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回转连接结构及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23549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7 0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心回转连接结构及起重机。该中心回转连接结构包括车架、转台和回转体,所述转台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回转体位于所述安装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体包括壳体、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体芯以及设置于所述体芯顶部的上盖体;所述上盖体固定连接有拨叉,所述转台上固定连接有拨叉杆,所述拨叉与所述拨叉杆配合;所述车架上设置有支座,所述壳体的下部固定安装于所述支座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心回转连接结构能够适用于改进后的汽车起重机,即能够有效减少在转台上的占用空间、有效降低安装布置和维护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心回转连接结构及起重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心回转
,特别涉及一种中心回转连接结构及起重机。
技术介绍
中心回转接头或中心回转体是汽车起重机等工程机械实现上下车联通的装置,通过中心回转接头能够使下车的液压、电气传输不受上下车自由回转的影响,将液压油和电气信号稳定可靠地传输到上车,实现上下车的联动控制。常见的中心回转接头一般由壳体、体芯、密封件及附属装置等组成,体芯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中,体芯中设有电线通道、轴向油道以及与轴向油道连通的环形油道,壳体上设有与油道相通的油口,目前,当该中心回转接头用于汽车起重机时,通常在转台上开设安装孔,将中心回转接头安置于该安装孔中,将中心回转接头的体芯顶部通过安装板和安装孔周围的转台部分螺栓连接,并将中心回转接头的壳体通过非支撑式可拆卸结构件和车架相连;为了满足安装的稳固性,体芯顶部和转台之间的安装板通常较大,至少占据安装孔的一般空间,因而会影响安装板下方如壳体上较高位置的油口与车架油管的安装效率;另外,由于车架下方设有开口,通常是从该开口往上实现壳体上较低位置油口和油管的安装或者实现壳体和车架之间的装配。在传统的汽车起重机中,采用前述的中心回转接头安装方式不会造成很大影响,安装速度虽然较慢,但也处于能够接受的范围。然而,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及更加适应使用需求,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为了不断提高汽车起重机的性能或者使汽车起重机的结构更加紧凑,本申请的申请人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在这个过程中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发现:在原有方式中,汽车起重机的转台上需要从前到后(以汽车起重机在正常行驶时的前进方向为前)布置变幅油缸底端的铰接位置、前述中心回转接头安装位置以及基本臂臂尾的铰接位置,前述中心回转接头的安装方式需要占用转台上较多的上车空间,然而若汽车起重机改进后,前述两个铰接位置之间的空间较小或者不足时,或者在汽车起重机改进后,因将中心回转接头安装位置设置在变幅油缸底端铰接位置之前而使变幅油缸与转台之间的空间极为有限(因为变幅油缸未变幅前是大体横置于转台上方)时,前述的中心回转安装方式难以采用,不仅难以安装,也难以维护;在此基础上,若汽车起重机改进后,需要在车架下方的开口设置其他装置进而造成开口不再自由通过时,前述的中心回转安装方式将更加不可行。因此,如何解决上述不足和缺陷,是本申请人的专利技术人一直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中心回转连接结构,能够适用于改进后的汽车起重机,即能够有效减少在转台上的占用空间、有效降低安装布置和维护的难度。具体而言,该中心回转连接结构包括车架、转台和回转体,所述转台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回转体位于所述安装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体包括壳体、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体芯以及设置于所述体芯顶部的上盖体;所述上盖体固定连接有拨叉,所述转台上固定连接有拨叉杆,所述拨叉与所述拨叉杆配合;所述车架上设置有支座,所述壳体的下部固定安装于所述支座上。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为长形孔。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多个油口,所述多个油口布置于所述长形孔长形侧下方对应的壳体上的预定角度的扇形区域内。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回转连接结构还包括上车电线、下车电线和导电环;所述回转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体芯底部的下盖体,所述导电环的转子固定于所述下盖体的底部,所述导电环的定子固定于所述壳体或者所述支座相固定;所述体芯和所述下盖体的中部位置开设有过线孔,所述上盖体中开设有电线通道,所述电线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上盖体的侧面;所述上车电线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电线通道、所述过线孔后连接于所述转子的电连接端,所述下车电线的上端连接于所述定子的电连接端。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回转连接结构还包括上车拉线和下车拉线;所述上盖体中开设有拉线通道,所述拉线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上盖体的顶侧;所述导电环下方的车架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上车拉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拉线通道的出口锁紧配合的第一锁紧件,所述下车拉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固定板锁紧配合的第二锁紧件;所述上车拉线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拉线通道、所述过线孔、所述转子的中孔后与所述下车拉线的上端可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车拉线的下端和所述下车拉线的上端通过球铰部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拉线通道的出口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锁紧件包括第一连接套和第一锁紧螺母,所述第一连接套套设于所述上车拉线上,所述第一连接套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连接套用于与所述拉线通道的出口螺纹配合,所述第一锁紧螺母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套螺纹配合并且抵持于所述拉线通道的出口边沿。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二锁紧件包括第二连接套和两个第二锁紧螺母,所述第二连接套套设于所述下车拉线上,所述第二连接套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套用于穿过所述通孔,两个所述第二锁紧螺母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套螺纹配合并且锁紧于所述通孔的两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起重机,以便提高起重机的性能、结构更加紧凑以及便于拆装维护。具体地,该起重机包括起重臂、变幅油缸,还包括前述任一项所述的中心回转连接结构,其中所述起重臂的基本臂臂尾和所述变幅油缸的底端分别铰接于所述转台,并且在所述转台上,所述安装孔的位置、所述变幅油缸底端与所述转台的铰接位置以及所述基本臂臂尾与所述转台的铰接位置依次前后布置。进一步地,该起重机为汽车起重机。本专利技术的方案能够适用于变幅油缸与转台内腔空间较小的情形(即适用于改进后的汽车起重机),具体地,由于回转体的体芯上盖体通过拨叉与转台上的拨叉杆配合,回转体的壳体的下部固定安装于车架上的支座上,整个回转体主要由车架支撑,回转体在转台上的占据空间不会比体芯的上盖体大很多,因而便于在转台空间非常有限的情形下实现回转体的安装,并且安装孔的大部分区域不会被阻挡,因而便于转台下方回转体各部分的安装,另外无需通过车架下方的开口进行装配,因而不会受到车架下方的开口是否封闭的影响。另外,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体芯上的过线孔可供电线和拉线经过,上盖体中分别设有电线通道和拉线通道,导电环设置于回转体底部,这样能够进一步避免整个回转体在转台上的占据空间过大,而分设的电线通道和拉线通道能够从不同方向设置拉线和电线附属件,也有利于节省某个方向如纵向或者横向上的占据空间,从而在整体上能够有效减少在转台上的占用空间,且非常便于布置和拆装维护,与此同时,电线线路相对独立,还能够避免电线线路进水或者受到干扰,也能够有效防止拉线与电线之间的磨损(尤其是在拉线张紧后),另外,上下车拉线可转动连接,通过第一锁紧件和拉线通道的出口能够实现上车拉线的张紧固定,通过第二锁紧件和固定板能够实现下车拉线的张紧紧固,因而在简化上下车拉线连接结构的同时实现了上下车拉线的张紧固定,提高了上下车拉线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更多特点和优势将在之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予以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心回转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中心回转连接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回转支承2车架3转台4壳体5体芯6油通道7上盖体8上车拉线9第一连接套10第一锁紧螺母11拉线通道12过线孔1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中心回转连接结构及起重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心回转连接结构,包括车架(2)、转台(3)和回转体,所述转台(3)上设置有安装孔(41),所述回转体位于所述安装孔(41)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体包括壳体(4)、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4)中的体芯(5)以及设置于所述体芯(5)顶部的上盖体(7);所述上盖体(7)固定连接有拨叉(35),所述转台(3)上固定连接有拨叉杆(36),所述拨叉(35)与所述拨叉杆配合;所述车架(2)上设置有支座(18),所述壳体(4)的下部固定安装于所述支座(18)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心回转连接结构,包括车架(2)、转台(3)和回转体,所述转台(3)上设置有安装孔(41),所述回转体位于所述安装孔(41)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体包括壳体(4)、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4)中的体芯(5)以及设置于所述体芯(5)顶部的上盖体(7);所述上盖体(7)固定连接有拨叉(35),所述转台(3)上固定连接有拨叉杆(36),所述拨叉(35)与所述拨叉杆配合;所述车架(2)上设置有支座(18),所述壳体(4)的下部固定安装于所述支座(18)上,所述中心回转连接结构还包括上车电线(31)、下车电线(37)和导电环(19);所述回转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体芯(5)底部的下盖体(15),所述导电环(19)的转子固定于所述下盖体(15)的底部,所述导电环(19)的定子与所述壳体(4)或者所述支座(18)相固定;所述体芯(5)和所述下盖体(15)的中部位置开设有过线孔(12),所述上盖体(7)中开设有电线通道(32),所述电线通道(32)的出口位于所述上盖体(7)的侧面;所述上车电线(31)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电线通道(32)、所述过线孔(12)后连接于所述转子的电连接端,所述下车电线(37)的上端连接于所述定子的电连接端;所述中心回转连接结构还包括上车拉线(8)和下车拉线(21);所述上盖体(7)中开设有拉线通道(11),所述拉线通道(11)的出口位于所述上盖体(7)的顶侧;所述导电环(19)下方的车架(2)上设置有固定板(22),所述上车拉线(8)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拉线通道(11)的出口锁紧配合的第一锁紧件,所述下车拉线(21)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固定板(22)锁紧配合的第二锁紧件;所述上车拉线(8)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拉线通道(11)、所述过线孔(12)、所述转子的中孔后与所述下车拉线(21)的上端可转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文武谭磊任利有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