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单实用的水处理膜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0408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3 20:08
一种简单实用的水处理膜测试装置,该装置匹配有一个作为驱动力的水泵,水泵的抽水管与水池底部连接,将水池中的水或者原料液输送到设备主管道中,为提高测试效率,将主管道分为三个副管道,每个副管道的上下部分别设有出水阀门和进水阀门,出水阀门和进水阀门中间的管道上设有压力表和膜组件,水或者原料液经过压力表和膜组件,通过调节进水阀门和出水阀门来调节膜组件的压力,膜组件分别并设有引向烧杯的引流管;该装置设备简单,采用错流的方式输液可以极大减少膜孔的堵塞,效率高、维护成本低,调节驱动力的大小可以实现对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的通量和截留率的测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单实用的水处理膜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膜测试装置,尤其是适用于测试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通量和截留率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水处理膜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利用膜分离法进行浓缩、分离、净化的超滤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水处理膜的通量和截留率是膜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市场上的测试装置普遍价格偏高,而且测试不同的膜如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膜等需要不同的测试装置,有些装置还存在压力不均、膜孔容易堵塞、测试工作量大等问题。因此提供一种简单、实用且适用于测试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通量和截留率的水处理膜测试装置就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压力不均、膜孔容易堵塞、测试工作量大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水处理膜测试装置,该装置适用于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通量和截留率的测试。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水处理膜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水池、管道、出水阀门、膜组件、压力表、进水阀门、水泵、引流管、烧杯;该水处理膜测试装置匹配有一个作为驱动力的水泵,水泵的抽水管与配置的水池底部连接,将水池中的水或者原料液输送到设备主管道中,为提高测试效率,将主管道分为三个副管道,每个副管道的上下部分别设有出水阀门和进水阀门,出水阀门和进水阀门中间的管道上设有压力表和膜组件,水或者原料液经过压力表和膜组件,通过调节进水阀门和出水阀门来调节膜组件的压力,进而测试膜的通量和截留率,膜组件分别并设有引向烧杯的引流管,烧杯用于收集渗透的液体,改变水泵的功率可以调节驱动力的大小,从而实现对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的通量和截留率的测试。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水处理膜测试装置的设备简单,采用错流的方式输液可以极大减少膜孔的堵塞,效率高、维护成本低,调节驱动力的大小可以实现对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的通量和截留率的测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 图1中,1.水池,2.主管道,3.出水阀门,4.膜组件,5.压力表,6.进水阀门,7.水泵,8.引流管,9.烧杯。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一种简单实用的水处理膜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水池1、管道2、出水阀门3、膜组件4、压力表5、进水阀门6、水泵7、引流管8、烧杯9 ;该水处理膜测试装置匹配有一个作为驱动力的水泵7,水泵7的抽水管与配置的水池I底部连接,将水池I中的水或者原料液输送到设备主管道2中,为提高测试效率,将主管道2分为三个副管道,每个副管道的上下部分别设有出水阀门3和进水阀门6,出水阀门3和进水阀门6中间的管道上设有压力表5和膜组件4,水或者原料液经过压力表5和膜组件4,通过调节进水阀门6和出水阀门3来调节膜组件4的压力,进而测试膜的通量和截留率,膜组件4分别并设有引向烧杯9的引流管8,烧杯9用于收集渗透的液体,改变水泵7的功率可以调节驱动力的大小,从而实现对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的通量和截留率的测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处理膜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水池(1)、管道(2)、出水阀门(3)、膜组件(4)、压力表(5)、进水阀门(6)、水泵(7)、引流管(8)、烧杯(9);其特征是:该水处理膜测试装置匹配有一个作为驱动力的水泵(7),水泵(7)的抽水管与配置的水池(1)底部连接,将水池(1)中的水或者原料液输送到设备主管道(2)中,为提高测试效率,将主管道(2)分为三个副管道,每个副管道的上下部分别设有出水阀门(3)和进水阀门(6),出水阀门(3)和进水阀门(6)中间的管道上设有压力表(5)和膜组件(4),膜组件(4)分别并设有引向烧杯(9)的引流管(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处理膜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水池(I)、管道(2)、出水阀门(3)、膜组件(4)、压力表(5)、进水阀门(6)、水泵(7)、引流管(8)、烧杯(9);其特征是:该水处理膜测试装置匹配有一个作为驱动力的水泵(7),水泵(7)的抽水管与配置的水池(I)底部连接,将水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锋王兴涌王建庆李玉茹王松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