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点设备、总线网络及其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401274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3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点设备、总线网络及其连接方法,该节点设备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具有的引脚的数量与第二接口具有的引脚的数量相等,第一接口的各引脚的定义与第二接口的各引脚的定义相同,第一接口的各引脚与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电性连接;这样,在将多个该节点设备接入总线网络时,各节点设备可以通过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的各引脚与另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连接的方式串联,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各节点设备的工作性能,还可以减少布线,从而可以降低成本,并且,各节点设备之间串联,便于在总线网络中增加或减少节点设备,可以提高总线网络的可扩展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点设备、总线网络及其连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节点设备、总线网络及其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总线网络是将所有的节点设备通过各自的接口连接到总线或总线集线板上。在总线网络的实际连接过程中,如图1所示,各节点设备101利用线材102将各自的接口103连接到总线集线板104上。由于各节点设备的位置可能比较分散,导致总线网络中实际的布线较为复杂,线材的使用量较大,成本较高;并且,总线集线板上具有的接口的数量是固定的,当总线网络需要扩展,即需要连接的节点设备的数量大于总线集线板上的接口的数量时,需要更换总线集线板,这样,不仅不利于总线网络的扩展,还会进一步地增大成本。因此,如何减少总线网络的布线并提高总线网络的可扩展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点设备、总线网络及其连接方法,用以解决现有的总线网络存在布线复杂和可扩展性低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点设备,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其中,所述第一接口具有的引脚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接口具有的引脚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接口的各引脚的定义与所述第二接口的各引脚的定义相同,所述第一接口的各引脚与所述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电性连接。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节点设备中,所述第一接口的各引脚的接插件与所述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的接插件相同。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节点设备中,所述第一接口,包括:第一电源引脚、第一接地引脚、第一数据传输正性引脚和第一数据传输负性引脚;所述第二接口,包括:第二电源引脚、第二接地引脚、第二数据传输正性引脚和第二数据传输负性引脚;所述第一电源引脚与所述第二电源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接地引脚与所述第二接地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正性引脚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正性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负性引脚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负性引脚电性连接。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节点设备中,还包括:电源管理单元和数据传输单元;所述第一电源引脚与所述第二电源引脚都与所述电源管理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接地引脚与所述第二接地引脚都与所述电源管理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正性引脚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正性引脚都与所述数据传输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负性引脚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负性引脚都与所述数据传输单元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总线网络,包括:多个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节点设备、主控制器和终端电阻;各所述节点设备通过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的各引脚与另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连接的方式串联;位于串联的各所述节点设备的两端的其中一个节点设备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另一个节点设备与所述终端电阻并联。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总线网络中,距离所述主控制器最近的节点设备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总线网络的连接方法,包括:将各所述节点设备以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的各引脚与另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连接的方式串联;将位于串联的各所述节点设备的两端的其中一个节点设备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将另一个节点设备与所述终端电阻并联。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所述将位于串联的各所述节点设备的两端的其中一个节点设备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具体包括:将距离所述主控制器最近的节点设备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节点设备、总线网络及其连接方法,该节点设备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具有的引脚的数量与第二接口具有的引脚的数量相等,第一接口的各引脚的定义与第二接口的各引脚的定义相同,第一接口的各引脚与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电性连接;这样,在将多个该节点设备接入总线网络时,各节点设备可以通过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的各引脚与另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连接的方式串联,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各节点设备的工作性能,还可以减少布线,从而可以降低成本,并且,各节点设备之间串联,便于在总线网络中增加或减少节点设备,即只需将增加的节点设备串联在总线网络中或将某个节点设备去除后将其相邻的两个节点设备串联即可,可以提高总线网络的可扩展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总线网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节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总线网络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总线网络的连接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节点设备、总线网络及其连接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点设备,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其中,第一接口1具有的引脚的数量与第二接口2具有的引脚的数量相等(图2以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都具有四个引脚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接口1的各引脚的定义与第二接口2的各引脚的定义相同,第一接口1的各引脚与第二接口2中对应的引脚电性连接,即分别属于第一接口1与第二接口2的定义相同的两个引脚电性连接。在将多个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节点设备接入总线网络时,各节点设备可以通过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的各引脚与另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连接的方式串联,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各节点设备的工作性能,还可以减少布线,从而可以降低成本,并且,各节点设备之间串联,便于在总线网络中增加或减少节点设备,即只需将增加的节点设备串联在总线网络中或将某个节点设备去除后将其相邻的两个节点设备串联即可,可以提高总线网络的可扩展性。在具体实施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节点设备中,在利用接插件将各节点设备串联连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如下三种连接情况: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的各引脚与另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的各引脚电性连接;或,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二接口的各引脚与另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二接口的各引脚电性连接;或,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一接口的各引脚与另一个节点设备的第二接口的各引脚电性连接。在第一接口的各引脚的接插件与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的接插件不同时,上述三种连接情况需要三种不同的接插件,这样,会为总线网络的实际连接操作带来不便。基于此,较佳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节点设备中,可以将第一接口的各引脚的接插件与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的接插件设置为相同,这样,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完全相同,在总线网络的连接过程中,不需要区分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并且,连接各节点设备所使用的接插件也完全相同,为总线网络的实际连接操作带来极大地便利。在具体实施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节点设备中,如图2所示,第一接口1,具体可以包括:第一电源引脚11、第一接地引脚12、第一数据传输正性引脚13和第一数据传输负性引脚14;第二接口2,包括:第二电源引脚21、第二接地引脚22、第二数据传输正性引脚23和第二数据传输负性引脚24;其中,第一电源引脚11与第二电源引脚21定义相同,两者电性连接;第一接地引脚12与第二接地引脚22定义相同,两者电性连接;第一数据传输正性引脚13与第二数据传输正性引脚23定义相同,两者电性连接;第一数据传输负性引脚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其中,所述第一接口具有的引脚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接口具有的引脚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接口的各引脚的定义与所述第二接口的各引脚的定义相同,所述第一接口的各引脚与所述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其中,所述第一接口和/或所述第二接口,用于与其他节点设备进行串联连接或与总线网络中的部件进行电连接;其中,所述总线网络中的部件为主控制器或终端电阻;所述第一接口具有的引脚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接口具有的引脚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接口的各引脚的定义与所述第二接口的各引脚的定义相同,所述第一接口的各引脚的接插件与所述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的接插件相同,所述第一接口的各引脚与所述第二接口中对应的引脚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包括:第一电源引脚、第一接地引脚、第一数据传输正性引脚和第一数据传输负性引脚;所述第二接口,包括:第二电源引脚、第二接地引脚、第二数据传输正性引脚和第二数据传输负性引脚;所述第一电源引脚与所述第二电源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接地引脚与所述第二接地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正性引脚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正性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负性引脚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负性引脚电性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管理单元和数据传输单元;所述第一电源引脚与所述第二电源引脚都与所述电源管理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接地引脚与所述第二接地引脚都与所述电源管理单元电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卫王松柏刘正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欣奕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