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理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2704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7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块理线结构,其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模块,该连接模块具有触点接通元件,为了能够使相应连接模块与相应芯线端部在不使用专用工具的情况下简单且可靠地触点接通以及电缆侧和配线侧的芯线端部在连接模块上简单地供应给触点接通元件,提出,连接模块在每个容纳部上具有供应器件,其可与模块壳体完全分离或至少可通过移动从使用位置移动进入打开位置且可反过来移动,芯线的端部可沿大致垂直于模块壳体的横向延伸而延伸的插入方向插入到供应器件中,设有芯线的供应器件通过移动到使用位置中将芯线端部与相配的触点接通元件电触点接通并且触点接通元件分别具有支腿,其与由连接模块的纵向延伸和横向延伸构成的平面形成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通信技术和数据技术的模块理线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模块,该连接模块具有多个彼此间隔开设置在一个模块壳体中的触点接通元件,所述触点接通元件在触点接通时将模块理线结构的电缆侧电缆的芯线端部或模块理线结构的配线侧电缆的芯线端部与相应另一芯线端部电连接,模块壳体沿其纵向延伸具有并排间隔开设置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沿模块壳体的横向延伸朝一纵向侧开口地构造地延伸的并且在容纳部中容纳有触点接通元件,且触点接通元件在模块壳体的两个彼此背离地相对置的纵向侧上与连接模块的电缆侧的芯线端部和配线侧的芯线端部触点接通。
技术介绍
这种模块理线结构早已公开并且在通信技术和数据技术中例如在安装配电箱时十分常见,在配电箱中在托架或槽中通常安装有相当多的连接模块作为所谓的连接板或分隔板并且其用于连接电缆侧与配电侧的芯线端部。另外,随时间的推移产生了各种连接模块的设计,其通常具有制造商特定的结构,在其中为了连接芯线端部与相应的触点接通元件、即为了触点接通本身,常常又需要制造商特定的工具。当如常见地那样在配电箱中未使用统一产品时,这一情况又尤其使安装者或维修技术人员不得不常常携带大量不同的专用工具,实际上也只是为了能检查并且必要时更换连接的配电线之一或者在重新敷设连接模块的芯线时更换整个模块。使用错误的、不匹配的工具在此引起相关模块或同时相邻的连接模块损坏的危险。为了简化触点接通过程,US 7,530,836已经公开了一种上述类型的模块理线结构,在其中,在连接模块上在触点接通元件的容纳部区域中设置可摆动的供应辅助装置。但该模块理线结构仅确保芯线端部的连接可靠度有限的触点接通,因为所使用的触点接通元件仅向芯线端部施加小的回位力或扭力并且由于连接模块被设计为具有持续连接触头的纯连接板而只能用于特定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模块理线结构,其允许在不使用专用工具的情况下使可通用的连接模块与相应芯线端部简单且可靠地触点接通以及在此电缆侧和配线侧的芯线端部在连接模块上被简单地供应给触点接通元件,芯线端部可靠连接在触点接通元件上。该任务通过下述的模块理线结构来解决,用于通信技术和数据技术的模块理线结构,所述模块理线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模块,所述连接模块具有多个彼此间隔开设置在模块壳体中的触点接通元件,所述触点接通元件在触点接通时将模块理线结构的电缆侧电缆的芯线端部或模块理线结构的配线侧电缆的芯线端部与相应另外的芯线端部之一电连接,模块壳体沿其纵向延伸具有并排间隔开设置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沿模块壳体的横向延伸朝向纵向侧开口构成地延伸并且在容纳部中容纳有触点接通元件,且触点接通元件在模块壳体的两个彼此背离地相对置的纵向侧上与连接模块的电缆侧的芯线端部和配线侧的芯线端部触点接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在每个容纳部上具有至少一个供应器件,该供应器件可与模块壳体完全分离或至少可通过沿模块壳体横向延伸的移动从使用位置移动进入打开位置并且可反过来移动,至少一个芯线的端部可沿大致垂直于模块壳体的横向延伸而延伸的插入方向插入到供应器件中,设有所述至少一个插入的芯线的供应器件通过移动到使用位置中将芯线端部经由相配的触点接通元件电触点接通并且触点接通元件分别具有支腿,所述支腿与由连接模块的纵向延伸和横向延伸构成的平面形成角度。。根据所谓的LSA触点接通(无焊接、螺纹连接或者金属线连接的接触)原理将触点接通元件以一角度位置、尤其是45°位置的方式设置——触点接通元件的支腿因此与由连接模块的纵向延伸和横向延伸构成的平面形成角度——使得触点接通元件在此在连接方面特别可靠,因为在芯线端部与触点接通元件的连接上出现回位力和扭力。在此触点接通元件的支腿构成切入夹紧触点接通元件(Schneid-Klemm-Kontakt)的接触缝隙,该接触缝隙切入并且夹紧芯线端部。同时,在处于打开位置或完全与模块壳体分离的供应器件上相应芯线端部可特别好地、例如通过插入导向装置被供应,之后通过供应器件从打开位置向闭合位置的反向移动实现相应芯线端部的触点接通,在此供应器件在其容纳部中运动。整个过程包括触点接通在此可在没有根据连接模块裁剪的专用工具的辅助下进行,在此不应涉及装配工常常随身携带的“常用”工具、如螺丝刀或侧面切刀。所进行的触点接通在此在连接方面特别可靠,因为在芯线端部触点接通后——其保持于触点接通元件上——即使供应器件重新进入打开位置触点接通也仍然保持。关于芯线端部的插入方向,“大致”垂直表示可实现相对垂线少许偏离,以有利于使以稍微倾斜的插入方向的插入过程更加简单。作为模块理线结构的连接模块的纵向侧——参照前序部分也很容易看出——应理解为这样的侧面,在其上彼此相邻地设置有触点接通元件的容纳部。根据本技术的模块理线结构的一种有利的方案可在于,所述触点接通元件分别成对地配置给模块壳体的各纵向侧上彼此相对置的容纳部,使得模块壳体上容纳部分别容纳一个通常用于每个通信接口的双绞线,在此触点接通元件贯穿模块壳体,即在模块壳体内部在尽可能短的距离上从一个容纳部或者说一侧穿向模块壳体的相应相对置的背离的纵向侧。在模块理线结构的一种符合目的的方案中,所述供应器件构造为滑座,该滑座可在配置给该滑座的容纳部内以滑块的形式在滑座的打开位置和滑座的使用位置之间运动。在此构造为滑座的供应器件优选通过其容纳部的壁或例如通过至少一个位于容纳部中的导轨被导向。为了保护供应器件本身、相配的容纳部并且尤其是在运行中保护与芯线端部触点接通的触点接通元件,所述供应器件至少在其闭合位置中通过保持装置保持。但也可想到,该保持装置或另一保持装置也用于将供应器件也在其打开位置中防丢失地保持在模块壳体上。在一种符合目的的扩展方案中,在此保持装置以下述方式构成,即,供应器件壁的一个区域与模块壳体的一个区域形成卡锁或咬合连接。模块理线结构的另一种符合目的的方案可在于,所述供应器件具有至少一个导向件,每个芯线设置一个导向件,该导向件将插入状态中的芯线端部或芯线保持在供应器件上,以致插入的芯线不会再次与供应器件分离并且通过这种方式简化了供应。在模块理线结构的另一种有利方案中,所述供应器件以其内底板构成在插入运动中用于插入的芯线端部的限制,以致芯线在例如构造为滑座的供应器件的横向于插入方向定向的底板上始终以大致相同的长度被插入供应器件中。通过这种方式芯线端部在触点接通位置上也具有一定的超出量,以致有利的是,芯线端部即使在芯线逆着插入方向的拉力负荷下、在触点接通过程本身中或在供应器件再次进入打开位置时也不会丢失。为了能以适合的方式快速且可靠地向连接模块的触点接通元件供应插在供应器件上的芯线,在模块理线结构的一种符合目的的扩展方案中,在供应器件上构造止挡,该止挡在供应器件进入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通信技术和数据技术的模块理线结构(1),所述模块理线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模块(2),所述连接模块具有多个彼此间隔开设置在模块壳体(12)中的触点接通元件(10),所述触点接通元件在触点接通时将模块理线结构(1)的电缆侧(KS)电缆的芯线端部或模块理线结构(1)的配线侧(RS)电缆的芯线端部与相应另外的芯线端部之一电连接,模块壳体(12)沿其纵向延伸具有并排间隔开设置的容纳部(7),所述容纳部沿模块壳体(12)的横向延伸朝向纵向侧开口构成地延伸并且在容纳部中容纳有触点接通元件(10),且触点接通元件(10)在模块壳体(12)的两个彼此背离地相对置的纵向侧上与连接模块(2)的电缆侧(KS)的芯线端部和配线侧(RS)的芯线端部触点接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2)在每个容纳部(7)上具有至少一个供应器件(9),该供应器件可与模块壳体(12)完全分离或至少可通过沿模块壳体(12)横向延伸的移动从使用位置移动进入打开位置并且可反过来移动,至少一个芯线的端部可沿大致垂直于模块壳体(12)的横向延伸而延伸的插入方向插入到供应器件中,设有所述至少一个插入的芯线的供应器件(9)通过移动到使用位置中将芯线端部经由相配的触点接通元件(10)电触点接通并且触点接通元件(10)分别具有支腿(17、18),所述支腿与由连接模块(2)的纵向延伸和横向延伸构成的平面形成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席梅尔U·柯尼希
申请(专利权)人:考比内特电信和数据网络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