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74257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30 11:30
电力转换装置包括:功率半导体组件(300U、300V、300W);形成第一流路的第一流路形成体(110);形成第二流路的第二流路形成体(401);搭载第二流路形成体的第一基板(400);驱动电路板(200);和壳体(101),驱动电路板(200)配置成驱动电路的搭载面与第二流路形成体(401)的侧壁相对,第二流路形成体(401)形成收纳功率半导体组件(300U、300V、300W)的收纳空间,第二流路形成体(401)还在与驱动电路的搭载面相对的侧壁形成与收纳空间相连的插入口,功率半导体组件(300U、300V、300W)具有通过插入口与驱动电路板(200)连接的控制端子,第一流路形成体(110)固定在壳体(101),通过这种结构来实现电力转换装置进一步的组装性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力转换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或者将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的电力转换装置,特别涉及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的电力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伴随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电动车的小型化,也要求用于这些汽车的电力转换装置的小型化。另外,要求实现电力转换装置的小型化和组装性的提高这两者。即,在电力转换装置内,确保用于插入用于电力转换装置的组装的工具等的空间等,与电力转换装置的小型化相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将功率半导体组件和电容器组件组装到电力转换装置后,利用焊接(熔接)将功率半导体组件的端子和电容器组件的端子连接,或者,利用软钎焊材料将驱动器电路板和功率半导体组件连接。但是,要求电力转换装置的组装性进一步提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1755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以,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实现电力转换装置的组转性的进一步提高。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将直流电流转换为交流电流的功率半导体元件的功率半导体组件;形成使冷却制冷剂流过的第一流路的第一流路形成体;形成使冷却制冷剂流过的第二流路的第二流路形成体;搭载上述第二流路形成体的第一基板;驱动电路板,其搭载有输出用于驱动上述功率半导体元件的驱动信号的驱动电路;壳体,其收纳上述功率半导体组件、上述第一流路形成体、上述第二流路形成体、上述第一基板和上述驱动电路板,上述驱动电路板配置成上述驱动电路的搭载面与上述第二流路形成体的侧壁相对,上述第二流路形成体形成收纳上述功率半导体组件的收纳空间,上述第二流路形成体还在与上述驱动电路的搭载面相对的上述侧壁形成与上述收纳空间相连的插入口,上述功率半导体组件具有通过上述插入口与上述驱动电路板连接的控制端子,上述第一流路形成体固定在上述壳体,上述第一流路形成体还形成与上述第一流路相连的开口部,上述第一基板封闭上述开口部并且与上述第一流路形成体连接,上述第一基板还形成将上述第一流路与上述第二流路相连的第一贯通孔。专利技术效果利用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电力转换装置的组装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力转换装置100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力转换装置100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配置在图2所示的第一流路形成体110和盖体107之间的电气部件的放大立体图。图4是配置在图2所示的第一基板400和第二流路形成体401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从图4的箭头A方向看到的第一基板400的外观立体图。图6是壳体101和第一流路形成体110的外观立体图。图7是表示将第一基板400等收纳在壳体101中的工序的外观立体图。图8是将图1所示的电力转换装置100的盖体107和盖体108取下的从B面的箭头方向看到的截面图。图9是将图1所示的电力转换装置100的盖体107和盖体108取下的从C面的箭头方向看到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力转换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在各图中,对相同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重复的说明省略。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力转换装置100的外观立体图。壳体101收纳后述的功率半导体组件300U等。出口配管103将冷却制冷剂排出到电力转换装置100的外部。出口配管103配置在壳体侧面101A的高度方向上正中的周边。入口配管102(参照图2)配置在与壳体侧面101A相反侧形成的壳体侧面101B的高度方向上的正中的周边。入口配管102将冷却制冷剂导入电力转换装置100的内部。壳体101在壳体侧面101C形成开口部105。交流汇流条104U、交流汇流条104V和交流汇流条104W经由该开口部105从壳体101的内部向壳体101的外部突出。交流汇流条104U是传递U相的交流电流的导体部件,交流汇流条104V是传递V相的交流电流的导体部件,交流汇流条104W是传递W相的交流电流的导体部件。而且,壳体101在壳体侧面101A形成开口部106。该开口部106形成在与交流汇流条104U和其它导体的连接部、交流汇流条104V和其它导体的连接部以及交流汇流条104W和其它的导体的连接部相对的位置。由此,操作者和操作机器人能够经由该开口部106进行交流汇流条和其它的导体的连接操作。盖体107封闭形成在壳体101的上部的第一插入口109(参照图2)。第一插入口109形成为用于收纳后述的功率半导体组件300U等。盖体108封闭形成在壳体101的下部的第二插入口(未图示)。第二插入口形成为用于收纳后述的DCDC转换器900。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力转换装置100主要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车。该车辆系统的一个例子记载于日本特开2011-217550号公报。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力转换装置100因实现其效果也可以用于其它的用途。例如也可以用于以生产性提高、冷却性能提高为目的的冷藏库、空气调节器的家电用逆变器。另外,也可以用于使用环境与车辆用逆变器类似的工业设备用逆变器。图2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力转换装置100的分解立体图。第一流路形成体110配置在壳体101的高度方向上的正中的周边。第一流路形成体110与入口配管102和出口配管103连接。第一流路形成体110和盖体107之间配置有第一基板400、第二流路形成体401、功率半导体组件300U至300W、电容器组件500、驱动电路板200和控制电路板600等。后述的功率半导体组件300U至300W将直流电流转换为交流电流。后述的电容器组件500将直流电压平滑化。驱动电路板200搭载输出用于驱动功率半导体组件300U至300W的驱动信号的驱动电路。控制电路板600搭载对驱动电路板200输出用于控制功率半导体组件300U至300W的控制信号的控制电路。这些电路系统的一个例子记载于日本特开2011-217550号公报。第一流路形成体110和盖体108之间配置有DCDC转换器900。DCDC转换器900对直流电压进行转换。该DCDC转换器900的电路系统的一个例子记载于日本专利公报4643695号。图1中所示的开口部106被盖体111封闭。图3是配置在图2所示的第一流路形成体110和盖体107之间的电气部件的放大立体图。图4是图2所示的第一基板400和第二流路形成体401的放大立体图。第二流路形成体401搭载在第一基板400。这些第二流路形成体401和第一基板400可以为了提高生产性和导热性而形成为一体。如图4所示,第二流路形成体401形成收纳功率半导体组件300U至300W的收纳空间402。另外,第二流路形成体401在侧壁401A形成与收纳空间402相连的插入口403。本实施方式中,该收纳空间402作为用于使冷却制冷剂流过的流路发挥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插入口403是用于插入功率半导体组件300U至300W这三者的一个插入口,但也可以设置在多个功率半导体组件的每个中。第一基板400具有用于固定电容器组件500的多个支承部件404。电容器组件500由多个支承部件404在与第一基板400热连接的状态下固定在第一基板400。由此,在电容器组件500产生的热量被传递至第一基板400,能够将电容器组件500冷却。如图3所示,第二基板601搭载控制电路板600。第二基板601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力转换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将直流电流转换为交流电流的功率半导体元件的功率半导体组件;形成使冷却制冷剂流过的第一流路的第一流路形成体;形成使冷却制冷剂流过的第二流路的第二流路形成体;搭载所述第二流路形成体的第一基板;驱动电路板,其搭载有输出用于驱动所述功率半导体元件的驱动信号的驱动电路;壳体,其收纳所述功率半导体组件、所述第一流路形成体、所述第二流路形成体、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驱动电路板,所述驱动电路板配置成所述驱动电路的搭载面与所述第二流路形成体的侧壁相对,所述第二流路形成体形成收纳所述功率半导体组件的收纳空间,所述第二流路形成体还在与所述驱动电路的搭载面相对的所述侧壁形成与所述收纳空间相连的插入口,所述功率半导体组件具有通过所述插入口与所述驱动电路板连接的控制端子,所述第一流路形成体固定在所述壳体,所述第一流路形成体还形成与所述第一流路相连的开口部,所述第一基板封闭所述开口部并且与所述第一流路形成体连接,所述第一基板还形成将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相连的第一贯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9.28 JP 2012-2154561.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将直流电流转换为交流电流的功率半导体元件的功率半导体组件;形成使冷却制冷剂流过的第一流路的第一流路形成体;形成使冷却制冷剂流过的第二流路的第二流路形成体;搭载所述第二流路形成体的第一基板;驱动电路板,其搭载有输出用于驱动所述功率半导体元件的驱动信号的驱动电路;壳体,其收纳所述功率半导体组件、所述第一流路形成体、所述第二流路形成体、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驱动电路板,所述驱动电路板配置成所述驱动电路的搭载面与所述第二流路形成体的侧壁相对,所述第二流路形成体形成收纳所述功率半导体组件的收纳空间,所述第二流路形成体还在与所述驱动电路的搭载面相对的所述侧壁形成与所述收纳空间相连的插入口,所述功率半导体组件具有通过所述插入口与所述驱动电路板连接的控制端子,所述第一流路形成体固定在所述壳体,所述第一流路形成体还形成与所述第一流路相连的开口部,所述第一基板封闭所述开口部并且与所述第一流路形成体连接,所述第一基板还形成将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相连的第一贯通孔,在所述第一基板形成有将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相连的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一流路形成体具有与所述第一基板接触并且配置在所述第一贯通孔和所述第二贯通孔之间的分隔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直流电压平滑化的电容器组件,所述电容器组件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路形成至与所述电容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阳成桑野盛雄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