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乔建国专利>正文

一种防除菟丝子的除草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61857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9 1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除菟丝子的除草剂,其包括有效成分A剂和B剂以及助剂,以如下配比使用:所述A剂为20~100体积份的质量浓度为95%的高效氟吡甲禾灵或2.5~12重量份的精喹禾灵中的一种,B剂为450~600重量份的香豆素或500~650重量份的对香豆酸中的一种,助剂为质量浓度为100%的乙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150~200体积份;所述重量份均以原药计。本发明专利技术对菟丝子具有良好的防效,致死率高达95%其本身低毒,对人、畜、水源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草剂,具体涉及一种防除菟丝子的除草剂
技术介绍
菟丝子是旋花科菟丝子属恶性寄生性种子植物,主要寄生双子叶植物,具有发生 地域广、蔓延迅速、危害严重、难以防除等特点。菟丝子种子发芽出土后,一旦遇到寄主,其 根便枯死,以茎蔓缠绕吸附于植物体上,叶片退化,失去光合作用,从寄主体内获得自身所 需的水分和营养,生长迅速而繁茂,常造成寄主植物营养不良、生长受抑,表现为叶片黄化、 枝条萎蔫、开花结实率降低等,严重时,植株成片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防除菟丝子一般在三个时期进行,一是种子期,二是幼苗期,三是藤茎期。 在种子期,即菟丝子种子发芽前,喷施芽前处理除草剂扑草净、乙草胺等,可以大 大降低初侵染源,但由于菟丝子种子数量大,残存时间长,在土中可以存活多年,且分布范 围及发芽时间难以掌握,加上植物的覆盖,药液很难喷施周到,不能形成封闭地面的药膜 层,所以很难发挥芽前处理除草剂对菟丝子种子的抑制作用。 在幼苗期,即菟丝子种子出土后,幼苗能够独立生长10天左右,由于植物的遮盖, 往往不易被发现,药液也较难喷到纤细的菟丝子幼苗上,加上除草剂的药效一般要在10天 后才逐渐显现,所以在幼苗期喷药,很难确定除草剂是否有作用。 在藤茎期,即菟丝子缠绕在植物体后,消耗寄主的水分和营养,满足自身的生长所 需,其藤茎发达且生长期长达4~5个月,易于识别,此时进行防除,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随见 随除,所以藤茎期是防除菟丝子的最佳时期。 在菟丝子藤茎的生长期,常采用两种方法进行防除: 人工拔除法。由于菟丝子借助吸器与寄主植物紧密相连,人工拔除费时费力,很难彻底 清除,且菟丝子的残留片断在条件适宜时,又能继续生长,形成新的茎蔓,再次寄生,因而需 要反复拔除。 茎叶处理除草剂防除法。喷施茎叶处理除草剂,操作简便,见效快,但可供选择的 除草剂种类稀少。文献中常提到的鲁保一号,开创了中国应用微生物除草剂的先河,它对人 畜无毒害,易生长,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除草剂,但由于该产品保存期短,而未进行工业生产; 有文献报道过使用"草甘膦"防治菟丝子,但该药是灭生性除草剂,在同是双子叶植物的寄 主和菟丝子之间没有选择性,菟丝子得到防除的同时,寄主植物也会产生明显的药害;另有 文献报道过"仲丁灵"对菟丝子的藤茎有抑制作用,但实际运用中,仍发现防除效果并不理 想,仅对菟丝子的嫩尖有轻微的抑制作用,浓度增加,就会对寄主产生药害。 中国专利CN103098798A公开了一种用于大豆田的除草剂,其使用芽前处理除草 剂乙草胺对菟丝子种子起到抑制作用,氟磺胺草醚对菟丝子幼苗起作用,茎叶处理除草剂 高效氟P比甲禾灵和精喹禾灵是高度选择性除草剂,所述高效氟P比甲禾灵和精喹禾灵选取了 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常规用量条件,仅对单子叶植物的茎叶有抑制作用,对双子叶植物 菟丝子的防除几乎没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菟丝子藤茎的生长期对其 进行防除的除草剂。 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除菟丝子的除草剂,其包括有效成分A剂和B剂以及助剂,以如下配比使用:所 述A剂为20~100体积份的质量浓度为95%的高效氟吡甲禾灵或2. 5~12重量份的精喹禾灵 中的一种,B剂为450~600重量份的香豆素或500~650重量份的对香豆酸中的一种,助剂为 质量浓度为100%的乙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150~200体积份;所述重量份均以原药计。 进一步的,所述A剂、B剂和助剂以如下配比使用:所述A剂为30~80体积份的质 量浓度为95%的高效氟吡甲禾灵或4~10重量份的精喹禾灵中的一种,B剂为500~600重量 份的香S?素或550~650重量份的对香S酸中的一种,助剂为质量浓度为100%的乙氧基改性 聚三硅氧烷170~200体积份;所述重量份均以原药计。 进一步的,所述A剂、B剂和助剂以如下配比使用:所述A剂为50~60体积份的质 量浓度为95%的高效氟吡甲禾灵或6~8重量份的精喹禾灵中的一种,B剂为550~600重量 份的香豆素或600~650重量份的对香豆酸中的一种,助剂为质量浓度为100%的乙氧基改性 聚三硅氧烷180~200体积份;所述重量份均以原药计。 优选的,所述A剂、B剂和助剂以如下配比使用:以原药计,所述A剂为12重量份 的精喹禾灵,所述B剂为对香豆酸600重量份,所述助剂为质量浓度为100%的乙氧基改性 聚三硅氧烷200体积份。 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本专利技术采用三种试剂复配而成,其中A剂为高效氟吡甲禾灵或精喹禾灵中的一种,其 用量采用了不同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常规用量,意外的发现其在防治双子叶植物菟丝 子上发挥了效果;B剂采用香豆素或对香豆酸,作为具有天然除草活性的物质,其对菟丝子 的藤茎具有抑制作用未见报道,专利技术人通过试验发现了其对菟丝子的藤茎具有抑制作用; 通过A剂和B剂的复配,更加增强了本专利技术对菟丝子藤茎的抑制作用;本专利技术还使用了乙 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使得A、B剂在菟丝子藤茎表面的展着力和附着力增强,从而提高A、 B剂的药效,减少其施用量。本专利技术对菟丝子具有良好的防效,致死率高达95%,A剂采用精 喹和灵,则还可对菟丝子的花序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且对多数双子叶寄主植物安全,其本身 低毒,对人、畜、水源安全。【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不限于实施例,本领域 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内做出任何改动也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所用药品及试剂如下,其中,所述浓度为质量百分浓度: 无水乙醇,购于天津市广成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浓度大于99%。 尚效氣R比甲禾灵,化学名为2_ 丙酸甲酯,购于山东滨农科技有限公司,浓度为95%。 精卩奎禾灵,化学名为(R)_2_丙酸乙醋,购于 山东辰宇化工有限公司,浓度为95%。 香豆素,化学名为1,2-苯并吡喃酮,购于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浓度为99%。 对香豆酸,化学名为3- (4-羟基苯基)-2丙烯酸,购于上海金穗科技有限公司,浓 度为98%。 乙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购于烟台欧贝斯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浓度为100%。 实施例中所述的各配方药品的质量为其原药质量,即由厂家购得的药品质量乘以 该药品的浓度得到的纯药品的质量。 致死率的计算方法为: 致死率(%)=(对照菟丝子存活藤茎数一处理菟丝子存活藤茎数)+对照菟丝子存活藤 茎数X100 其中,处理菟丝子存活藤茎数为使用本专利技术喷洒后存活的菟丝子藤茎数;对照菟丝子 存活藤茎数为使用清水喷洒后存活的菟丝子藤茎数。 实施例1 以原药计,取精喹禾灵12mg和对香豆酸600mg,用少量无水乙醇溶解后再用水补足至1 升,摇匀备用,喷洒前再加入乙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200mL,混合均匀后喷洒于寄生在大叶 黄杨的日本菟丝子藤茎上。结果表明,日本菟丝子致死率为95%,菟丝子花序受到抑制,寄主 大叶黄杨生长正常。 实施例2 以原药计,取高效氟吡甲禾灵30mL和香豆素500mg,用无水乙醇溶解后再用水补足至1 升,摇匀备用,喷洒前再加入乙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150mL,混合均匀后喷洒于寄生在大叶 黄杨的日本菟丝子藤茎上。结果表明,日本菟丝子幼嫩藤茎分段枯死,致死率为65%,花序生 长正常,寄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除菟丝子的除草剂,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效成分A剂和B剂以及助剂,以如下配比使用:所述A剂为20~100体积份的质量浓度为95%的高效氟吡甲禾灵或2.5~12重量份的精喹禾灵中的一种,B剂为450~600重量份的香豆素或500~650重量份的对香豆酸中的一种,助剂为质量浓度为100%的乙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150~200体积份;所述重量份均以原药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建国白瑞霞张英丽安晓强裴爱芬冀红
申请(专利权)人:乔建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