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5378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5 0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和散热模块;上述散热模块设置于上述壳体内,通过调整热量的传导方向,改变散热方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移动终端可以根据移动终端散热侧的温度高低自动调节散热方向,改善操作者的握持感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终端
本技术涉及移动通讯领域,具体涉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终端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移动终端内部各种发热器件越来越多,芯片的工作频率也越来越高,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移动终端过热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部件电阻过大;二是导热不充分,散热不合理,导致热量在手机内部聚集,使某一部位过热;三是长时间运行软件,功率增加。这些热量如果不能够及时导出,会造成芯片工作频率下降,降低移动终端的工作性能,同时,高温也会增加设备出现故障的机率。 为解决移动终端的散热问题,人们采取了多种处理方法。移动终端的便携特性使得移动终端的体积通常比较小,传统的风冷、水冷等主动散热技术并不适合用来解决移动终端的散热问题。在移动终端领域,最常用的散热方法是被动散热技术,即利用高导热材料对移动终端进行被动散热。移动终端产生热量的部件主要是CPU、电板、电池等,这些部件所产生的热量会由导热材料导入到热容量大的夹层中,然后通过移动终端外壳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常用的高导热材料有石墨导热膜等材料,石墨导热膜的热传导率是铜的2-4倍,在减轻器件重量的情况下可以提供更加优异的导热性能。 现有的被动散热技术,为使散热效果更好,通常会将设备的整个背面都覆盖石墨导热膜,利用设备的整个背面进行散热,这样就导致设备的整个背面温度都比较高,操作者很难找到一个温度舒适的部位进行握持,用户体验较差,如何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改善操作者的握持体验,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以解决上述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使移动终端可以根据操作者的握持方位对散热方向进行调整,改善操作者的握持体验。 为实现该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和散热模块;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散热孔,所述至少两个散热孔分布在所述壳体的左侧和右侧; 所述散热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通过调整热量的传导方向,改变散热方向;该散热模块包括热量采集模块、散热方向调整模块和热量传导模块; 所述的热量采集模块覆盖在该移动终端内部的发热器件上,用于收集所述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 所述的热量传导模块包括靠近左侧散热孔的左侧传导模块和靠近右侧散热孔的右侧传导模块; 所述的散热方向调整模块设置在所述热量采集模块和所述热量传导模块之间,用于汇集所述热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热量,并根据壳体左侧温度和右侧温度的高低,将热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热量选择性地传递给左侧传导模块和右侧传导模块;该散热方向调整模块包括: 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该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左侧和右侧; 热量汇集罩,所述热量汇集罩分别与所述热量采集模块和所述热量传导模块连接;从所述热量采集模块传递来的热量汇集在该热量汇集罩中;该热量汇集罩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开孔,该至少两个开孔包括与左侧传导模块连通的左侧开孔以及与右侧传导模块连通的右侧开孔; 所述遮挡机构设置于所述热量汇集罩内;该遮挡机构与所述的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接收该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产生的温度信号,并根据所述温度信号打开或关闭所述的左侧开孔和右侧开孔。 进一步的,上述遮挡机构包括驱动马达和挡片; 上述驱动马达与上述挡片连接; 上述挡片设置在上述热量汇集罩内部。 进一步的,上述遮挡机构包括驱动马达和可遮挡左侧开孔的左侧挡片以及可遮挡右侧开孔的右侧挡片;所述驱动马达分别与所述左侧挡片和右侧挡片连接;该驱动马达用于驱动左侧挡片和右侧挡片,以控制左侧挡片和右侧挡片遮挡所述左侧开孔或右侧开孔;所述左侧挡片设置在所述热量汇集罩的左侧开孔和所述热量传导模块的左侧传导模块之间,所述右侧挡片设置在所述热量汇集罩的右侧开孔和所述热量传导模块的右侧传导模块之间。 进一步的,上述遮挡机构包括可遮挡左侧开孔的左侧记忆金属阀门、可遮挡右侧开孔的右侧记忆金属阀门和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分别与所述左侧记忆金属阀门和右侧记忆金属阀门连接;所述左侧记忆金属阀门设置在所述热量汇集罩的左侧开孔和所述热量传导模块的左侧传导模块之间,所述右侧记忆金属阀门设置在所述热量汇集罩的右侧开孔和所述热量传导模块的右侧传导模块之间。 进一步的,上述移动终端为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和笔记本电脑。 本技术提供的移动终端可以使移动终端内部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发到外部环境中,降低移动终端因高温发生故障的机率。本技术提供的移动终端还可以根据移动终端散热侧的温度高低自动调节散热方向,改善操作者的握持感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移动终端中散热模块的实施例一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移动终端中散热模块的实施例二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移动终端中遮挡机构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移动终端中遮挡机构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移动终端中遮挡机构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移动终的端散热方法的第一个流程图。 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散热方法的第二个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和相互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在下述实施例的附图中,各附图所出现的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的特征或者部件,可应用于不同实施例中。 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移动终端中散热模块2的实施例一的结构框图。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包括壳体I (未标出)和散热模块2。其中,散热模块2设置于壳体I内,散热模块2可以收集移动终端内部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并且可以通过调整热量传导方向,改变移动终端的散热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壳体I上设置散热孔101 (未标出),散热孔10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且上述散热孔分布在壳体I的散热侧。散热模块2收集的热量可以通过通过上述散热孔101散发到外部环境中。 应当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贴设在壳体I上的散热片来替换散热孔101,散热片可以采用金属或者石墨制作,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I的散热侧是指移动终端内部的热量与外部环境发生热量交换的壳体I的侧面。应当说明的是,对本技术壳体I的散热侧的理解并不能局限为移动终端的左侧与右侧,壳体I的散热侧也可以理解为移动终端的上端与下端,或者移动终端的正面与背面,或者为移动终端的左侧、右侧、上端、下端、正面、背面六个方位的任意组合,本技术对壳体I散热侧的具体方位不作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孔101可以对称布置在壳体I的散热侧,也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实际结构及散热情况进行调整,本技术对散热孔101在壳体I散热侧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制。应当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散热孔101的数量同样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实际结构及散热需求进行调整,本技术对散热孔101的数量同样不作限制。 应当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散热孔101设置为分布在壳体I的任意一侧,或者分布在壳体I的任意三个侧面,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散热模块;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散热孔,所述至少两个散热孔分布在所述壳体的左侧和右侧;所述散热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通过调整热量的传导方向,改变散热方向;该散热模块包括热量采集模块、散热方向调整模块和热量传导模块;所述的热量采集模块覆盖在该移动终端内部的发热器件上,用于收集所述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所述的热量传导模块包括靠近左侧散热孔的左侧传导模块和靠近右侧散热孔的右侧传导模块;所述的散热方向调整模块设置在所述热量采集模块和所述热量传导模块之间,用于汇集所述热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热量,并根据壳体左侧温度和右侧温度的高低,将热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热量选择性地传递给左侧传导模块和右侧传导模块;该散热方向调整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该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左侧和右侧;热量汇集罩,所述热量汇集罩分别与所述热量采集模块和所述热量传导模块连接;从所述热量采集模块传递来的热量汇集在该热量汇集罩中;该热量汇集罩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开孔,该至少两个开孔包括与左侧传导模块连通的左侧开孔以及与右侧传导模块连通的右侧开孔;所述遮挡机构设置于所述热量汇集罩内;该遮挡机构与所述的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接收该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产生的温度信号,并根据所述温度信号打开或关闭所述的左侧开孔和右侧开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散热模块;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散热孔,所述至少两个散热孔分布在所述壳体的左侧和右侧; 所述散热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通过调整热量的传导方向,改变散热方向;该散热模块包括热量采集模块、散热方向调整模块和热量传导模块; 所述的热量采集模块覆盖在该移动终端内部的发热器件上,用于收集所述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 所述的热量传导模块包括靠近左侧散热孔的左侧传导模块和靠近右侧散热孔的右侧传导模块; 所述的散热方向调整模块设置在所述热量采集模块和所述热量传导模块之间,用于汇集所述热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热量,并根据壳体左侧温度和右侧温度的高低,将热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热量选择性地传递给左侧传导模块和右侧传导模块;该散热方向调整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该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左侧和右侧;热量汇集罩,所述热量汇集罩分别与所述热量采集模块和所述热量传导模块连接;从所述热量采集模块传递来的热量汇集在该热量汇集罩中;该热量汇集罩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开孔,该至少两个开孔包括与左侧传导模块连通的左侧开孔以及与右侧传导模块连通的右侧开孔; 所述遮挡机构设置于所述热量汇集罩内;该遮挡机构与所述的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接收该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产生的温度信号,并根据所述温度信号打开或关闭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兴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鼎为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