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宝石夹具的储油润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36110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8 02:20
一种宝石夹具的储油润滑装置,属于宝石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排体上部的上油腔,排体中部用于安装蜗杆并对蜗杆和夹具针的针齿进行润滑的中油腔,所述上油腔和中油腔的两端设有轴承座,其特征在于:该防漏油宝石夹具的油腔结构还包括下油腔,所述下油腔由排体底部设置向内凹陷的长方体储油槽与其槽口相配合的整体式盖板固定连接构成;其两端通过与排体两端面相配合的轴承座进行密封;所述上油腔、中油腔和下油腔分别通过夹具针孔进行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铝排体两端面设置固定密封轴承套及与其匹配的密封圈,在铝排体底部增加一条油腔,底盖板改成整体结构,此结构不仅解决了漏油的技术缺陷,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宝石水钻的加工质量,延长了铝排体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宝石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宝石夹具。
技术介绍
宝石夹具,又称钻石夹具或水晶夹具,应用于宝石加工设备上,是水钻机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宝石加工过程中,宝石夹具一方面对水晶、钻石等胚料进行固定,另一方面通过夹具的动作来实现钻石、水晶等宝石的镜面进行转换。目前宝石夹具的排体背部为平面结构,宝石夹具针的针尾伸出排体外,通过在盖板上设置凹槽用于安装针尾,而盖板也常采用多块拼接式进行密封固定,该结构在夹具使用一段时间后,夹具体内卡片与夹具针之间的磨损会使夹具针上下窜动,最终导致加工出来的宝石水钻质量不稳定,同时减短夹具的使用寿命。此外,宝石夹具漏油现象是业内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漏油的部位主要发生在盖板和夹具两端的平面轴承部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宝石夹具的储油润滑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宝石夹具的储油润滑装置,其包括排体上部的上油腔,排体中部用于安装蜗杆并对蜗杆和夹具针的针齿进行润滑的中油腔,所述上油腔和中油腔的两端设有轴承座,其特征在于:该防漏油宝石夹具的油腔结构还包括下油腔,所述下油腔由排体底部设置向内凹陷的长方体储油槽与其槽口相配合的整体式盖板固定连接构成;其两端通过与排体两端面相配合的轴承座进行密封;所述上油腔、中油腔和下油腔分别通过夹具针孔进行连通。所述的一种宝石夹具的储油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油腔两端的轴承座孔内设有外平面密封圈,固定密封轴承套,以及设在固定密封轴承套内的平面内孔密封圈和轴承;所述固定密封轴承套外平面设有环形凹槽,用于安装外平面密封圈,固定密封轴承套内孔平面设有环形台阶,用于安装平面内孔密封圈,平面内孔密封圈另一侧与滚珠轴承相连。。本技术通过在铝排体两端面设置固定密封轴承套及与其匹配的密封圈,在铝排体底部增加一条油腔,底盖板改成整体结构,此结构不仅解决了漏油的技术缺陷,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宝石水钻的加工质量,延长了铝排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宝石夹具排体与整体式盖板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宝石夹具排体与整体式盖板组装后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整体式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宝石夹具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_排体;2-蜗杆;3_夹具针;4_轴承座;5-外平面密封圈;6_固定密封轴承套;7_平面内孔密封圈;8_滚珠轴承A1-上油腔;Q2-中油腔;Q3_下油腔;G-整体式盖板,G1-螺丝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具体说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宝石夹具的储油润滑装置,其是在现有技术的宝石夹具油腔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目前,宝石夹具的结构主要包括排体1、设在排体I内的蜗杆2、设有蜗轮的夹具针3和两端面的轴承座4构成;其夹具中的油腔由排体I的上部上油腔Q1和排体I中部用于安装蜗杆2的腔体内的中油腔Q2构成;本专利技术在保留现有技术中上油腔QJP中油腔92的基础上,还增设了一条下油腔Q3。通过在排体I的底部设置向内凹陷的长方体储油槽,并配合整体式盖板G,整体式盖板G上设有若干螺丝孔G1,通过螺丝将整体式盖板G固定在排体I上,长方体储油槽的两端通过轴承座4进行密封,槽口通过整体式盖板G进行密封,形成下油腔Q3;上油腔Q 1、中油腔02和下油腔Q 3的两端均通过与排体I两端面相配合的轴承座4进行密封;排体I内设置的上中下三个油腔,上油腔(^的设置能保持顶针和排体针孔之间的润滑,防止顶针在针孔内旋转时磨损。中油腔Q2的设置能保持蜗杆2和夹具针3之间的针齿润滑,防止夹具针3和蜗杆2长时间咬合导致磨损后死针;下油腔Q3的设置能保持卡片与夹具针3针尾之间的润滑,防止卡片和针尾之间的磨损而导致夹具针3上下移动;下油腔Q3、中油腔02和下油腔Q 3之间分别通过夹具针孔进行连通,三者之间形成一个单向油路出口,即向夹具针3针头方向流动。铝排底部采用整体式盖板G并配合下油腔Q3,一方面解决了长期以来盖板底部漏油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很好的定位夹具针3的水平高度,磨出来的宝石水钻质量平稳,大小均匀。为了进一步完善本技术,解决夹具两端的平面轴承部位的漏油问题,本技术对中油腔Q2做了如下改进:即在中油腔Q 2两端的轴承座4孔内设置固定密封轴承套6,其外平面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处配合设置外平面密封圈5,防止黄油从固定密封轴承套6外圆漏出;固定密封轴承套6内孔平面设有环形台阶,用于设置并安装平面内孔密封圈7,平面内孔密封圈7的另一侧连接滚珠轴承8 ;此结构能防止黄油从固定密封轴承套内孔漏出。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夹具针和铝排体、蜗杆、卡片之间润滑更到位,解决了业内铝排和轴承座两端以及铝排底部漏油的难题,整体式盖板的设计解决了夹具针在旋转过程中因与卡片之间的磨损导致上下移动不稳定的难题。采用该结构使得宝石的加工质量更加稳定可靠,同时也提尚了夹具的使用寿命。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宝石夹具的储油润滑装置,其包括排体(I)上部的上油腔(Q i),排体(I)中部用于安装蜗杆(2)并对蜗杆(2)和夹具针(3)的针齿进行润滑的中油腔(Q2),所述上油腔(Q1)和中油腔(Q2)的两端设有轴承座(4),其特征在于:该防漏油宝石夹具的油腔结构还包括下油腔(Q3),所述下油腔(Q3)由排体(I)底部设置向内凹陷的长方体储油槽与其槽口相配合的整体式盖板(G)固定连接构成;其两端通过与排体(I)两端面相配合的轴承座(4)进行密封;所述上油腔(Q1X中油腔(Q2)和下油腔(Q3)分别通过夹具针孔进行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宝石夹具的储油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油腔(Q2)两端的轴承座(4)孔内设有固定密封轴承套(6),所述固定密封轴承套(6)外平面设有环形凹槽,用于安装外平面密封圈(5),固定密封轴承套(6)内设有环形台阶,用于安装平面内孔密封圈(7),平面内孔密封圈(7)另一侧与滚珠轴承(8)相连。【专利摘要】一种宝石夹具的储油润滑装置,属于宝石加工设备
,其包括排体上部的上油腔,排体中部用于安装蜗杆并对蜗杆和夹具针的针齿进行润滑的中油腔,所述上油腔和中油腔的两端设有轴承座,其特征在于:该防漏油宝石夹具的油腔结构还包括下油腔,所述下油腔由排体底部设置向内凹陷的长方体储油槽与其槽口相配合的整体式盖板固定连接构成;其两端通过与排体两端面相配合的轴承座进行密封;所述上油腔、中油腔和下油腔分别通过夹具针孔进行连通。本技术通过在铝排体两端面设置固定密封轴承套及与其匹配的密封圈,在铝排体底部增加一条油腔,底盖板改成整体结构,此结构不仅解决了漏油的技术缺陷,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宝石水钻的加工质量,延长了铝排体的使用寿命。【IPC分类】B24B9-16, F16N1-00, F16J15-16【公开号】CN204308711【申请号】CN201420695629【专利技术人】高勇 【申请人】浙江华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5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宝石夹具的储油润滑装置,其包括排体(1)上部的上油腔(Q1),排体(1)中部用于安装蜗杆(2)并对蜗杆(2)和夹具针(3)的针齿进行润滑的中油腔(Q2),所述上油腔(Q1)和中油腔(Q2)的两端设有轴承座(4),其特征在于:该防漏油宝石夹具的油腔结构还包括下油腔(Q3),所述下油腔(Q3)由排体(1)底部设置向内凹陷的长方体储油槽与其槽口相配合的整体式盖板(G)固定连接构成;其两端通过与排体(1)两端面相配合的轴承座(4)进行密封;所述上油腔(Q1)、中油腔(Q2)和下油腔(Q3)分别通过夹具针孔进行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