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太云专利>正文

摆秧机的射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60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摆秧机的射秧装置,在摆秧机的机架后面装有:由两个夹持轮轴、固定在轮轴上的一对齿轮、均布在轮轴上的夹持轮组组成的射秧机构;由多曲颈曲轴、各曲颈上装有的连杆及连杆前端的秧叉、各连杆上的摆杆组成的取秧机构;由链轮和链条组成的射秧机构和取秧机构的传动机构;这种装置,有不伤秧苗、使秧苗均匀的栽植在水田中,对提高水稻产量有明显的效果。(*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摆秧机的射秧装置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摆秧机射秧装置类。水稻的栽植,目前普遍采用旱田育秧,然后再采用插秧机、抛秧机、摆秧机将秧苗栽植到水田中去。插秧机和抛秧机及摆秧机总体结构基本相同,都是由机架、发动机和传动机构、驱动轮、船板、秧苗的横向传动机构和纵向传动机构组成。不同的是机架后端的秧苗栽植装置不同;插秧机是通过插秧装置的秧爪将秧苗插入水田中,抛秧机是通过抛秧装置将秧苗抛撒到水田中,而摆种机是通过摆秧装置将秧苗摆放到水田中。插秧形式,有易伤损秧苗影响产量的问题;抛秧形式有秧苗在水田中分布不均影响产量提高的问题;摆秧形式有不伤秧苗,秧苗在水田中分布均匀的特点,产量有明显的提高,所以摆秧机逐步成为水稻栽植机械的主要机械。但是,目前的摆秧机后面的摆秧装置比较落后,效率很低。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伤秧苗的、秧苗在水田中分布均匀的、提高水稻产量的、栽植效率高的摆秧机射秧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在摆秧机的机架后面装有:由两个夹持轮轴、固定在轮轴上的一对齿轮,均布在轮轴上的夹持轮组组成的射秧机构;由多曲颈曲轴、各曲颈上装有的连杆及连杆前端的秧叉、各连杆上的摆杆组成的取秧机构;由链轮和链条组成的射秧机构和取秧机构的传动机构。本技术的射秧装置,由于采用两个持轮将秧苗向下射入水田中,有不伤秧苗,并且使秧苗在水田中分布均匀,可提高水稻产量的积极效果。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俯视图。图局说明和实施例叙述如下:图中2和9是两个夹持轮轴;两个轮轴2和9上分别固定有一个传动齿轮12,两个齿轮12相互啮合,使两个夹持轴2和9相对转动。在两个轮轴2和9上均匀的固定有夹持轮1,夹持轮1的外缘有凹环槽,两个夹持轮1为一组,并且相互对应。根据需要夹持轮组1可为2至8对,即同时进行2行至8行秧苗的栽植。上述为本技术的射秧装置的射秧机构。图中8是多曲颈曲轴,曲颈的数量与夹持轮组1的数量相对应,各-->曲颈上分别装有连杆6,各连杆6的前端分别装有U形秧叉4,各连杆6上分别装有摆杆7,摆杆座固定在机架上。上述为本技术的取秧机构。图中11是摆秧机的模向动力轴,13是主动链轮,15是双联链轮,16是曲轴8的输入链轮,14是一对相互啮合的变速齿轮;动力经链轮13、双联链轮15及链轮16使曲轴8转动,各连杆6和摆杆7一起运动,连杆6前端的秧针4沿图中虚线轨迹运动,从秧箱3下端的秧门5中叉取秧苗(秧块),将其送入到每对夹持轮组1中间,秧苗10向下被射向水田中。变速齿轮14也可不设有,这时双联链轮15应固定在轴9上。由链轮13和15及16、链条组成的传动机构,可以装在一个变速箱17中,变速箱17可以固定在夹持轮轴2和9的两端,也可设置在两个夹持轮2和9的中间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摆秧机的射秧装置,其特征是:在摆秧机的机架后面装有:a.由两个夹持轮轴、固定在轮轴上的一对齿轮、均布在轮轴上的夹持轮组组成的射秧机构;b.由多曲颈曲轴、各曲颈上装有的连杆及连杆前端的秧叉、各连杆上的摆杆组成的取秧机构;c .由链轮和链条组成的射秧机构和取秧机构的传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摆秧机的射秧装置,其特征是:在摆秧机的机架后面装有:a.由两个夹持轮轴、固定在轮轴上的一对齿轮、均布在轮轴上的夹持轮组组成的射秧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太云
申请(专利权)人:李太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