光电控制器。本技术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是由红外线脉冲发射器,脉冲信号接收器,信号选通器,放大整流器,路灯反馈控制器,车前方灯控制器组成。红外线脉冲发射器的电阻R1、R2与电容C1串联,R1一端接直流电源DC正极,电容C1一端接电源DC负极,集成快IC17脚与R1,R2在节点处联接,2、6脚与R2C1的节点联接,4、8脚接电源DC正极,1脚接电源DC负极,5脚接电容C2,C2另一端接电源DC负极,3脚与电阻R6联接,R6另一端接BG1基极;BG1发射极接电源DC负极。集电极接发光二极管GL负极,GL正极接里程表电位器MW固定臂上,动臂与K1相连结,R3、R4、R5一端并联后与电源DC正极相接,另一端分别接K1的1、2、3的定接点上。脉冲信号接收器的接收管3DV集电极接电源DC正极,发射极与并联的高频扼线圈L1、D1、C3在节点处连接。L1、D1、的另一端接电源DC负极。电阻R7、R9串联后,R7一端接电源DC正极,R9一端接电源DC负极,R7R9连接中点接C3,另一端接BG2的基极,BG2发射极与R10连接后接电源DC负极。集电极与R8串联后接电源DC正极。R11一端接BG2集电极,另一端接BG3基极,BG3集电极与R12联接后接电源DC正极,BG3发射极接负极。选通器的集成片DM输入端1脚与集成片IC1的3脚联接,集成片DM输入端2脚接BG3集电极,集成片DM 4脚接电源DC负极,DM5脚接电源DC正极。放大整流的电容C4与R13并接后一端接集成片DM输出端3脚,另一端接放大三极管BG4基极,BG4集电极与R14联接后,R14另一端接电源DC正极,发射极接电源DC负极,C5一端接BG4集电极,另一端接二极管D2负极。接D3的正极,二极管D2的正极接电源DC的负极。驱动器的集成块IC2的6脚接D3负极,IC2的2脚接电容C6一端,C6另一端接电源DC负极。集成片IC2的4、8脚接DC正极,1脚接电源DC负极,3脚接R15一端,R15另一端接BG5的基极,BG5集电极接继电器J。的一端,发射极接电源DC负极。继电器接点2脚接电源DC正极,3脚接电磁阀DF,磁力开关CG一端和开关K2的3脚相连,DF、CG另一端与电源DC负极相连接。路灯反馈控制器的光敏电阻RG1一端与电位器W1和三级管BG6的基极连结,另一端与BG6集电极并联后接电源DC正极,三极管BG6发射极与W1另一端,R16,R17的一端联接,R16另一端接电源DC负极,R17另一端接集成片IC3的2、6脚,并与电容C7正极相连接,电容C7负极接电源DC负极,IC34、8、脚接电源DC正极,1脚接电源DC负极,3脚接二极管D4正极,D4负极接二极管D5负极后,和继电器J1的一端联接,二极管D5正极与J1另一端并联接电源DC负极,J1接点2脚接电源DC正极,J13脚接J2的2脚。车前方灯控制器光敏二极管2DV与光敏电阻RG2并接后与电位器W2一端联接,并与三极管BG7的基极相连接,BG7集电极接电源DC正极,发射极接R18、R19一端,R18另一端接电源DC负极,R19另一端接集成块IC4的2、6脚,IC44、8脚接电源DC正极,1脚接电源DC负极,3脚接二极管D6正极,D6负极接D7负极,并和J2一端相连,J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7的正极并联后接电源DC负极,继电器J23脚接车前大灯DW一端,DW另一端接电源DC负极。开关K串接在电源DC正极一端。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排干扰强,工作性能可靠,避免汽车发生交通事肇事的突出优点。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光电控制器的电路图。图2是本技术夜间行车灯反馈控制器的电路图。图1~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由红外线脉冲发射器,脉冲信号接收器,信号选通器,放大整流器,驱动器,路灯反馈控制器,车前方灯控制器组成。红外线脉冲发射器的电阻R1、R2与电容C1串联,R1一端接直流电源DC正极,电容C1一端接直流电源DC负极,集成块IC17脚与R1、R2在节点处联接,2、6脚与R2,C1在节点处联结,4、8脚接电源DC正极,1脚接电源DC负极,5脚接电容C2、C2另一端接电源DC负极,3脚与电阻R6联接,R6另一端接BG1基极,BG1发射极接电源DC负极,集电极接发光二极管GL负极;二极管GL正极接里程表电位器MW固定臂上,动臂与K1相连结,R3、R4、R5一端并联后与电源DC正极相接,另外一端分别接K1的1、2、3的定接点上。脉冲信号接收器的接收管3DV集电极接电源DC正极,发射极与并联的高频扼流线圈L1、D1、C3在节点处联接,L1、D1的另一端接电源DC负极。电阻R7、R9串联后,R7一端接电源DC正极,R9一端接电源DC负极,R7、R9的连接中点接电容C3,另一端接BG2的基极,BG2发射极与R10连接后接电源DC负极,集电极与R8串联后,接电源DC正极。R11一端接BG2集电极,另一端接BG3基极,BG3集电极与R12联接后接电源DC正极,BG3发射极接电源DC负极。选通器的集成片DM输入端1脚与集成片IC1的3脚联接,集成片DM输入端2脚接BG3集电极,集成片DM4脚接电源DC负极,DM5脚接电源DC正极。放大整流器的电容C4与R13并接后,一端接集成片DM输出端 3脚,另一端接放大三极管BG4基极,BG4集电极与R14联接后,R14另一端接电源DC正极,发射极接电源DC负极,C5一端接BG4集电极,另一端接二极管D2负极,接D3的正极,二极管D2的正极接电源DC负极,驱动器的集成块IC2的6脚接D3负极,IC2的2脚接电容C6一端,C6另一端接电源DC负极。集成片IC2的4、8脚接电源DC正极,1脚接电源DC负极,3脚接R15一端,R15另一端接BG5的基极,BG5集电极接继电器J0的一端,发射极接电源DC负极。继电器J0接点2脚接电源DC正极,3脚接电磁阀DF,磁力开关CG一端和开关K2的3脚相连。DF、CG另一端与电源DC负极相连接。电磁阀DF气路管路并接汽车脚踏气门上。磁力开关CG接在脚踏油门上,路灯反馈控制器的光敏电阻RG1一端与电位器W1和三极管BG6的基极连结,另一端与BG6集电极并联后接电源DC正极,三极管BG6发射极与W1另一端,R16、R17一端联接。R16另一端接电源DC负极,R17另一端接集成片IC3的2、6脚,并与电容C7正极相连接,电容C7负极接电源DC负极,IC34、8脚接电源DC正极,1脚接电源DC负极,3脚接二极管D4正极,D4负极接二极管D5负极和继电器J1的一端,二极管D5正极与J1另一端并联后接电源DC负极,J1接点2脚接电源DC正极,J13脚接J2的2脚,车前方灯控制器光敏二极管2DV与光敏电阻RG2并联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汽车肇事光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红外线脉冲发射器的电阻R↓〔1〕、R↓〔2〕与电容C↓〔1〕串联,R↓〔1〕一端接直流电源DC正极,电容C↓〔1〕一端接直流电源DC负极,集成块I↓〔C1〕7脚与R↓〔1〕R↓〔2〕在节点处联接,2.6脚与R↓〔2〕。C↓〔1〕在节点处联接,4.8脚接电源DC正极,1脚接电源DC负极,5脚接电容C↓〔2〕,C↓〔2〕另一端接电源DC负极,3脚与电阻R↓〔6〕联接,R↓〔6〕另一端接BG↓〔1〕基极,BG↓〔1〕发射极接电源DC负极,集电极接发光二极管GL负极,二极管GL正极接里程表电位器MW固定臂上,动臂与K↓〔1〕相连结,R↓〔3〕、R↓〔4〕、R↓〔5〕一端并联后与电源DC正极相接,另一端分别接K↓〔1〕的1、2、3的定接点上。脉冲信号接收器的接收管3DV集电极接电源DC正极,发射极与并联的高频扼流圈L,二极管D↓〔1〕。电容C↓〔3〕在节点处联接,L↓〔1〕。D↓〔1〕的另一端接电源DC负极,电阻R↓〔7〕R↓〔9〕串联后,R↓〔7〕一端接电源DC正极,R↓〔9〕一端接电源DC负极,R↓〔7〕、R↓〔9〕的连接中点接电容C↓〔3〕,另一端接BG↓〔2〕的基极,BG↓〔2〕发射极与R↓〔10〕连接后电源DC负极,集电极与R↓〔8〕串联后,接电源DC正极,R↓〔11〕一端接BG↓〔2〕集电极,另一端接BG↓〔3〕基极,BG↓〔3〕集电极与R↓〔12〕联接后接电源DC正极,BG↓〔3〕发射极接电源DC负极,选通器的集成片DM输入端2脚接BG↓〔3〕集电极,集成片DM4脚接电源DC正极,放大整流器的电容C↓〔4〕与R↓〔13〕并接后,一端接集成片DM输出端3脚,另一端接放大三极管BG↓〔4〕基极,BG↓〔4〕集电极与R↓〔14〕联接后,R↓〔14〕一端接电源DC正极,发射极接电源DC负极,C↓〔5〕一端接BG↓〔4〕集电极,另一端接二极管D↓〔2〕负极,接D↓〔3〕的正极,二极管D↓〔2〕的正极接电源DC负极,C↓〔5〕一端接BG↓〔4〕集电极,另一端接二极管D↓〔2〕负极,接D↓〔3〕的正极,二极管D↓〔2〕的正极接电源DC负极驱动器的集成块I↓〔C2〕的6脚接D↓〔3〕负极,I↓〔C2〕的2脚接电容C↓〔6〕一端,C↓〔6〕另一端接电源DC负极,集成片I↓〔C2〕4、8脚接电源DC正极,1脚接电源DC负极,3脚接R↓〔15〕一端,R↓〔15〕另一端接BG↓〔5〕的基极,B...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汇德关汇周
申请(专利权)人:关汇德关汇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