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晓龙专利>正文

花盆智能控制浇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0455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3 2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花盆浇灌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花盆智能控制浇灌装置,包括花盆主体(1)、内层花盆(8)、输水管道(2)、滴水环(5)、注水口(6),在花盆主体(1)的外部下方设有控制系统(9);控制系统(9)的电路原理图中包括湿度显示电路(9-1)、控制电路(9-2)、水泵控制电路(9-3)、电源电路(9-4)、晶振电路(9-5)、复位电路(9-6)和湿度传感器电路(9-7);花盆智能控制浇灌装置通过控制系统采用滴灌环型结构直接对花的根部进行定向浇水,比传统的浇水形式节省用水量,提高了水的利用率,解决了养花人的后顾之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花盆智能控制浇灌装置
本技术属于花盆浇灌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花盆智能控制浇灌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和提高,各家各户都养着很多花草,由于人们的工作忙碌,对家中的花草可能造成忘记浇水的问题,使花草生长受到影响,甚至死亡,造成养花人的经济和精神方面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安全可靠,使用操作方便的花盆智能控制浇灌装置。 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花盆智能控制浇灌装置包括花盆主体、内层花盆、输水管道、滴水环、注水口,其特点是在花盆主体的外部下方设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中包括湿度显示电路、控制电路、水泵控制电路、电源电路、晶振电路、复位电路和湿度传感器电路;它们的连接关系是:控制电路中的单片机仏的1~8脚分别接湿度显示电路中的显示器IXD的7~14脚,单片机仏的18~20脚分别接显示器IXD的4~6脚,单片机U i的16、40脚分别接湿度传感器电路中的湿度传感器SJ的2脚、I脚,单片机仏的12、13脚分别接晶振电路中的晶振器Y的两端、电容C3、电容(:2的一端,电容C2、电容C3的另外一端相接,单片机仏的9脚接复位电路中的按键S ^勺一端,单片机U ^勺11、31脚接地,单片机仏的32脚接电解电容(:4的正极,电解电容C4的负极接地,单片机U 10、30脚接电源电路中电解电容C5的正极、稳压芯片U 2的3脚,单片机U ^勺34脚接水泵控制电路中的电阻R2的一端;湿度传感器电路中的湿度传感器SJ的3脚接VCC电源,4脚接地;湿度显示电路中的显示器IXD的2、15脚接VCC电源,1、16脚接地,显示器IXD的3脚接可变电阻RP的 2、3脚,可变电阻RP的I脚接地;水泵控制电路中的电阻R2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的基极,三极管Q的发射极接继电器J的I脚,集电极接地,继电器J的2脚接+5V电源,继电器J的3脚悬空,4脚接+12V电源,5脚接微型水泵M的一端,微型水泵M的另一端接地;电源电路中的稳压芯片队的2脚接地和电解电容C 5、(:6的负极,I脚接电解电容C 6的正极、按键S 2的一端,按键S2的另一端接VCC电源;复位电路中的按键S1的另一端接电阻R1、电容C1的一端,电阻札另一端接+5V电源,电容C 另一端接地。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花盆智能控制浇灌装置通过控制系统采用滴灌环型结构直接对花的根部进行定向浇水,比传统的浇水形式节省用水量,提高了水的利用率,解决了养花人的后顾之忧。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具体说明。 图1是花盆智能控制浇灌装置结构装配图。 图2是图1中控制系统电路原理图。 图中,1-花盆主体;2_输水管路;3_内层花盆支架;4_蓄水空间;5_ 土下滴水环; 6-注水口 ;7_滴水环架;8_内层花盆;9_控制系统;9_1_湿度显不电路;9_2_控制电路;9_3_水栗控制电路;9_4_电源电路;9_5_晶振电路;9_6_复位电路;9_7_湿度传感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照附图1,花盆智能控制浇灌装置是在花盆主体I内的下底面上设有微型水泵M,微型水泵M的上端面连通输水管路2的下端,在花盆主体I的下底面上设有内层花盆架3,在内层花盆架3上面设置内层花盆8,内层花盆8和花盆主体I之间形成一个蓄水空间4.在内层花盆8内底部设一个圈形的滴水环架7,在滴水环架7上方装有滴水环5,滴水环5连通输水管路2的上端口,注水口 6设在蓄水空间4上方的花盆主体I和内层花盆8交错处,在上下滴水环5入口处的土中设有湿度传感器SJ,在花盆主体I的外部下方设有控制系统9,控制系统9中包括湿度显示电路9-1、控制电路9-2、水泵控制电路9-3、电源电路9_4、晶振电路9_5、复位电路9_6和湿度传感器电路9_7 ;它们的连接关系是:控制电路9-2中的控制器采用ATmegal6A-PU单片机U1,单片机U的1~8脚分别接湿度显示电路9-1中的显示器IXD的7~14脚,单片机仏的18~20脚分别接显示器IXD的4~6脚,单片机仏的16、40脚分别接湿度传感器电路9-7中的湿度传感器SJ的2脚、I脚,单片机U ^勺12、13脚分别接晶振电路9-5中的晶振器Y的两端、电容C3、电容(:2的一端,电容C 2、电容(:3的另外一端相接,单片机U1的9脚接复位电路9-6中的按键S 一端,单片机U 11、31脚接地,单片机仏的32脚接电解电容C 4的正极,电解电容C 4的负极接地,单片机U 10、30脚接电源电路9-4中电解电容C5的正极、稳压芯片U 2的3脚,单片机U 34脚接水泵控制电路9-3中的电阻R2的一端;湿度传感器电路9-7中的湿度传感器SJ的3脚接VCC电源,4脚接地;湿度显示电路9-1中的显示器IXD的2、15脚接VCC电源,1、16脚接地,显示器IXD的3脚接可变电阻RP的2、3脚,可变电阻RP的I脚接地;水泵控制电路9_3中的电阻R2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的基极,三极管Q的发射极接继电器J的I脚,集电极接地,继电器J的2脚接+5V电源,继电器J的3脚悬空,4脚接+12V电源,5脚接微型水泵M的一端,微型水泵M的另一端接地;电源电路9-4中的稳压芯片队的2脚接地和电解电容C 5、C6的负极,I脚接电解电容C6的正极、按键S2的一端,按键S2的另一端接VCC电源;复位电路9-6中的按键另一端接电阻R 1、电容(^的一端,电阻R —端接+5V电源,电容C ^勺另一端接地。 花盆智能控制浇灌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埋在土中的湿度传感器SJ实时检测土壤中的湿度,并将湿度参数传给控制系统9中的单片机仏进行分析处理,当土壤中的湿度小于所设定的参数值时,控制系统9自动为花盆主体I内的蓄水空间4内微型水泵M供电,微型水泵M吸收蓄水空间4中的水,再通过输水管路2将水传输到土壤中的滴水环7中,实现智能控制浇灌的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花盆智能控制浇灌装置,包括花盆主体(1)、内层花盆(8)、输水管道(2)、滴水环(5)、注水口(6),其特征在于在花盆主体(1)的外部下方设有控制系统(9);控制系统(9)中包括湿度显示电路(9‑1)、控制电路(9‑2)、水泵控制电路(9‑3)、电源电路(9‑4)、晶振电路(9‑5)、复位电路(9‑6)和湿度传感器电路(9‑7);它们的连接关系是:控制电路(9‑2)中的单片机U1的1~8脚分别接湿度显示电路(9‑1)中的显示器LCD的7~14脚,单片机U1的18~20脚分别接显示器LCD的4~6脚,单片机U1的16、40脚分别接湿度传感器电路(9‑7)中的湿度传感器SJ的2脚、1脚,单片机U1的12、13脚分别接晶振电路(9‑5)中的晶振器Y的两端、电容C3、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电容C3的另外一端相接,单片机U1的9脚接复位电路(9‑6)中的按键S1的一端,单片机U1的11、31脚接地,单片机U1的32脚接电解电容C4的正极,电解电容C4的负极接地,单片机U1的10、30脚接电源电路(9‑4)中电解电容C5的正极、稳压芯片U2的3脚,单片机U1的34脚接水泵控制电路(9‑3)中的电阻R2的一端;湿度传感器电路(9‑7)中的湿度传感器SJ的3脚接VCC电源,4脚接地;湿度显示电路(9‑1)中的显示器LCD的2、15脚接VCC电源,1、16脚接地,显示器LCD的3脚接可变电阻RP的2、3脚,可变电阻RP的1脚接地;水泵控制电路(9‑3)中的电阻R2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的基极,三极管Q的发射极接继电器J的1脚,集电极接地,继电器J的2脚接+5V电源,继电器J的3脚悬空,4脚接+12V电源,5脚接微型水泵M的一端,微型水泵M的另一端接地;电源电路(9‑4)中的稳压芯片U2的2脚接地和电解电容C5、C6的负极,1脚接电解电容C6的正极、按键S2的一端,按键S2的另一端接VCC电源;复位电路(9‑6)中的按键S1的另一端接电阻R1、电容C1的一端,电阻R1另一端接+5V电源,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花盆智能控制浇灌装置,包括花盆主体(1)、内层花盆(8)、输水管道(2)、滴水环(5 )、注水口( 6 ),其特征在于在花盆主体(I)的外部下方设有控制系统(9 );控制系统(9 )中包括湿度显示电路(9-1)、控制电路(9-2 )、水泵控制电路(9-3 )、电源电路(9-4)、晶振电路(9_5)、复位电路(9_6)和湿度传感器电路(9_7);它们的连接关系是:控制电路(9_2)中的单片机仏的1~8脚分别接湿度显示电路(9-1)中的显示器IXD的7~14脚,单片机U郝18-20脚分别接显示器IXD的4~6脚,单片机仏的16、40脚分别接湿度传感器电路(9_7)中的湿度传感器SJ的2脚、I脚,单片机仏的12、13脚分别接晶振电路(9-5)中的晶振器Y的两端、电容C3、电容(:2的一端,电容C 2、电容C3的另外一端相接,单片机U 9脚接复位电路(9-6 )中的按键S1的一端,单片机U i的11、31脚接地,单片机U i的32脚接电解电容C 4的正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芳宋晓龙张津源单晨张彦超齐志佳何鹏秦永波温影王乾宝
申请(专利权)人:宋晓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