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正镇专利>正文

一种安装于车尾箱的泊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1446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泊车装置领域,特指一种能在小范围内实现快速泊车的装置,还指一种在车辆出现故障时能做为应急轮胎的泊车装置。其包括一组由动力装置驱动可上下移动的支撑杆;还有一主体机构,与固定在支撑杆下端中部的90°执行机构铰接;主体机构的末端设置有一可左右转动的车轮。这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令车辆快速方便的在小范围内泊车,并且在车辆出现状况时可以做备用轮使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泊车装置领域,特指一种能在小范围内实现快速泊车的装置,还指一种在车辆出现故障时能做为应急轮胎的泊车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车辆越来越多的进入个人家庭,同时由于车辆的增多,泊车也就自然成了一大问题。由于车辆前后轮之间的距离以及前轮所能偏转的最大角度,导致泊车时需要在一个较大区域内进行,而在一些车辆拥挤的停车场所,即使有一个能容纳车身的空间,也会由于泊车需要大于车身的空间而导致无法停泊,造成空间的浪费,并且由于驾车人的技术水平,在很多情况下,在有大于车身较多的场地中也无法将车正常停泊,给驾驶者带来很多麻烦。现有技术中的泊车机构往往是针对大型停车场节省空间的角度来考虑,是对整个停车场进行系统的规划,使得车辆停泊整齐有序,最大范围内利用空间。但是这种技术无法运用于日常的停车场所,如大型商场、大型娱乐场所、路边等临时停车处。若能在车上装设一种泊车装置,使车辆无论在停车场还是一些户外自由泊车区域都能够在小范围内实现快速泊车,则具有较大实用价值。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正是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现有状况的研究,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小区域内快速泊车的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一组由动力装置驱动可上下移动的支撑杆;还有一主体机构,与固定在支撑杆下端中部的90°执行机构铰接;主体机构的末端设置有一可左右转动的车轮。90°执行机构主要包括齿轮传动组,从动轮同轴连接有蜗杆,蜗杆与一直齿轮啮合,曲柄固连于与直齿轮啮合的传动齿轮上,曲柄和摇杆销轴连接,摇杆末端通过摇杆固定块连接在主体上;主体机构的主体内有一马达,其输出端连接有链轮,链条啮合于链轮和另一端的蜗杆上,蜗轮固定于车轮叉上,车轮连接于车轮叉,车轮叉与主体通过螺丝活动连接,主体上端还设有可以伸缩的锁舌和与其配合的锁槽。采用上述方法之后,本技术所述的泊车装置可以在泊车时将后轮悬空,并且根据泊车车位的方位选择车轮的方向,然后通过两个前轮和车轮的动作减少泊车所需的面积和时间。此外,该装置还可以在行驶过程中轮胎破裂及更换时作为千斤顶使用,且与原有手动千斤顶不同,通过机械操作,省时省力,也不需临时安装或拆卸。若在行进过程中后轮胎破裂而又没有备用胎时,可以通过本装置将车辆行驶到安全或需要检修的地方,可以放置轮胎破裂后强行行驶而车轮被严重损坏的情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装配图图2为本技术的齿轮箱机构装配图图3为本技术支撑杆机构装配图图4为本技术90°执行机构装配图图5为本技术90°执行机构的A-A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主体机构装配图图7为本技术主体机构B-B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包括一组由动力装置驱动可上下移动的支撑杆4;还有一主体机构3,与固定在支撑杆4下端中部的90°执行机构2铰接;主体机构3的末端设置有一可左右转动的车轮302。90°执行机构2主要包括齿轮传动组,从动轮24同轴连接有蜗杆25,蜗杆25与一直齿轮26啮合,曲柄28固连于与直齿轮26啮合的传动齿轮27上,曲柄28和摇杆29销轴连接,摇杆29末端通过摇杆固定块291连接在主体30上;主体机构3的主体30内有一马达33,其输出端连接有链轮32,链条31啮合于链轮32和另一端的蜗杆35上,蜗轮34固定于车轮叉301上,车轮302连接于车轮叉301,车轮叉301与主体30通过螺丝活动连接,主体上端还设有可以伸缩的锁舌35和与其配合的锁槽。支撑杆4上有螺纹。如图1所示,将该装置通过上、下固定板45、46固定于车辆尾箱10中,上固定板45在尾箱底板10内,下固定板46在对应位置的车身下端,通过螺钉紧固。固定后,主体机构3在车身外,上固定板45以上部分在尾箱内。如图2和图3所示,动力装置由齿轮箱组成,当一号马达01和二号马达02启动时,输出轴首先经变速齿轮组11的传动后将转动输出到驱动齿轮12,此时转速已经降低,但力矩增大,从动齿轮13与驱动齿轮12啮合随之转动,从动齿轮13的内螺纹将转动传递到与之啮合的支撑杆4,支撑杆4旋转向上或向下移动,通过控制马达01、02的转向来控制其移动方向。此外,动力装置还可以由液压或气动机构组成,来实现上述动作。当支撑杆4向下移动的同时锁杠杆37、锁杠杆38受到弹簧的作用力向下转动,将对主体30的锁定解除。当支撑杆4下降到一定位置时,车辆后轮将被抬起,类似于千斤顶的作用,车辆被支撑到一定高度时,通过传感器的作用,一号和二号马达01、02停止转动,车辆后部被抬起并支撑。此时由于车身已经不是水平状态,固定在其上的本技术的主体30与地面不完全垂直,而是成一定角度,由于支撑杆末端设有与螺杆锁47销轴连接的支撑块48,因此在车辆抬起的过程中,通过螺杆锁47和支撑块之间的相对转动,使车身重力仍然作用在支撑杆4的轴向上,而不至于使支撑杆4发生变形或弯曲损坏装置或车辆。然后传感器启动90°执行机构2中的四号马达21。如图4和图5所示,四号马达21驱动固连于其上的90°主动轮22,主动轮22经从动轮23、24后将转动传动到于从动轮24同轴转动的蜗杆25上,蜗杆25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直齿轮26转动,直齿轮26将转动传递到固连有曲柄28的90°转动齿轮27,尤其曲柄28及其销轴连接的90°摇杆29形成二连杆连动,而主体30固定于摇杆固定块291上,随之转动。当向下转动90°时,传感器受到感应,如图6和图7所示,启动三号马达36,将主体30后部的锁舌35推出,卡入主体30后部的槽中,将整个主体30锁住,使其不会在后续动作中由于90°曲柄28和90°摇杆29的不稳定发生松动旋转情况。锁住后,传感器启动五号马达33,马达33输出端连接有链轮32,链轮32转动带动链条31,链条31将转动传递到蜗杆35,与蜗杆35啮合的蜗轮34随之转动,由于蜗轮34与车轮叉301相对固定,因此蜗轮34转动即车轮叉301和车轮302共同转动。通过感应器的作用会自动左转45°、右转45°或在中心位置。确定好转动角度后,一号和二号马达01、02开始反向旋转,将支撑杆4缩回,通过车轮302和两个前轮支撑整个车,在支撑杆4回缩过程中其内侧突出的导向键49会卡入主体30两侧的凹槽中,以达到在受到其它方向力的时候,主体30及车轮叉301仍能保持与支撑杆4平行的正常工作状态。此时车辆可以在较小范围内实现转弯和360°回转等泊车和倒车动作,可直接成45°对角线前进或后退。当使用结束后,将一号和二号马达01、02重新启动,支撑杆4伸出置于地面,将车轮302支撑到离开地面,三号马达36将卡在主体30中的锁舌35收回,锁松开,然后通过四号马达21的反转将车轮302及主体30旋转90度回至原有位置,垂至于两支撑杆4所在平面,支撑杆4回缩,回缩过程螺杆锁47将主体30上的锁杠杆37推至水平,同时令连杆381和连杆382转动,将作用力传递作用于锁杠杆38的另一端,锁杠杆382在力的作用下刚好托住已经收回的主体30下端,其可以起到一定的锁紧功能,使得在本技术不使用时,仍能保持紧贴车底端的位置。本技术中还涉及一些传感器等电路方面的应用,由于该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中可以直接应用的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装于车尾箱的泊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由动力装置驱动可上下移动的支撑杆(4);还有一主体机构(3),与固定在支撑杆(4)下端中部的90°执行机构(2)铰接;主体机构(3)的末端设置有一可左右转动的车轮(30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正镇蔡炎辉
申请(专利权)人:卢正镇蔡炎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