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油棉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棉条带,棉条带内部设置有滤油网,所述棉条带和滤油网构成双层结构,所述棉条带和滤油网中间空间填充丝状高分子吸油材料;所述棉条带包括双层结构,外层为由无纺布过滤棉层,内层为活性炭层;所述滤油网所包围空间填充含有凝油剂和吸油材料的复合型溢油治理材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吸油和凝油的双重功能,棉条带包括由无纺布过滤棉层和活性炭层构成的双层结构,利用活性炭层发达的孔隙结构,构成一个强大吸附力场,活性炭层包括吸油液层,可以分解油脂,减少生成油膜薄膜的概率;内部填充的高分子吸油材表面有孔腔或裂槽,这样吸油材料在与油份接触时的表面积增大,在保证高吸油率的同时提升了吸油速率。(*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_种吸油棉条
本技术涉及材料领域,尤其是一种吸油棉条。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油类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由于操作失误或事故处置不当而发生的油污染,不仅时刻威胁着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而且造成降低油的可利用率,同时粘稠油脂表面形成薄膜,使得吸油工作更为困难。 吸油棉条作为主要的吸油产品之一,适用于大面积或多容量的泄漏使用,可先使用吸油棉来圈定泄漏范围并逐渐缩小泄漏范围。根据实际泄漏面积,选择适宜长度的吸油棉条,圈定时要确使棉条两端的接点重叠,形成泄漏物的强大屏障。然而,传统的吸油棉条多数只是对油进行吸收,吸收的油连同吸油产品一起丢弃,造成了油的浪费。 凝油剂能够将溢油快速凝结成固体或半固体块状,漂浮于水面便于机械打捞,它具有有效抑制油的扩散、毒性低、凝结油便于回收等优点,吸油产品与凝油剂有机的结合,可以显著提升油的再利用率,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 此外,传统的用于吸油棉条的吸油材料大多外表面光滑平整,这类吸油材料在吸油时,与油份的接触面积小,因此吸油速率慢,使得含油污水的治理时间延长,不满足工业对于油污快速大量吸附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吸油棉条,该棉条具有有棉条带和滤油网构成双层结构,具有吸油和凝油的双重功能,能减少油层表面生成薄膜的概率,此外,还具有高吸油性以及吸油速度快的优点。 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吸油棉条,包括棉条带,棉条带内部设置有滤油网,所述棉条带和滤油网构成双层结构,所述棉条带和滤油网中间空间填充丝状高分子吸油材料; 所述棉条带包括双层结构,外层为由无纺布过滤棉层,内层为活性炭层; 所述滤油网所包围空间填充含有凝油剂和吸油材料的复合型溢油治理材料。 优选的,所述双层结构通过超声波封压结合,超声波压点为正六边形,压点的压实面积占总面积的2_2.5%。 优选的,所述活性炭层孔隙内附着有有机油工业除油液薄层,所述除油液薄层含乳化剂、碳酸钠、三聚磷酸纳和硅酸纳。 优选的,所述除油液薄层厚度为20-50nm。 优选的,所述复合型溢油治理材料中的凝油剂为一种苯乙烯-丁烯嵌段共聚物,所述复合型溢油治理材料中的吸油剂为苄叉山梨糖醇类吸油凝胶。 优选的,所述高分子吸油材料为丝状高吸油性凝胶,所述高吸油性凝胶的亲油基将吸附油脂并将油脂贮存在所述凝胶内部的网络空间中,所述凝胶表面有形状和深度不规则孔腔或裂槽,所述孔腔或裂槽在凝胶表面分布不规则。 优选的,所述高分子吸油材料纤维直径为10-40 μπι。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具有棉条带和滤油网构成双层结构,具有吸油和凝油的双重功能;棉条带包括由无纺布过滤棉层和活性炭层构成的双层结构,利用活性炭层发达的孔隙结构,构成一个强大吸附力场,提升吸油速度;活性炭层包括吸油液层,可以分解油脂,能减少油层表面生成薄膜的概率;内部填充的高分子吸油材表面有孔腔或裂槽,这样吸油材料在与油份接触时的表面积增大,在保证高吸油率的同时提升了吸油速率,减小废油吸收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吸油棉条横截面示意图; 图2高分子吸油材料微观示意图。 图中:1-无纺布过滤棉层,2-活性炭层,3-滤油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吸油棉条,所述吸油棉条横截面如图1所示,包括棉条带,棉条带内部设置有滤油网3,所述棉条带和滤油网构成双层结构,所述棉条带和滤油网中间空间填充丝状高分子吸油材料; 所述棉条带包括双层结构,外层为由无纺布过滤棉层1,内层为活性炭层2 ;所述滤油网所包围空间填充含有凝油剂和吸油材料的复合型溢油治理材料。 优选的,所述双层结构通过超声波封压结合,超声波压点为正六边形,压点的压实面积占总面积的2%。 优选的,所述活性炭层孔隙内附着有有机油工业除油液薄层,所述除油液薄层含乳化剂、碳酸钠、三聚磷酸纳和硅酸纳。 优选的,所述除油液薄层厚度为20nm。 优选的,所述复合型溢油治理材料中的凝油剂为一种苯乙烯-丁烯嵌段共聚物,所述复合型溢油治理材料中的吸油剂为苄叉山梨糖醇类吸油凝胶。 优选的,所述高吸油性凝胶的亲油基将吸附油脂并将油脂贮存在所述凝胶内部的网络空间中,如图2所示,所述凝胶表面有形状和深度不规则孔腔或裂槽,所述孔腔或裂槽在凝胶表面分布不规则。 优选的,所述高分子吸油材料纤维直径为10 μ mo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吸油棉条,包括棉条带,棉条带内部设置有滤油网,所述棉条带和滤油网构成双层结构,所述棉条带和滤油网中间空间填充丝状高分子吸油材料; 所述棉条带包括双层结构,外层为由无纺布过滤棉层,内层为活性炭层; 所述滤油网所包围空间填充含有凝油剂和吸油材料的复合型溢油治理材料。 优选的,所述双层结构通过超声波封压结合,超声波压点为正六边形,压点的压实面积占总面积的2.5%。 优选的,所述活性炭层孔隙内附着有有机油工业除油液薄层,所述除油液薄层含乳化剂、碳酸钠、三聚磷酸纳和硅酸纳。 优选的,所述除油液薄层厚度为50nm。 优选的,所述复合型溢油治理材料中的凝油剂为一种苯乙烯-丁烯嵌段共聚物,所述复合型溢油治理材料中的吸油剂为苄叉山梨糖醇类吸油凝胶。 优选的,所述高吸油性凝胶的亲油基将吸附油脂并将油脂贮存在所述凝胶内部的网络空间中,所述凝胶表面有形状和深度不规则孔腔或裂槽,所述孔腔或裂槽在凝胶表面分布不规则。 优选的,所述高分子吸油材料纤维直径为40 μ mo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油棉条,其特征在于,包括棉条带,棉条带内部设置有滤油网,所述棉条带和滤油网构成双层结构,所述棉条带和滤油网中间空间填充丝状高分子吸油材料;所述棉条带包括双层结构,外层为由无纺布过滤棉层,内层为活性炭层;所述滤油网所包围空间填充含有凝油剂和吸油材料的复合型溢油治理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油棉条,其特征在于,包括棉条带,棉条带内部设置有滤油网,所述棉条带和滤油网构成双层结构,所述棉条带和滤油网中间空间填充丝状高分子吸油材料; 所述棉条带包括双层结构,外层为由无纺布过滤棉层,内层为活性炭层; 所述滤油网所包围空间填充含有凝油剂和吸油材料的复合型溢油治理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吸油棉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结构通过超声波封压结合,超声波压点为正六边形,压点的压实面积占总面积的2-2.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一种吸油棉条,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龙,王菊霞,王菊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贝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