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英郎专利>正文

雨刷支架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0497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良的雨刷支架,主要在雨刷主架两端挖空,以供中架内侧顶面设置一倾斜之扰流板,使汽车在行进间对雨刷及玻璃间经高速气流所产生之阻力分解并利用,而使雨刷使用时更能靠紧于汽车玻璃窗,以增进雨刷刮除效果。(*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雨刷支架结构之改良,使其在汽车行进间雨刷刮除雨水或异物之动作更为确实有效。现用之雨刷支架结构可分为主架、中架及小架三部分,其中中架枢合于主架之两侧端,而小架则枢合于中架一侧,并利用中架及小架之爪部而将具有雨刷橡胶支撑片之雨刷橡胶抓紧,并使雨刷橡胶贴合于汽车玻璃窗之外表面以作刮除动作。但现用之雨刷支架仅止于主架部位设有如飞机机翼之反装的扰流板装置,使得汽车在前进时具有相对空气流动产生,在此一气流迎向汽车正面玻璃窗时,无论玻璃窗之流线型如何,皆会因气流碰触玻璃窗后产生反向气流,如此,使得所贴附其上之雨刷向玻璃窗外浮升,降低了雨刷橡胶与玻璃间之贴面紧度,影响刷除效果。因此传统上在主架部位附近之一侧边上设置之扰流板装置即为消除此一反向力量,但因传统之设计仅在主架上形成扰流现象,是以所产生之效果有限,同时因只装置于主架上,即使将此气流导向于向玻璃窗面之气压后,经中架及小架分力而传至雨刷橡胶时,则因于传递时经小架关节抵消而效果有限。因此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两刷支架,它能使汽车在行进问对雨刷及玻璃间经气流所产生之阻力分解并利用,而使雨刷使用时更能靠紧于汽车玻璃窗,以增进雨刷刮除动作。根据本技术之改良的雨刷支架,它包括一主架、至少两中架及适当数量之小架;其中主架两侧形成“凵”型框体及,以枢合中架之活动轴部位,而中架相对于主架之外侧形成两道“凵”型框体,以枢接小架,而中架相对主架之内侧末端,则形成分叉爪部,同时配合小架两末端皆形成之爪部以抓合雨刷橡胶上之支撑片,并以主架中央部分所开设之轴孔,而可将完整之雨刷装置于汽车雨刷驱动轴上,于汽车玻璃窗外往复刷除雨水或异物;其特征在于在主架之“凵”型框之顶面挖设成空,以容纳设置在中架上之扰流板;同时,在中架位于主架外之“凵”型框体末端内则以另两扰流片连结;或以与主架相同之设计将中架上增洞以容纳小架上之扰流板;利用汽车行进时相对流动空气流经上述如飞机机翼反装的扰流板及板片,而提供中架之爪部及小架之爪部一向玻璃窗表面方向之压力,经由中架之爪部及小架之爪部所获得之向下压力,而使得汽车在行进时,雨刷能更为紧贴玻璃窗表面,而使其刮除动作愈趋有效。根据本技术之改良的雨刷支架,其中扰流板系如反装之飞机机翼,将高速行驶产生之气流自此流过,以直接提供中架或小架之爪部向下压力;而在中架凸伸于主架外侧之两“凵”形框体之相对内部,以两片与上述扰流板具相同设计之扰流板相连接,使得气流亦能自此流经时提供给枢接于框体下方小架之爪部一向下压力。以下,依据附图而所示之实施例详加说明本技术之结构特征及动作原理。其中附图之简单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代表本技术之立体外观及部分剖视;图2代表本技术之中架上扰流板之顶面图;图3代表本技术之中架上扰流板之侧面图;图4代表本技术之中架上扰流板之正面视图;图5代表本技术中枢接于框体下之小架。在图1中所示之雨刷支架结构中,具有一主架10、至少两中架2及适当数量之小架17,其中主架10两侧形成“凵”型框14及,以枢合中架2之中点部位,而中架相当于主架10之外侧亦形成两道“凵”型框体15,以枢接小架17,而中架2相对主架10之内侧末端,则形成爪部18,同时配合小架2于两末端皆形成之爪部18以抓合雨刷橡胶上之支撑片(图中未示),配合主架10中央部分11所开设之轴孔13,而可将完整之雨刷装置于汽车雨刷驱动杆上,于汽车玻璃窗外往复刷除雨水或异物;本技术之特征在于在主架之“凵”型框14挖设成空,以容纳置放在中架2之扰流板20;同时,在中架2之“凵”型框体15末端内侧以两扰流片21连结,同样具有扰流作用。或以与主架相同之设计,将中架2上挖洞以容纳小架上之扰流板(图中未示)以达到相同之效果。在图2、3及4所示之中架2中,在其中央以枢轴22与主架10枢合,并且于图2中右半部位于主架10之下(内)侧,而左侧部凸伸于主架10之外,在其爪部18之连结部位上顶面设置有一扰流板20,此一扰流板20系向爪部18方向倾斜,是以如图4所示利用高速行驶时,扰流板下方气流速度大于上方而产生一向下之压力,除抵消气流与车窗反弹之反向掀起雨刷的力量外,进而使雨刷更紧贴车窗;而在左侧凸伸于主架10外外成两“凵”框形体15之相对内部,以两片与上述扰流板20具相同设计之板片21相连接,使得气流自此流经时提供给枢接于枢接于框体15下之小架17(如图5所示)之爪部18一向下压力;经由中架2之爪部及小架之爪部18所获得之向下压力,而使得汽车在行进时,雨刷能更为紧贴玻璃窗面,而使其刮除动作愈趋有效。综上所述,本技术在雨刷支架结构上之创新改良后,使汽车在行进时,雨刷能更为紧贴汽车玻璃表面,故对雨或异物之刮除动作更为有效,全然合乎技术之要求,故依法提出申请。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雨刷支架,它包括一主架、至少两中架及适当数量之小架;其中主架两侧形成“凵”型框体及,以枢合中架之活动轴部位,而中架相对主架之外侧形成两道“凵”型框体,以枢接小架,而中架相对主架之内侧末端,则形成分叉爪部,同时配合小架两末端皆形成之爪部以抓合雨刷橡胶上之支撑片,并以主架中央部分所开设之轴孔,而可将完整之雨刷装置于汽车雨刷驱动轴上,于汽车玻璃窗外往复刷除雨水或异物;其特征在于在主架之“凵”型框之顶面挖设成空,以容纳设置在中架上之扰流板;同时,在中架位于主架外之“凵”型框体末端内则以另两扰流片连结;或以与主架相同之设计将中架上增洞以容纳小架上之扰流板;利用汽车行进时相对流动空气流经上述如飞机机翼反装的扰流板及板片,而提供中架之爪部小架之爪部一向玻璃表面方向之压力,经由中架之爪部及小架之爪部所获得之向下压力,而使得汽车在行进时,雨刷能更为紧贴玻璃窗表面,而使其刮除动作愈趋有效。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改良的雨刷支架,其特征在于,其中扰流板系如反壮之飞机机翼,将高速行驶产生之气流自此流过,以直接提供中架或小架之爪部向下压力;而在中架凸伸于主架外侧之两“凵”形框体之相对内部,以两片与上述扰流板具相同设计之扰流板相连接,使得气流亦能自此流经时提供给枢接于框体下方小架之爪部一向下压力。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良的雨刷支架,主要在雨刷主架两端挖空,以供中架内侧顶面设置一倾斜之扰流板,使汽车在行进间对雨刷及玻璃间经高速气流所产生之阻力分解并利用,而使雨刷使用时更能靠紧于汽车玻璃窗,以增进雨刷刮除效果。文档编号B60S1/34GK2151051SQ92244339公开日1993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10日专利技术者高英郎 申请人:高英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的雨刷支架,它包括:一主架、至少两中架及适当数量之小架;其中主架两侧形成“凵”型框体及,以枢合中架之活动轴部位,而中架相对主架之外侧形成两道“凵”型框体,以枢接小架,而中架相对主架之内侧末端,则形成分叉爪部,同时配合小架两末端皆形成之爪部以抓合雨刷橡胶上之支撑片,并以主架中央部分所开设之轴孔,而可将完整之雨刷装置于汽车雨刷驱动轴上,于汽车玻璃窗外往复刷除雨水或异物;其特征在于:在主架之“凵”型框之顶面挖设成空,以容纳设置在中架上之扰流板;同时,在中架位于主架外之“凵”型框体末端内则以另两扰流片连结;或以与主架相同之设计将中架上增洞以容纳小架上之扰流板;利用汽车行进时相对流动空气流经上述如飞机机翼反装的扰流板及板片,而提供中架之爪部小架之爪部一向玻璃表面方向之压力,经由中架之爪部及小架之爪部所获得之向下压力,而使得汽车在行进时,雨刷能更为紧贴玻璃窗表面,而使其刮除动作愈趋有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英郎
申请(专利权)人:高英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