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建筑施工支模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34051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7 22:44
一种新型建筑施工支模架,包括纵向支架、延伸连接筒、第一支杆、横向支架、第二立杆、第三立杆、固定调整脚、延伸杆、上部固定圈、横向支架插筒、第一螺栓、下部固定圈、第二螺栓和纵向支架插筒,所述纵向支架穿插于纵向支架插筒与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连接,所述横向支架穿插于横向支架插筒与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连接,所述第一立杆顶端设置有延伸连接筒,所述延伸杆通过延伸连接筒与第一立杆连接,所述第一立杆与第二立杆下端设置有上部固定圈,所述第二立杆与第三立杆上端设置有下部固定圈,该装置设计合理,携带方便,安装简单,易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梁板支模结构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建筑施工支模架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行业赚钱效率极高,不断有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施工人员对施工效率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现有的建筑施工支模架都是长钢管,重量重,在施工和运输过程中带来麻烦,并且需要用特别加工的扣件与立杆进行连接,要花费不少时间,降低了施工效率,另外这种支模结构配件损耗也比较大,不利于节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建筑施工支模架。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新型建筑施工支模架,包括纵向支架、延伸连接筒、第一支杆、横向支架、第二立杆、第三立杆、固定调整脚、延伸杆、上部固定圈、横向支架插筒、第一螺栓、下部固定圈、第二螺栓和纵向支架插筒,所述纵向支架穿插于纵向支架插筒与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连接,所述横向支架穿插于横向支架插筒与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连接,所述第一立杆顶端设置有延伸连接筒,所述延伸杆通过延伸连接筒与第一立杆连接,所述第一立杆与第二立杆下端设置有上部固定圈,所述第二立杆与第三立杆上端设置有下部固定圈。优选的,所述延伸连接筒内部设置有内螺纹,延伸杆与延伸连接筒连接处设置有外螺纹。优选的,所述第三立杆底端设置有固定调整脚。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栓数量为两个。优选的,所述上部固定圈与下部固定圈通过第一螺栓与第二螺栓固定。优选的,所述纵向支架插筒由上部固定圈与下部固定圈组成。优选的,所述纵向支架穿插于纵向支架插筒直到与横向支架接触位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固定调整脚可以使该装置底部固定更加方便立杆长度适中,提高了运输立杆的效率,可以根据需求增加立杆数量,安装简单,连接牢固,提高了安全性能与施工效率,在支模架顶端安装有延伸杆,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性能,并且该装置设计合理,携带方便,安装简单,易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横向支架插筒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纵向支架插筒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延伸杆与延伸连接筒螺纹示意图;图中:1、纵向支架,2、延伸连接筒,3、第一支杆,4、横向支架,5、第二立杆,6、第三立杆,7、固定调整脚,8、延伸杆,9、上部固定圈,10、横向支架插筒,11、第一螺栓,12、下部固定圈,13、第二螺栓,14、纵向支架插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附图1~4描述,本技术一种新型建筑施工支模架,包括纵向支架1、延伸连接筒2、第一支杆3、横向支架4、第二立杆5、第三立杆6、固定调整脚7、延伸杆8、上部固定圈9、横向支架插筒10、第一螺栓11、下部固定圈12、第二螺栓13和纵向支架插筒14,所述纵向支架I穿插于纵向支架插筒14与第一立杆3和第二立杆5连接,所述横向支架4穿插于横向支架插筒10与第一立杆3和第二立杆5连接,节约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所述第一立杆3顶端设置有延伸连接筒2,所述延伸杆8通过延伸连接筒2与第一立杆3连接,所述第一立杆3与第二立杆5下端设置有上部固定圈9,所述第二立杆5与第三立杆6上端设置有下部固定圈12,所述延伸连接筒2内部设置有内螺纹,延伸杆8与延伸连接筒2连接处设置有外螺纹,进而连接起来更加方便简单,而且更加牢固,所述第三立杆5底端设置有固定调整脚7,从而使底端与地面接触更加稳固,所述第二螺栓13数量为两个,所述上部固定圈9与下部固定圈12通过第一螺栓11与第二螺栓13固定,所述纵向支架插筒14由上部固定圈9与下部固定圈12组成,所述纵向支架I穿插于纵向支架插筒14直到与横向支架4接触位置,使连接起来更加牢固,提高了安全性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主权项】1.一种新型建筑施工支模架,包括纵向支架(I)、延伸连接筒(2)、第一支杆(3)、横向支架(4)、第二立杆(5)、第三立杆(6)、固定调整脚(7)、延伸杆(8)、上部固定圈(9)、横向支架插筒(10)、第一螺栓(11)、下部固定圈(12)、第二螺栓(13)和纵向支架插筒(14),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架(I)穿插于纵向支架插筒(14)与第一立杆(3)和第二立杆(5)连接,所述横向支架(4)穿插于横向支架插筒(10)与第一立杆(3)和第二立杆(5)连接,所述第一立杆(3)顶端设置有延伸连接筒(2),所述延伸杆(8)通过延伸连接筒(2)与第一立杆(3)连接,所述第一立杆(3)与第二立杆(5)下端设置有上部固定圈(9),所述第二立杆(5)与第三立杆(6)上端设置有下部固定圈(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施工支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连接筒(2)内部设置有内螺纹,延伸杆(8)与延伸连接筒(2)连接处设置有外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施工支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立杆(5)底端设置有固定调整脚(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施工支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栓(13)数量为两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施工支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固定圈(9)与下部固定圈(12)通过第一螺栓(11)与第二螺栓(13)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施工支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架插筒(14)由上部固定圈(9)与下部固定圈(12)组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施工支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架(I)穿插于纵向支架插筒(14)直到与横向支架(4)接触位置。【专利摘要】一种新型建筑施工支模架,包括纵向支架、延伸连接筒、第一支杆、横向支架、第二立杆、第三立杆、固定调整脚、延伸杆、上部固定圈、横向支架插筒、第一螺栓、下部固定圈、第二螺栓和纵向支架插筒,所述纵向支架穿插于纵向支架插筒与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连接,所述横向支架穿插于横向支架插筒与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连接,所述第一立杆顶端设置有延伸连接筒,所述延伸杆通过延伸连接筒与第一立杆连接,所述第一立杆与第二立杆下端设置有上部固定圈,所述第二立杆与第三立杆上端设置有下部固定圈,该装置设计合理,携带方便,安装简单,易于推广。【IPC分类】E04G11-36【公开号】CN204311739【申请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建筑施工支模架,包括纵向支架(1)、延伸连接筒(2)、第一支杆(3)、横向支架(4)、第二立杆(5)、第三立杆(6)、固定调整脚(7)、延伸杆(8)、上部固定圈(9)、横向支架插筒(10)、第一螺栓(11)、下部固定圈(12)、第二螺栓(13)和纵向支架插筒(14),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架(1)穿插于纵向支架插筒(14)与第一立杆(3)和第二立杆(5)连接,所述横向支架(4)穿插于横向支架插筒(10)与第一立杆(3)和第二立杆(5)连接,所述第一立杆(3)顶端设置有延伸连接筒(2),所述延伸杆(8)通过延伸连接筒(2)与第一立杆(3)连接,所述第一立杆(3)与第二立杆(5)下端设置有上部固定圈(9),所述第二立杆(5)与第三立杆(6)上端设置有下部固定圈(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洋张志伟杜丽敏李维维鲁春梅马利耕赵明微张欢刘任峰王军霞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