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子湘专利>正文

机动车夜间会车变光自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8145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机动车夜间会车变光自控器,它改现有技术的“点电平”控制模式为“区间电平”延时恢复控制模式,它具有高抗干扰,高稳定性的自动变光装置,适用于机动车在夜间行车会车时自动远—近光变换用。(*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动车应用领域,是一种机动车夜间会车变光自控器。现有的机动车夜间会车变光自控器,均采用“点电平”控制模式,存在有抗干扰能力低,稳定性差、不实用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缺点,适于实用的机动车夜间会车变光自控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改现有技术中的“点电平”控制模式为“区间电平”延时恢复控制模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自控器接收目标车光信号波形图,图1(b)是自控器输出波形图,图1(c)自控器输出原理框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附图4、5、6、7为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图图3为本技术的探头结构示意图,其中(a)(b)(c)分别为探头的正视、腑视图和E-E向剖视图。见图1,其中LX为照度,U为电压、T为时间、A为起控照度、B为恢复照度、C为远光状态、D为近光状态、τ为延时时间。见图2,其中IC为集成块,且IC1~4为运算放大器,IC5为时基电路(型号为555),IC6为稳压电源,BG为三极管和二极管,且BG3、BG4为对管,F为电阻,C为电容。见图3,其中X为盲区角,d为红外光学滤色片,α、β为倾角,φ为园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夜间会车变光自控器,其特征在于它改现有技术中的“点电平”控制电路为“区间电平”延时恢复控制电路,且“区间电平”延时恢复控制电路由集成块运算放大器1C↓[2~4],二极管BG↓[6~8],电阻R↓[9]、R↓[11~17]以及电容C↓[4]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子湘
申请(专利权)人:徐子湘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6[中国|海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