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混合互锁防盗报警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8830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2 0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电混合互锁防盗报警锁,它的异步互锁安装于前后锁芯及锁体中,用顶推柱打开,隐形钥匙或隐形连接与中心钥匙和后锁芯断开、前后锁芯完全断开、顶针和锁针横向锁死锁持柱、电子遥控装置隐形而中断电磁铁的供电电路、前后锁芯异步旋转报警,实现了集机电互锁、机械互锁、连接隐形、异步报警于一体;使盗贼和开锁王无法打开互锁装置和转动后锁芯,即使使用手电钻把前锁芯和后锁芯都钻没了,用夹子之类的工具转动了连接舌,而转动触点没有与固定触点接触而不能够接通电磁铁的供电电路,不能够打开保险锁横,再加上电磁铁的供电电路中还有电子遥控装置中断了供电电路,更不能够打开保险锁横,起到了切底的防盗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电混合互锁防盗报警锁
本技术涉及防盗锁领域的一种机电混合互锁防盗报警锁。
技术介绍
现在使用的防盗锁有很多种,但基本上都是采用的钥匙旋转来带动锁舌打开防盗锁,没有互锁装置、机电互锁和报警装置相结合结合的防盗锁,致使盗贼或者是开锁王很容易就打开了防盗锁。盗贼和开锁王打不开的防盗锁在目前还基本上没有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涉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盗贼和开锁王打不开的的集异步互锁、异步报警、自锁和机电互锁结合为一体的高安全性的防盗锁的制造及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机电混合互锁防盗报警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步互锁安装于前锁芯的同步导孔、后锁芯的异步锁孔和锁体的异步承孔组成的通道中,用专配钥匙的顶推柱打开;所述的互锁装置安装于锁持柱上的锁针孔与锁体上的互锁孔和锁止孔组成的通道中,通过互锁顶打开;所述的隐形钥匙或隐形连接隐藏于前锁芯内的隐形孔中;所述的后锁芯活动安装在前锁芯的后端部,连接舌活动安装在后锁芯的后端部,连接舌穿过锁体的后端部的过孔后与联动机构相连,联动机构与锁舌相连;所述的连接舌上的转动触点与过孔内的固定触点或后锁芯上的转动触点与锁芯孔的后端部的固定触点与电子遥控装置连接于电磁铁的供电电路中,供电电路与电源连接,电磁铁的铁芯与保险锁横连接,组成电动保险防盗系统,在所述的异步报警机电混合多段隐形防盗锁中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所述的主触点和副触点与继电器和报警器连接于异步报警系统的供电电路中,供电电路与电源连接,在所述的异步报警机电混合多段隐形防盗锁中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所述的电源可以是电池,也可以是普通照明电源或动力电源。 所述的固定壳内有锁体,锁体内有前锁芯、后锁芯、互锁孔和异步承孔;所述的前锁芯和后锁芯在锁芯孔内,前锁芯和后锁芯组成锁芯,前锁芯在后锁芯的前端;所述的互锁孔在锁芯孔的外面,与锁芯孔平行,与锁持孔垂直贯通;所述的异步承孔是承孔或盲孔,在锁芯孔的后端部、在后锁芯的后端部后面的锁体内,与后锁芯上的异步锁孔在异步锁止状态下与异步锁孔相互贯通。 所述的主触点固定在后锁芯的前端部,副触点固定在前锁芯的后端部;所述的固定触点固定在锁体后端部的过孔内或锁芯孔后端部的端面上,转动触点可以固定在后锁芯的后面或圆柱面,转动触点也可以固定在连接舌上;所述的后锁芯是柱体,后锁芯的后端的中心处固定有连接舌穿过锁体后面的过孔,后锁芯的旋转中心的前端有凹陷的多边形连接孔,后锁芯旋转的外缘部分的连接孔以外的空档处有异步锁孔贯穿后锁芯的前后端面。 所述的前锁芯内有同步导孔,同步导孔在前锁芯转旋的外缘部分的专配钥匙孔以外的空档处贯穿前锁芯的前后端面; 所述的前锁芯内可以有或没有隐形钥匙或隐形连接;前锁芯内有隐形钥匙或隐形连接时,前锁芯内有隐形孔;前锁芯内没有隐形钥匙或隐形连接时,前锁芯内没有隐形孔;所述的前锁芯内有专配钥匙孔或前锁芯内有专配钥匙孔和隐形孔;所述的前锁芯内有专配钥匙孔和隐形孔时,专配钥匙孔在前、隐形孔在后,隐形孔内隐藏有隐形钥匙或隐形连接,开锁时中心钥匙插入专配钥匙孔后进入隐形孔内推动隐形钥匙或隐形连接进入后锁芯上的连接孔与后锁芯连接,隐形钥匙遮挡露出隐形孔内的的锁持头,隐形连接在隐形孔内的部分没有锁持头;所述的专配钥匙孔占据前锁芯内的中心孔的全部时,开锁时中心钥匙插入专配钥匙孔后再插入后锁芯上的连接孔与后锁芯连接。 所述的锁体和前锁芯上有锁持孔和锁止孔;所述的锁持孔在锁体和锁芯上与锁芯孔垂直,锁芯上的锁持孔与锁体上的锁持孔成直线贯通;所述的锁止孔在前锁芯和锁体上与互锁孔垂直贯通,前锁芯上的锁止孔与锁体上的锁止孔成直线贯通;所述的锁持孔内有锁持弹簧、锁持柱和锁持头,部分或全部锁持柱上有顶针孔;所述的锁止孔在锁体和前锁芯上,从锁体通向前锁芯至专配钥匙孔,锁止孔内安装有锁持头和互锁顶,锁持头在内、互锁顶在外,互锁顶的下端与抵针接触并配合。 所述的异步互锁包括异步承孔、异步锁孔、同步导孔、异步弹簧、异步锁头、传送柱、推杆,异步弹簧安装在异步承孔内,异步锁头和传送柱安装于异步锁孔中,推杆安装于同步导孔中;所述的异步锁孔内有异步锁头和传送柱或有传送柱和推杆,在异步锁头的后面有异步弹簧,在传送柱或异步锁头的前面有推杆;所述的异步锁头在异步承孔内或异步锁头能够同时在异步锁孔内和异步承孔内,在中心钥匙插入专配钥匙孔内旋转而开锁时,异步锁头在异步承孔内,异步锁孔内有传送柱和推杆;在静态的锁止状态下或不用专配钥匙开锁时,异步锁头的一端在异步锁孔内,另一端在异步承孔内,异步锁孔内有异步锁头和传送柱; 所述的专配钥匙包括中心钥匙和顶推柱及钥匙柄,中心钥匙和顶推柱固定在钥匙柄上;所述的顶推柱是柱体,中心钥匙是钥匙,钥匙柄是钥匙的柄部;所述的中心钥匙长度比专配钥匙孔的长度长,中心钥匙的长度比专配钥匙孔长的部分用来直接插入连接孔或用来推动隐形钥匙插入连接孔或用来推动隐形连接插入连接孔;所述的钥匙柄上可以有电子遥控装置的遥控开关,也可以没有电子遥控装置的遥控开关;为了迷惑盗贼,增加开锁难度,在前锁芯上设有或不设假性的同步导孔,只有在前锁芯上设有假性的同步导孔时,专配钥匙上才可以有假性的顶推柱或没有假性的顶推柱。 所述的互锁装置包括锁止孔、互锁顶、互锁孔、互锁弹簧、顶针、锁针、抵针、锁针孔;所述的互锁弹簧、顶针、锁针、抵针在互锁孔和锁针孔内的安装顺序是:抵针的前部的斜面顶在互锁顶下部的斜面上,抵针的后面依次是锁针、顶针的重复顺序,在最后一个锁针的后面有顶针,其后面有互锁弹簧顶压;所述的锁针和顶针在中心钥匙未插入专配钥匙孔内的自然状态时,互锁孔与锁针孔连成一个直线通道,互锁弹簧顶推顶针和锁针及抵针,使顶针和锁针的一部分在锁针孔内,另一部分在互锁孔内锁定锁持柱,使锁持头和锁持柱无法后退而被锁死。 所述的互锁孔与顶针孔在自然的锁止状态下连成一个直线通道,在这个直线通道中有互锁弹簧、顶针、锁针、抵针,这个直线通道与锁持孔垂直贯通、与锁止孔相通;所述的互锁孔与顶针孔在锁开启的状态下不在一个直线通道上,互锁孔与顶针孔各自独立而中断通道。 所述的锁针孔在锁持柱上,锁针孔内有锁针或锁针孔内有锁针和顶针,锁针孔内有锁针和顶针时,锁针和顶针在锁针孔内能够前后滑动;所述的锁针和顶针在中心钥匙未插入专配钥匙孔内的自然状态下,锁针孔内有锁针和顶针,锁针和顶针的一端在锁针孔内,另一端在互锁孔内,超过锁针孔的部分在互锁孔内,限制了锁持柱的移动;所述的锁针和顶针在中心钥匙插入专配钥匙孔内的开启状态下,互锁孔与锁针孔不在一个直线通道上,锁针孔内只有锁针,锁针完全在锁针孔内,顶针完全在互锁孔内,此时锁持柱可以在锁持孔内来回移动。 所述的电动保险防盗系统包括固定触点、转动触点、电子遥控装置、电磁铁、保险锁横、电电源;所述的固定触点固定在后锁体上或固定壳的后面部分上,转动触点固定在后锁芯上,转动触点与固定触点采用错位安装,转动触点与固定触点配合成为一组断开或接通的触点,转动触点在后锁芯转动时才能够与固定触点接通。所述的前锁芯转动而后锁芯不转动时,因后锁芯没有旋转而使固定触点与转动触点不能够接通电磁铁的供电电路,不能够打开保险锁横;所述的前锁芯与后锁芯同时转动转动时,因后锁芯旋转而接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电混合互锁防盗报警锁,其特征在于:异步互锁安装于前锁芯的同步导孔(24)、后锁芯的异步锁孔(26)和锁体的异步承孔(19)中,用专配钥匙的顶推柱(31)打开;所述的机电混合互锁防盗报警锁的互锁装置安装于锁持柱(5)上的锁针(16)孔与锁体(2)上的互锁孔(13)和锁止孔组成的通道中,通过互锁顶(18)打开;隐形钥匙(11)或隐形连接(12)隐藏于前锁芯(3)内的隐形孔中;所述的后锁芯(7)活动安装在前锁芯(3)的后端部,连接舌(9)活动安装在后锁芯(7)的后端部,连接舌(9)穿过锁体(2)的后端部的过孔后与联动机构相连,联动机构与锁舌相连;所述的连接舌(9)上的转动触点(22)与过孔内的固定触点(22)或后锁芯(7)上的转动触点(22)与锁芯孔的后端部的固定触点(22)与电子遥控装置连接于电磁铁的供电电路中,供电电路与电源连接,电磁铁的铁芯与保险锁横连接,组成电动保险防盗系统,在机电混合互锁防盗报警锁中有,或者没有;主触点(20)和副触点(21)与继电器和报警器连接于异步报警系统的供电电路中,供电电路与电源连接,在机电混合互锁防盗报警锁中有,或者没有;电源是电池,或者是普通照明电源或动力电源;固定壳(1)内有锁体(2),锁体(2)内有前锁芯(3)、后锁芯(7)、互锁孔(13)和异步承孔(19);前锁芯(3)和后锁芯(7)在锁芯孔内,前锁芯(3)和后锁芯(7)组成锁芯,前锁芯(3)在后锁芯(7)的前端;互锁孔(13)在锁芯孔的外面,与锁芯孔平行,与锁持孔垂直贯通;异步承孔(19)是承孔或盲孔,在锁芯孔的后端部、在后锁芯(7)的后端部后面的锁体(2)内,与后锁芯(7)上的异步锁孔(26)在异步锁止状态下与异步锁孔(26)相互贯通;主触点(20)固定在后锁芯(7)的前端部,副触点(21)固定在前锁芯(3)的后端部;固定触点(22)固定在锁体(2)后端部的过孔内或锁芯孔后端部的端面上,转动触点(22)固定在后锁芯(7)的后面或圆柱面,转动触点(22)或者固定在连接舌(9)上;后锁芯(7)是柱体,后锁芯(7)的后端的中心处固定有连接舌(9)穿过锁体(2)后面的过孔,后锁芯(7)的旋转中心的前端有凹陷的多边形连接孔(8),后锁芯(7)旋转的外缘部分的连接孔(8)以外的空档处有异步锁孔(26)贯穿后锁芯(7)的前后端面;前锁芯(3)内有同步导孔(24),同步导孔(24)在前锁芯转旋的外缘部分的专配钥匙孔以外的空档处贯穿前锁芯(3)的前后端面;前锁芯(3)内有或没有隐形钥匙(11)或隐形连接(12);前锁芯(3)内有隐形钥匙(11)或隐形连接(12)时,前锁芯(3)内有隐形孔;前锁芯(3)内没有隐形钥匙(11)或隐形连接(12)时,前锁芯(3)内没有隐形孔;前锁芯(3)内有专配钥匙孔或前锁芯(3)内有专配钥匙孔和隐形孔;前锁芯(3)内有专配钥匙孔和隐形孔时,专配钥匙孔在前、隐形孔在后,隐形孔内隐藏有隐形钥匙(11)或隐形连接(12),开锁时中心钥匙插入专配钥匙孔后进入隐形孔内推动隐形钥匙(11)或隐形连接(12)进入后锁芯(7)上的连接孔(8)与后锁芯(7)连接,隐形钥匙(11)遮挡露出隐形孔内的的锁持头(4),隐形连接(12)在隐形孔内的部分没有锁持头(4);专配钥匙孔占据前锁芯(3)内的中心孔的全部时,开锁时中心钥匙插入专配钥匙孔后再插入后锁芯(7)上的连接孔(8)与后锁芯(7)连接;锁体(2)和前锁芯(3)上有锁持孔和锁止孔;锁持孔在锁体(2)和锁芯上与锁芯孔垂直,锁芯上的锁持孔与锁体(2)上的锁持孔成直线贯通;锁止孔在前锁芯(3)和锁体(2)上与互锁孔(13)垂直贯通,前锁芯(3)上的锁止孔与锁体(2)上的锁止孔成直线贯通;锁持孔内有锁持弹簧(6)、锁持柱(5)和锁持头(4),部分或全部锁持柱(5)上有顶针(15)孔;锁止孔在锁体(2)和前锁芯(3)上,从锁体(2)通向前锁芯(3)至专配钥匙孔,锁止孔内安装有锁持头(4)和互锁顶(18),锁持头(4)在内、互锁顶(18)在外,互锁顶(18)的下端与抵针(17)接触并配合;异步互锁包括异步承孔(19)、异步锁孔(26)、同步导孔(24)、异步弹簧(29)、异步锁头(28)、传送柱(27)、推杆(25),异步弹簧(29)安装在异步承孔(19)内,异步锁头(28)和传送柱(27)安装于异步锁孔(26)中,推杆(25)安装于同步导孔(24)中;异步锁孔(26)内有异步锁头(28)和传送柱(27)或有传送柱(27)和推杆(25),在异步锁头(28)的后面有异步弹簧(29),在传送柱(27)或异步锁头(28)的前面有推杆(25);异步锁头(28)在异步承孔(19)内或异步锁头(28)能够同时在异步锁孔(26)内和异步承孔(19)内,在中心钥匙(30)插入专配钥匙孔内旋转而开锁时,异步锁头(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电混合互锁防盗报警锁,其特征在于:异步互锁安装于前锁芯的同步导孔(24)、后锁芯的异步锁孔(26)和锁体的异步承孔(19)中,用专配钥匙的顶推柱(31)打开;所述的机电混合互锁防盗报警锁的互锁装置安装于锁持柱(5)上的锁针(16)孔与锁体(2)上的互锁孔(13)和锁止孔组成的通道中,通过互锁顶(18)打开;隐形钥匙(11)或隐形连接(12)隐藏于前锁芯(3)内的隐形孔中;所述的后锁芯(7)活动安装在前锁芯(3)的后端部,连接舌(9)活动安装在后锁芯(7)的后端部,连接舌(9)穿过锁体(2)的后端部的过孔后与联动机构相连,联动机构与锁舌相连;所述的连接舌(9)上的转动触点(22)与过孔内的固定触点(22)或后锁芯(7)上的转动触点(22)与锁芯孔的后端部的固定触点(22)与电子遥控装置连接于电磁铁的供电电路中,供电电路与电源连接,电磁铁的铁芯与保险锁横连接,组成电动保险防盗系统,在机电混合互锁防盗报警锁中有,或者没有;主触点(20)和副触点(21)与继电器和报警器连接于异步报警系统的供电电路中,供电电路与电源连接,在机电混合互锁防盗报警锁中有,或者没有;电源是电池,或者是普通照明电源或动力电源;固定壳(I)内有锁体(2),锁体(2)内有前锁芯(3)、后锁芯(7)、互锁孔(13)和异步承孔(19 );前锁芯(3 )和后锁芯(7 )在锁芯孔内,前锁芯(3 )和后锁芯(7 )组成锁芯,前锁芯(3 )在后锁芯(7)的前端;互锁孔(13)在锁芯孔的外面,与锁芯孔平行,与锁持孔垂直贯通;异步承孔(19)是承孔或盲孔,在锁芯孔的后端部、在后锁芯(7)的后端部后面的锁体(2)内,与后锁芯(7)上的异步锁孔(26)在异步锁止状态下与异步锁孔(26)相互贯通; 主触点(20)固定在后锁芯(7)的前端部,副触点(21)固定在前锁芯(3)的后端部;固定触点(22)固定在锁体(2)后端部的过孔内或锁芯孔后端部的端面上,转动触点(22)固定在后锁芯(7)的后面或圆柱面,转动触点(22)或者固定在连接舌(9)上;后锁芯(7)是柱体,后锁芯(7)的后端的中心处固定有连接舌(9)穿过锁体(2)后面的过孔,后锁芯(7)的旋转中心的前端有凹陷的多边形连接孔(8),后锁芯(7)旋转的外缘部分的连接孔(8)以外的空档处有异步锁孔(26)贯穿后锁芯(7)的前后端面; 前锁芯(3)内有同步导孔(24),同步导孔(24)在前锁芯转旋的外缘部分的专配钥匙孔以外的空档处贯穿前锁芯(3)的前后端面; 前锁芯(3)内有或没有隐形钥匙(11)或隐形连接(12);前锁芯(3)内有隐形钥匙(11)或隐形连接(12)时,前锁芯(3)内有隐形孔;前锁芯(3)内没有隐形钥匙(11)或隐形连接(12)时,前锁芯(3)内没有隐形孔;前锁芯(3)内有专配钥匙孔或前锁芯(3)内有专配钥匙孔和隐形孔;前锁芯(3)内有专配钥匙孔和隐形孔时,专配钥匙孔在前、隐形孔在后,隐形孔内隐藏有隐形钥匙(11)或隐形连接(12),开锁时中心钥匙插入专配钥匙孔后进入隐形孔内推动隐形钥匙(11)或隐形连接(12)进入后锁芯(7)上的连接孔(8)与后锁芯(7)连接,隐形钥匙(11)遮挡露出隐形孔内的的锁持头(4),隐形连接(12)在隐形孔内的部分没有锁持头(4);专配钥匙孔占据前锁芯(3)内的中心孔的全部时,开锁时中心钥匙插入专配钥匙孔后再插入后锁芯(7)上的连接孔(8)与后锁芯(7)连接; 锁体(2)和前锁芯(3)上有锁持孔和锁止孔;锁持孔在锁体(2)和锁芯上与锁芯孔垂直,锁芯上的锁持孔与锁体(2)上的锁持孔成直线贯通;锁止孔在前锁芯(3)和锁体(2)上与互锁孔(13)垂直贯通,前锁芯(3)上的锁止孔与锁体(2)上的锁止孔成直线贯通;锁持孔内有锁持弹簧(6 )、锁持柱(5 )和锁持头(4),部分或全部锁持柱(5 )上有顶针(15 )孔;锁止孔在锁体(2)和前锁芯(3)上,从锁体(2)通向前锁芯(3)至专配钥匙孔,锁止孔内安装有锁持头(4)和互锁顶(18 ),锁持头(4)在内、互锁顶(18 )在外,互锁顶(18 )的下端与抵针(17)接触并配合; 异步互锁包括异步承孔(19)、异步锁孔(26)、同步导孔(24)、异步弹簧(29)、异步锁头(28)、传送柱(27)、推杆(25),异步弹簧(29)安装在异步承孔(19)内,异步锁头(28)和传送柱(27)安装于异步锁孔(26)中,推杆(25)安装于同步导孔(24)中;异步锁孔(26)内有异步锁头(28 )和传送柱(27 )或有传送柱(27 )和推杆(25 ),在异步锁头(28 )的后面有异步弹簧(29 ),在传送柱(27 )或异步锁头(28 )的前面有推杆(25 );异步锁头(28 )在异步承孔(19)内或异步锁头(28)能够同时在异步锁孔(26)内和异步承孔(19)内,在中心钥匙(30)插入专配钥匙孔内旋转而开锁时,异步锁头(28 )在异步承孔(19 )内,异步锁孔(26 )内有传送柱(27)和推杆(25);在静态的锁止状态下或不用专配钥匙开锁时,异步锁头(28)的一端在异步锁孔(26)内,另一端在异步承孔(19)内,异步锁孔(26)内有异步锁头(28)和传送柱(27); 专配钥匙包括中心钥匙(30)和顶推柱(31)及钥匙柄(32),中心钥匙(3030)和顶推柱(31)固定在钥匙柄(32)上;顶推柱(31)是柱体,中心钥匙(30)是钥匙,钥匙柄(32)是钥匙的柄部;中心钥匙(30)长度比专配钥匙孔的长度长,中心钥匙(30)的长度比专配钥匙孔长的部分用来直接插入连接孔(8)者用来推动隐形钥匙(11)插入连接孔或用来推动隐形连(12)接插入连接孔;钥匙柄(32)上有电子遥控装置的遥控开关,或者没有电子遥控装置的遥控开关;为了迷惑盗贼,增加开锁难度,在前锁芯(3)上设有或不设假性的同步导孔(24),只有在前锁芯(3)上设有假性的同步导孔(24)时,专配钥匙上才有假性的顶推柱(31)或没有假性的顶推柱(31); 互锁装置包括锁止孔、互锁顶(18)、互锁孔(13)、互锁弹簧(14)、顶针(15)、锁针(16)、抵针(17)、锁针(16)孔;互锁弹簧(14)、顶针(15)、锁针(16)、抵针(17)在互锁孔(13)和锁针(16)孔内的安装顺序是:抵针(17)的前部的斜面顶在互锁顶(18)下部的斜面上,抵针(17)的后面依次是锁针(16)、顶针(15)的重复顺序,在最后一个锁针(16)的后面有顶针(15),其后面有互锁弹簧(14)顶压;锁针(16)和顶针(15)在中心钥匙未插入专配钥匙孔内的自然状态时,互锁孔(13)与锁针(16)孔连成一个直线通道,互锁弹簧(14)顶推顶针(15)和锁针(16)及抵针(17),使顶针(15)和锁针(16)的一部分在锁针(16)孔内,另一部分在互锁孔(13)内锁定锁持柱(5),使锁持头(4)和锁持柱(5)无法后退而被锁死; 互锁孔(13)与顶针(15)孔在自然的锁止状态下连成一个直线通道,在这个直线通道中有互锁弹簧(14)、顶针(15)、锁针(16)、抵针(17),这个直线通道与锁持孔垂直贯通、与锁止孔相通;互锁孔(13)与顶针(15)孔在锁开启的状态下不在一个直线通道上,互锁孔(13 )与顶针(15 )孔各自独立而中断通道; 锁针(16 )孔在锁持柱(5 )上,锁针(16 )孔内有锁针(16 )或锁针(16 )孔内有锁针(16 )和顶针(15),锁针(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虹仪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喜植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